2014年3月26日凌晨在巴黎去世,享年94歲。
因為我是中國人,我從小到大受到過中國的教育,中國繪畫的精神自然在我的身上是存在的,我非常喜歡中國古代詩詞和書法,並且這兩個方面很自然地融入了我的繪畫之中。這對我作品中的東方精神的體現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這種精神的體現在我的畫中是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而不是刻意地去做的。當然,我同時又深受東西方兩種繪畫的影響,作品的面貌是有別於純粹的中國畫和西畫。現在國內有許多中國畫畫家他從沒學過西畫,所以他也不可能受西畫的影響。一個人的知識面越寬對繪畫的影響也越大,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會影響到他的繪畫精神。其實中國繪畫有抽象意義很早,儘管中國人沒有講“抽象”這兩個字,但是從唐宋的繪畫中都有所體現,畫中有抽象的因素,中國畫為什麼大都是文人的畫,中國人講究詩、書、畫三位一體,尤其是書法,書法非常抽象,而且書法直接與繪畫相通,中國畫是吸收了書法的用筆入畫,這些都是密切相聯。我雖然是畫西畫,但我畫中的內涵和精神完全從中國的傳統繪畫中來,只要我堅持這樣走下去,完全可以進入抽象的世界,這裡一點阻礙都沒有。我比較喜歡中國古代的詩詞,詩和畫之間密不可分,正如郭熙所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像宋朝畫院的考試的題目“踏花歸去馬蹄香”。而抽象畫裡是有詩詞和音樂性,我的畫中正是擁有了這種中國藝術中的內涵和精神。我發現學國畫就是臨摹,尤其是明、清都崇尚臨摹,要達到亂真的效果。我認為這點很不好,臨摹是解決技巧上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畫明、清沒有超過到唐、宋,就是因為太強調臨摹所至,而且和大自然脫節了,繪畫和自然脫節以後就沒有新的東西出現,自然是千變萬化的。比如中國古代的詩詞也是來自大自然,是和自然融為一體,它的內涵很豐富,一旦失去了自然,就很難在藝術上有大的發展。因此明、清出的好畫家不多,只有八大山人、石濤、石溪、鄭板橋、吳昌碩等等,吳昌碩對後來的齊白石和潘天壽有很大的影響。這些人的成就並不是表現在大的創作方面,只是比其他的畫家好些,跟唐、宋的繪畫還是沒法比。每個人對自然的理解不一樣,工人和文人在自然面前的感觸就不同。因為每個人的修養和學識也不一樣的。自然是變化無窮,這又是與每個人的思想感情有著直接的接觸,沒有這種感情的接觸的話,他什麼都看不到,所以在自然面前必需有所感。像大詩人李白看到自然就是這樣,寫出來的詩既豐富又感人。 我畫畫時與我的心情有直接的關係,我自己也沒覺得畫風上有多大的變化,但畫一段時間,回頭比較看時,就可以看出畫風上的變化,這是很自然的。我所強調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相融,一個好的畫家技巧是不存在的,因為技巧是死的,中國畫的毛病就出在這兒,中國人學中國畫臨畫要亂真,這是錯誤的。臨畫是可以瞭解當時畫家在創作時的感觸,這才是重要的,而不是像工匠一樣的描摹物件。中國人講:“條條大路通羅馬”。也就是說無論你走那條路,怎麼去都行。你是坐汽車、飛機、火車、輪船,還是騎腳踏車去都可以,目的是到羅馬,而不是這些工具。即使我走路去,只要到了羅馬,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走路留下的腳印,即是技巧,這個腳印怎樣並不重要,所以說技巧是為目的服務的,像國內許多畫家專門去學人家的技巧,而不是去研究別人是怎麼畫出來的?這是研究繪畫的觀念錯誤。當你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出來的一種東西,就是你的修養和你的精神的體現,正如法國最有影響的批評家阿波里奈爾所說:一個畫家的存在要有你的民族性、個性和時代性,這三個因素都有的話,你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如果說這三點不具備的話,這個畫家就會有不足。也就是說一個藝術家的精神是來自你的文化、修養和對自然的認識,以及把這些全部混為一體之後對藝術的一種見解。內容來源:書畫藝術收藏昨天以上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