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學人員之家”感受滬上人才“團圓味”

  新華社上海9月11日電(記者許曉青、黃安琪、王婧媛)歐式風格的高腳凳整齊擺放,形成一條優雅的弧線;茶香與咖啡香交織在空氣裡,令人精神振奮;外灘鐘聲定時響起,彷彿提醒人們抓緊面對面交流的時間,溝通訊息、分享故事、抒發情感……

  上海市黃浦區四川中路220號,也稱新匯豐大樓(小匯豐),於1928年建成,是匯豐銀行大樓的配套建築。這棟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過去主要是公務機構和國企的辦公地。

在“留學人員之家”感受滬上人才“團圓味”

  上海外灘江景(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一年前的9月,這裡的二樓新設“上海市留學人員之家”,平時每月舉辦各類中外交流活動。歐美同學會會員、歸國留學生、在滬外籍人士很快聚攏來,於是就有了“月月團圓”的味道。

  臨近中秋佳節,“留學人員之家”更是熱鬧起來。暫停了近半年的面對面交流活動自8月起恢復,到9月上旬這裡已舉辦多場青年沙龍和對話會。

  其中一場活動邀請來自美國、瑞典、荷蘭、古巴等國的在滬外國青年代表與歐美同學會的留學歸國人員展開對話,暢談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甜酸苦辣。

  在就業和創業過程中,如何兼顧節省成本和增強效能,如何用好中國本土的技術和文化強項,這都是中外青年代表關心的問題。“留學人員之家”的志願者們積極為外國朋友答疑解惑。

在“留學人員之家”感受滬上人才“團圓味”

  上海外灘街景(資料圖片)。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來自古巴的舞蹈老師阿拉布爾·阿里亞斯第一次做客“留學人員之家”。他認為,上海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多多,從異國他鄉遠道而來的年輕人一定希望能獲得更多指點,“留學人員之家”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給人親切的感覺。

  在那場沙龍里,阿拉布爾認識了在上海創業的佘宛婷,他們打算今後定期溝通交流文化藝術市場的新動態。

  中秋佳節前夕,圍繞中英兩國教育、醫療、文化及金融領域的民間交流熱點,滬上英國青年代表與中國留英訪英學者也相聚“留學人員之家”。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黃興豐介紹了2014年以來中英兩國小學數學教師交流學習的見聞。當英文版上海數學“一課一練”系列輔導教材的封面照出現在投影畫面中,現場響起了熱烈掌聲。

  多位見證、參與中英教育交流的青年代表坦言,兩國教育資源豐富,近年來聯絡密切,教師們相互借鑑,特別是在數學領域分享“上海案例”,探索最佳化教育實踐,這對今後其他領域的教育交流合作很有啟發。

  歸國留學人員代表、活動志願者袁源說,在毗鄰外灘的這片“小天地”裡,很多留學歸來的“新上海人”也能發現自己的價值,尋找到更多機會。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於兵認為,在“留學人員之家”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是為了繼續推進中外文化在上海這片土地上交流交融,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文化環境,厚植上海發展的人才優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92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留學人員之家”感受滬上人才“團圓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