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功夫)一詞在西方傳播開來,正是因為李小龍。
他從19歲踏入美國,考入華盛頓大學進修戲劇和哲學後,因為對武術的狂熱激情,他讓家人把練武的木樁運到美國,開始免費教大家練武,從此打下一片“精武”天下,讓世界看到了來自東方的武術魅力。
動靜結合,在李小龍身上最為突出。他的哥哥李忠琛曾回憶,在小時候,李小龍就喜歡一個人發呆,那時家裡人還以為他生病了,後來才知道他是在獨自想事情。
一靜一動,真是李小龍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性格。由此他選擇進修哲學,也與功夫一樣成了他一生的痴迷。
這本《生活的哲學》正是收錄李小龍的“哲思”。書中分為8章,72個主題,825條格言。在這種靈活的寫作方式裡,我們看不到一般哲學家繁雜的論述,看到的是更多的自由和靈光閃現的智慧。
早年李小龍讀過哲學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也就是從那時起,他以“哲思”為題記錄一些類似格言的心得感悟,他還把這種感想以錄音形式記載下來。這本書正是收錄他和朋友間各種談話、通訊等,也有一些他的讀書感想筆記。
回顧李小龍短暫的33年生命歷程,我們能從他身上看到自強不息的精神。指導這種精神的也是他那些對生活的感悟,當年李小龍功夫演繹事業蒸蒸日上時,在一次拍攝中,他因沒有事先預熱身體,而導致脊柱受傷。
躺在床上那段時間裡,他還忙著寫電影指令碼。有醫生曾警告他,再也不會站前來。可是他把床頭和浴室、牆上等地方貼滿了格言、警句,憑藉他頑強的精神,硬是神奇地恢復了健康。
正如他在《生活的哲學》“蛻變”一章中所寫的,“不論如何你都得跟隨內心的光芒,引領自己走出黑暗。”
李小龍除了身手敏捷,自成一派,引起了綜合格鬥的興盛,折服了無數影迷外,他還酷愛鑽研哲學。在他的書房裡收藏了大量哲學家的書籍,裡面有不同流派先賢們的著作。
在生活陷入迷茫時,很多人渴望被指引一條明確道路,而李小龍更願意思考多種可能性,讓自己變得更加理智和客觀。所以這些格言體裁的“哲思”,正是生活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啟迪。
這本《生活的哲學》正是一本獻給自由靈魂的書。當我們平心靜氣時,翻動書中的章節,你會發現裡面並沒有對苦難有任何草率的答案,而是提供一種方法,讓你走自己的路。
如果你正處於焦慮、沮喪、痛苦中,書中那些靈光閃現的智慧,或許能給予你些許力量,安撫一顆忐忑不安的心靈。
正如李小龍在書中第四章“成就”中寫道:“預想痛苦遠比痛苦本身更折磨人。”
由此,對待生活,我們需要更勇敢一些,莫要被自己假想的痛苦束縛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