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海豚都乾乾淨淨,鯨身上怎麼會那麼多寄生物?它們會疼嗎?
首先宣告一下,鯨魚不是魚,它只是一種哺乳動物!鯨身上的寄生物主要是鯨蝨和藤壺,無論哪種都可以看得人不由得一陣惡寒,或者密集恐懼症者一個噩夢,但其實關於鯨蝨或者藤壺都是一種共生關係,儘管它們不會為鯨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某些時候可能會嚴重影響鯨的生存。
關於寄生的鯨蝨和藤壺
鯨蝨的體長大約是8毫米到20毫米之間,說是蝨其實更像一隻小螃蟹,外觀以淺灰色居多,身體扁平,尾部退化,末端有尾鉤,因此能緊緊依附在鯨的身上!
鯨蝨有很多種,每種鯨蝨都有不同的寄主,有的喜歡寄生雄性,有的喜歡寄生雌性,一般的寄生位置會在鯨的傷口或者生殖器的褶皺、口腔邊緣、鰭褶,甚至鼻孔眼瞼,遊速比較慢的鬚鯨身上有超過十萬只鯨蝨,但速度比較快的齒鯨身上則會少一些!
鯨蝨的食物為藻類和浮游生物,但鯨蝨一般不會對寄主健康造成影響。
另一種毛骨悚然的寄生物-藤壺
藤壺幾乎可以寄生在很多物體上,比如礁石和船底,還有浮木或者鯨的體表。藤壺並不是一種軟體動物,而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它有石灰質的殼體,在很長的時間內都被當作貝殼,但藤壺與蝦和螃蟹更親緣一些,是不是有點超出你的想象?
藤壺生活史的三個階段
藤壺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受精卵孵化成無節幼蟲,此時和藤壺的形象可遠了去,甚至連生活方式都完全不一樣,它們會在海水錶層自由生活,幾天後成長腺介幼蟲,此時路過的一切物體可能都會遭殃,比如船舶或者漂浮的木頭,當然鯨是比較慘的受害者,因為它是活物!
藤壺的成長和寄生過程
上圖是桶冠藤壺的成長過程,也就是在鯨體內不斷紮根和深入的過程,鯨的皮膚雖然很厚實,但再厚長了一大片這些東西也難受啊,所以鯨會躍出和拍打水面,甚至在礁石上蹭來蹭去,想要把這些討厭的小玩意兒清除!因此藤壺的一輩子就和鯨鬥智鬥勇!
藤壺寄生的剖面示意圖
藤壺的兩層殼體之間夾雜的鯨的皮膚組織,也就是說在藤壺生長過程中已經徹徹底底的嵌入了鯨的皮膚深處,和鯨的皮膚組織已經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即使要拿工具也很難講藤壺撬下來,因此鯨想要透過拍打水面清理藤壺基本上是很難!當然也有偶爾成功的,比如下圖:
粉色的鯨蝨和灰白色的藤壺
上圖中鯨的皮膚區域性,有些灰白色的圈圈是寄生過但已經脫落的藤壺傷口,但更多的藤壺是難以脫落的!這些大部分部位對於鯨這種龐大體型的物種來說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如果藤壺寄生在鯨敏感部位時這個難受應該是無以復加的。
一頭死亡的座頭鯨生殖器周圍的藤壺
藤壺這種看了毛骨悚然的物種卻是一種美食,基本上也不用處理,直接清水氽湯鮮吃即可,方法:水煮開,加點鹽和姜,直接放入藤壺煮一會即可出鍋,如果你喜歡就放點香菜和蔥點綴。
鵝頸藤壺
這是一種被形容為來自地獄的美味珍饈,它們有點像爬行動物的爪子,因此東亞人稱它們為“鬼爪螺”,歐洲人則稱呼它為“來自地獄的海鮮”,他們分別為龜足藤壺和鵝頸藤壺。
龜足藤壺
鵝頸藤壺
鵝頸藤壺的味道極其鮮美,營養價值也比其它的海鮮要高,因此鵝頸藤壺可不便宜。當然能長在礁石上的也能長在鯨身上,只不過鵝頸藤壺寄生不如桶冠藤壺那麼多罷了,但仍然有相當案例。
領航鯨(一種大型海豚)鰭上附生的藤壺
比較文明的寄生物中-印魚
印魚的學名叫?魚,它的頭頸部有一個橢圓形的大吸盤,可以吸附在鯊魚和其他海洋生物身上週遊世界,這種共生其實已經很文明瞭,它只是來搭個便車,不會影響主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印魚身體修長,水下阻力極小,而且在很多時候它扮演的是一個清道夫角色,僅僅攝食寄主的牙慧而已,還能幫其清理身體外部的寄生物。
為什麼鯊魚身上就沒有藤壺?
前文說了遊速比較慢的鯨類藤壺寄生比較多,像鯊魚海豚類的幾乎就沒有,因為它們的遊速很高,比如座頭鯨的速度只有4海里/小時,海豚虎鯨時速高達20-30海里/小時,從無節幼蟲發展到腺介幼蟲準備寄生時,那速度太快根本就抓不住!
而且在海豚這種高度社會化的種群中,相互清理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因此在這些物種身上我們找不到藤壺寄生,鯊魚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幫它清理了吧,但鯊魚的皮膚有盾鱗,它的各個齒突都向後伸出皮膚,齒突外披一層釉質,盾鱗和牙齒屬於同源器官。
鯊魚皮膚的這個特質使得它遊速同樣跟高,而且表皮就像一層披甲,腺介幼蟲根本無從寄生,因此鯊魚也是能逃過這種寄生的物中之一。
種花家是頂著一身雞皮疙瘩寫完本文的,希望各位看的時候不要渾身惡寒,想必大家比種花家的小心臟要大一些,看完肯定啥事都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