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縣,隸屬河南省信陽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信陽市中東部,古稱光州, 民國二年(1913年)3月1日,改光州為潢川縣。1998年信陽撤地設市,潢川縣隸屬信陽市。歷史上,潢川(光州)長期為豫東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河洛重鎮,吳楚上游”之稱,是春申君黃歇和開漳聖王陳元光的故鄉。潢川縣歷史悠久,英雄輩出,更是“莫道楚鄉風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的人文薈萃之地。潢川素有“魚米之鄉”、“中國優質糯米之鄉”、“中國花木之鄉”、“甲魚王國”之稱。盛產水稻、油菜、小麥、水產等,特產有光州茶、光州貢面、中華鱉、潢川金桂、光州姜、淮南麻鴨等。
黃國故城位於河南省潢川縣城西約6公里的隆古鄉,始建於周成王平定東夷之後。是河南省儲存較為完整的一座春秋時期諸侯國都城。
黃國故城周長為6770米,城內面積約2.8平方公里,城牆略呈長方形。黃國故城遺址是古代黃國確在豫東南淮河畔的明證,也是黃文化的文史館 ,每年都有來自海內外宗親團體及黃姓族人前來尋根拜祖,憑弔故國遺址,緬懷先祖業績。
夏代,一個以黃鳥為圖騰的部落叫“黃夷”,由華夏東部遊牧而發展遷徙到江淮地區定居。佐禹治水英雄伯益是這個“黃夷”地區的傳奇首領,其後受封於黃,由此誕生了黃國。
春秋時期,黃國為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霸,黃國不服,充分利用自己處於“黃淮”和“江淮”之間的軍事要塞、交通樞紐的地域優勢,團結周邊的國家力量,在相當階段與楚抗衡,創造了輝煌歷史。
黃國故城周長6770米,城牆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800米,東西寬約1500米。城內面積約2.8平方公里,其建築規模完全吻合春秋時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級制度。古城牆有5米之高,用黃土夯築而成,牆厚、門闊、路基硬。城牆外護城壕環帶倚牆而繞。
光州古城,一水隔兩城,南弋陽,北春申。黃國——弋陽——光州——潢川,一脈相承。光州古城在兩千多年前已形成。從西漢初年到盛唐設州,經歷近千年的建設,已頗具規模,可惜的是北城的老街道已基本拆完了。
光州古城保留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黃國故城遺址;還儲存有始建於西漢初年的弋陽古鎮。弋陽古鎮是目前中原地區特別是信陽市範圍內比較少有的儲存相對完整的古街古城社群。這裡不但歷史悠久,也是英雄輩出之地,更是“莫道楚鄉風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的人文薈萃之地。
一水隔兩城的城市在古代或許還可以再找到幾個,但光州城這南北二城卻又分別出了兩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北城古稱春申鎮,正是因為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的故宅,有黃歇的墓地而得名。而另一位在東南沿海、港臺以及海外華人中被尊為聖王的陳元光恰恰又出生在被稱為弋陽的南城,《光州志》記載:“陳元光(657—711),字廷炬,光州弋陽人”,弋陽,就是今天潢川南城的古稱。
西漢初置弋陽縣,東漢初改弋陽為弋陽侯國,三國黃初元年置弋陽郡,弋陽縣為郡治;北齊武平元年更名定城縣,陳宣帝十一年北周攻佔定城,改弋陽郡為淮南郡,省定城為郡治;隋開皇元年廢淮南郡,復置定城縣,仍隸弋陽郡。唐武德三年改弋陽郡為光州,屬淮南道。唐太極元年光州州治由光山遷至定城。兩宋時期光州均隸屬淮南西路。元至元三十年光州改隸汝寧府,至清雍正二年升為光州直隸州,直隸河南布政使司,領光山、固始、息縣、商城4縣。
光州最早出現的城池距今已4000餘年,黃國故城在今城西約6公里,是河南省儲存較為完整的一座春秋時期諸侯國都城。城址呈長方形,城牆周長6720米。城門遺蹟3處,城牆系夯土築成。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