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飛
硯邊所感
或許下面兩條路值得當代書法去思考和嘗試。
第一條路,回到書法的初始,尋找新的生髮點。
書法的發展自有它內在的邏輯,在演進歷程的眾多的可能性中,歷史選擇了文人書法。
而在文人士大夫書法成為明日黃花的今天,我們是否可以回到書法初始的地方,選擇另一種可能性?
這是書法在自身歷史縱向座標上的迴歸與新生。
第二條路,在保持書法核心要素的同時,尋找與其他相關藝術關聯,並努力參與到當代生活當代文化的建設中去。
在當代,書法作為與繪畫、設計、雕塑、建築、影像等並置獨立的藝術門類,就無法抽離於這種時代背景中的底色而自娛自樂。
這是書法在現實橫向座標上的借鑑與融合。
這一縱一橫的交叉,才能給出書法在當代的準確定位,提供眾多的可能性。
作品欣賞
臨王羲之《喪亂貼》26cmX40cm2019年
空海《風信帖》節臨37cmX28cm2019年
北朝造像題記寫意70cmX35cm2020年
行草俞和《臨蘭亭序題詩》38cmX28cm2020年
行草杜甫詩二首35cmX23cm2020年
臨傅山書法134cmX23cm2020年
臨王鐸書法134cmX34cm2020年
王鐸選臨69cmX23cm2020年
臨倪元璐書法134cmX34cm2020年
黃庭堅寫意35cmX23cm2020年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選臨77cmX47cm2020年
“舞鶴”25cmX17cm2020年
草書李白詩二首69cm×23cm2020年
草書趙孟頫題畫詩69cmx34cm2018年
行草“神鸞雲鶴”37cm×14cm2020年
行書“洗耳”37cm×14cm2020年
以下請橫觀
行草張岱《湖心亭看雪》27cmX69cm2019年
行草八大山人《河上花歌》23cmX135cm2019年
行書魏徵《砥柱銘》17cm×120cm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