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平遙古城遊覽的重頭戲,百年未出貪官的平遙縣衙,如此遊客太丟人

由 公西成化 釋出於 休閒

接著分享我的山西平遙古城之行,今天要參觀的是擁有六百多年曆史的平遙縣衙,很值得一看。

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的平遙古城,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基本風貌。古城內遍佈著眾多老宅開闢的博物館,如果想要細細參觀遊覽的話,沒有兩天時間是不夠的。目前工作日免門票的優惠政策效果不錯,古城裡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跟團遊客,熱鬧非凡。

說實話,一口氣參觀20多家博物館的話,是有點“審美疲勞”。今天要去的平遙縣衙就有些不一樣。平遙縣衙位於古城的中心,縣衙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儲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佈局,南北軸線長200多米,東西寬100多米,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圖為縣衙的照壁。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縣衙是明清時期的衙署。據明成化十一年(1475)《山西通志》載,這座衙署初建於元至正六年(1346),明洪武三年(1370)由當時署理平遙縣事的主簿孫在明主持重建,已超過600多年了。

平遙縣衙面積巨大,裡面千迴百轉,要想了解全貌,就要從這張平面圖開始。建築群主從有序,佈局對稱,前朝後寢,左文右武。衙內沿中軸線自南而北有儀門3間 、牌坊1座 、大堂5間 、宅門3間、二堂5間、內宅5間、大仙樓3間。儀門外之東西廂窯(房)各7間為賦役房。大堂前東西廂各11間,兩旁分別設贊政廳、鑾駕庫各3間 。宅內各層均有東西廂房。衙署東部有彰癉亭,自南而北又有釧樓 、土地祠 、寅賓館 、侯祠、糧廳和花園 。西部有申明亭,往北有重獄、女獄、輕獄、洪善驛、督捕廳和“馬號”。這繁複的佈局,參觀起來很容易一頭霧水,今天我們重點介紹中軸線。

平遙縣衙是古城裡人氣最高的景點之一,跟團遊客接踵而來,想要安安靜靜地參觀,已是奢望,好處是可以輕鬆愜意地“蹭”導遊。這裡是縣衙的大門,俗稱“衙門”,坐北朝南,正對大門有照壁,起辟邪作用,東有風水樓,西原有西樓。

儀門即禮儀之門,通常關閉,只在縣太爺出巡、回衙、恭迎上賓、重大慶典時方才開啟。平時走兩側便門,兩側便門東為“人門”,西為“鬼門”。一般人兩門皆可出入,惟提審、押解犯人,必須走鬼門。東西兩側的窯洞叫“賦役房”,是徵收賦稅錢糧的場所,也是壯班的班房。

穿過儀門,就到達了大堂院。大堂前東西廂各11間,為吏、戶、禮、兵、刑、工房。統稱“六部房”,與中央六部相對應,文東武西,是縣衙中的主要職能機構。這裡也是遊人比較喜歡拍照留念的地方。

大堂是縣衙中的主體建築,為五楹廳堂,中間三楹為公堂,明代風格。是知縣審理重案、要案、命案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它坐北朝南,東為贊政廳,西為鑾駕廳。這裡每天定時有縣令升堂斷案的表演,很受歡迎。據說實景表演妙趣橫生,還時不時抖個“包袱”,圍觀的觀眾笑聲和叫好聲此起彼伏。

繼續前行就是通往內宅的院門,看門人稱“門子”,來縣衙找知縣辦事者由門子通稟,有時還要賄賂門子求個方便,“走門子”一說由此而來。在我的家鄉東北,遇事總會習慣“挖門盜洞找關係”,放眼世界和全國,這是一個多麼low的做法,很多人還以此為榮,“投資不過山海關”魔咒不知何時解除。

二堂主要是處理一般民事的地方,也是知縣辦公中間臨時小憩或幕僚商議政事的地方。堂外聯書:“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這幅對聯讓導遊找到可以發揮口才的契機,對聯中的“愧”字少寫了一點,“民”字多寫一點,巧妙含蓄為官一任就該多得點民心,少一點愧疚。

案頭屏風為“松鶴延年圖”,上懸“思補堂”匾額(明萬曆十九年題)。按照它的使用功能,讓這裡的氣氛變得寬鬆起來。不經意間,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幾名老年遊客在遊覽二堂時,其中一位腆肚大爺竟身手敏捷地躍入禁入區域,大模大樣地坐在正位上,大聲吆喝著同伴快拍照。

這位爺們的做法讓遊客們都驚呆了,每個人都用蔑視的眼光看著他,他卻視若無睹。那一刻,我的臉都紅了,羞於與這樣的人一起參觀縣衙。直到一位工作人員匆匆趕來制止,才結束了這幕鬧劇。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的工作人員臉被氣得鐵青,這位爺們翻越隔離柵欄出來時還在狡辯,這裡也沒有不讓進去的告示啊?素質低到如此地步,重新整理我的下限。

上面這一幕實在令人生厭,繼續參觀吧,前行來到了內宅。內宅是知縣日常生活起居之所,正房為知縣的臥室、客廳和書齋。院內東西廂房為客廳,供上級官員或知縣的同窗好友來訪時居住。平時只有知縣一人在此居住,清代規定,知縣不準攜帶家眷。這一條規定很有意思,有合理性又欠缺一點人情味兒。

內宅懸掛“勤慎堂”匾額。楹聯上書:“治賦有常經勿施小恩忘大體,馭官無製法但存公道去私情”。

縣衙的建築一直是中規中矩,未起波瀾,前行就來到了“大仙樓”。旅行中曾參觀過很多縣衙府衙等景點,但還是第一次看到所謂的“大仙樓”,這是一幢元代建築,是平遙縣衙中僅存的原建築物。樓上供奉保護官印的狐仙。除了供奉狐仙,大仙樓還具備重要的使用功能,一樓是知縣的餐廳,院內東為廚房,西為炊管人員的住所。

平遙縣衙參觀的最後一項是登臨觀風樓,登高望遠。平遙觀風樓跨橫街縣衙外大街上下兩層,第一層是磚砌高臺,第二層是木構建築,中間為磚券門洞。

觀風樓不高,但上下只有一個狹窄陡峭的樓梯,上下不便,上面空間很侷促,大家爭相登樓到此一遊。

觀風樓上俯瞰縣衙外大街。一座古“縣衙,半部官文化”,平遙縣衙作為國內現有儲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據說清代在晉商昌達興盛的百餘年間未出現過一任貪官,不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