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蝸牛”是王秋為的小名。說這個七歲的小男孩天生自帶“冰雪基因”,一點兒也不為過。
名叫“小蝸牛”,可在雪道上,小小的他可是高手。時而彎道加速、時而左右傾倒,“小蝸牛”沿著雪道順勢而下,紅色的雪服在潔白雪道的映襯下格外醒目帥氣。
“小蝸牛”的父母都是資深單板滑雪愛好者,雪齡十幾年,雖說水平不算頂尖,但熱情沒得說。就連得到懷孕訊息,都是在崇禮的滑雪場。“那時候我倆就總暢想,以後有了孩子,一定要帶他去滑雪。”爸爸王濤說。
“小蝸牛”沿著雪道風馳電掣而下,一個跳臺外轉180度,雪場上的凌空飛躍,帥氣有型。
滑雪板日常的維護保養不可懈怠馬虎,訓練間歇,“小蝸牛”和爸爸王濤一起精心護理自己的雪板。
轉眼“小蝸牛”三歲了,兩口子迫不及待地帶兒子去了雪場。“小蝸牛”坐在單板上從緩坡衝下來,像坐滑梯一樣,樂得不行。孩子玩得開心,父母自然高興。那時王濤想不到,三年後,兒子已經能夠在全國青少年夏季滑雪挑戰賽、第二屆亞洲單板平地花式公開賽等全國和洲際比賽中拿獎,成為知名裝備品牌和雪場的簽約滑手,邁出了成為職業運動員的第一步。
在家中基礎訓練成為“小蝸牛”的日常必修課,道具是經過爸爸王濤改造後的雪板。
“他可沒什麼運動天賦,三歲多還不會雙腳往前跳呢。”王濤說。其實“小蝸牛”的優勢,是他對冰雪運動的喜愛和爸爸王濤、媽媽李蕾的悉心陪伴:愛滑雪,肯付出,能參與,有耐心。
在不上雪道的日子,王濤利用滑板與單板滑雪運動的相似性,替代雪板引領“小蝸牛”掌握髮力和轉體的技巧。
看到兒子對滑雪有興趣,王濤在“小蝸牛”四歲時開始帶他系統學習單板。螺旋式上升程速度很快超出了夫妻倆的想象,雪季結束,一家人決定——堅持!從家附近的模擬滑雪機,到廣州和成都的室內滑雪場、旱雪場地、攀巖館、滑板俱樂部,一家三口開著房車四處跑,樂此不疲。去年初,“小蝸牛”拜前世界盃冠軍張義威為師,進步愈發明顯,在世界範圍的同齡人中亦不掉隊。
滑雪之外,鍛鍊全身肌肉和身體靈活度、協調性的攀巖運動,是“小蝸牛”最喜歡的。
“他很有勇氣,敢做動作,求勝慾望也很強。”王濤覺得,這是兒子最大的優點。4歲時,“小蝸牛”參加過一次“穿越雲池”活動,要從42度的陡坡上滑下,利用慣性“飛”過一片水池。第一次,“小蝸牛”不太敢,“推坡”下來了。他不甘心,又要試。“站在上面往下看,跟斷崖一樣,我都沒滑過那麼陡的坡。” 王濤能感覺到,兒子是在拼了命克服恐懼。最終,“小蝸牛”衝下來,雖然失敗,掉進了水池,但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掌聲。
畢竟是六七歲的孩子,爸爸媽媽的寶貝,帶好頭盔,穿好雪鞋,每每進入雪場前,“小蝸牛”都會被王濤和李蕾仔細檢查一遍護具是否穿戴好。
不過,再怎麼堅強、勇敢,“小蝸牛”終究是個六七歲的孩子。平日裡,他會因為早起練習而“鬧覺”發脾氣,會抗拒枯燥的基礎訓練嘰嘰歪歪,也會因為摔疼了哇哇大哭。情緒不高時,他會像所有孩子一樣進入“划水”狀態,躺地上抓一把雪灑著玩,一會兒喊熱一會兒喊冷,就是不好好訓練。
王濤和李蕾都是資深單板滑雪愛好者,沒有賽事的日子,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小蝸牛”享受冰雪上的快樂時光。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和鼓勵了,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王濤和李蕾從不擺“家長威嚴”,不會強迫兒子兌現自己的預期,更不會和別人攀比。兩口子很清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堅持不懈的最強內驅力,“孩子喜歡滑雪,而父母要扮演好他的最佳夥伴。”
如今,“小蝸牛”已經和父母相伴走入了人生第四個雪季,他夢想成為世界冠軍,更享受現在的生活。而王濤和李蕾的目標,也不是必須要培養出一線滑手,“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做好的父母’。此外,盡最大努力,不給兒子留遺憾,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