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1月26日電題:從“環境革命”到“生態領跑”——甘南草原的小康圖景
新華社記者任衛東、姜偉超、胡偉傑、文靜
4萬多平方公里的甘南草原上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不管是誰,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能找到幸福。
從盛夏到凜冬,從重巒疊嶂的岷迭山地到廣袤無垠的瑪曲草原;從朵朵怒放的鮮花,到遍地鋪展的碎瓊,藏家兒女世代尋找。如今,藏家人會笑著回答,草原上每一朵花,都是幸福的格桑。
“春花燦然綻放,夏葉輕聲絮語;秋果熟了自枝頭落下,冬雪給阿尼瑪卿神山穿上銀盔銀甲……”如詩所述,邁進全面小康的甘南草原,燦若格桑。
(小標題)生態領跑的“綠色圖景”
時近中午,陽光透過玻璃頂照進高吉慶的“藏家樂”小院兒裡,暖意融融。高吉慶和記者說著村子這些年的變化,語氣裡滿是藏不住的自豪和滿足。
高吉慶的家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這裡曾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他家的小院兒位於卓尼縣博峪村,這裡大山秀美,天然林茂盛,村子裡廣場、綠植、小景觀使人感覺如在畫中。去年他把院子鋪上木地板,換了新傢俱,雖受疫情影響,今年他還是收入幾十萬元。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匯區,被社會學家費孝通譽為“青藏之窗”“藏族現代化的跳板”。但同時,甘南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群眾來錢全靠“四條腿”,曾經整體屬生態脆弱區、災害頻發區、經濟塌陷區、連片貧困區。
如何推開發展的“視窗”實現現代化“起跳”,有許多問題待解:綠水青山如何保?金山銀山從哪來?長遠發展往哪走?群眾幸福感怎樣提升?
博峪村村支書王國良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後曾有一段時間,窮日子過怕了的博峪人將眼光盯向了大山裡茂盛的天然森林。20世紀90年代初,靠山吃山的博峪村透過亂砍濫伐變為“萬元村”。
口袋“鼓”了,山卻“禿”了。惡劣的環境留不住人,村裡的年輕人慢慢流失,老人小孩成了“常住人口”。20世紀90年代末,這個“萬元村”又變成了“貧困村”。
精準扶貧開始後,甘南州委州政府在全州推行“環境革命”,當地政府以“全域無垃圾”為目標,制定幾十項標準,從草原、道路一直治理到灶臺、炕頭,不僅推行“看得見”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更下大力氣引導農牧民提高環保意識。
博峪村村民合力清理了村道上的垃圾,在政府幫助下對全村按照景區標準進行了重新打造。村子變美了,村民的氣質也大變樣。
2017年,村裡的黨員們看著身邊優美的風景、便利的交通條件,反覆合計後投資改造自家院落,率先搞起了“藏家樂”。
端穩“生態碗”,才真正吃上“小康飯”。目前全村193戶中,有70多戶辦起了“藏家樂”,村內能同時接待遊客1200餘人,家庭平均年收入20萬元左右,全村村民年收入共達2000萬元以上。
博峪村是一個縮影。整個甘南州的生態文明小康路也越走越寬。目前,甘南州創新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級農家樂3000餘家,世界旅遊聯盟釋出的2018至2020年100個“旅遊減貧案例”中,甘南獨佔鰲頭榮獲3席,5個旅遊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小標題)鄉村“真行”的振興圖景
今年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覆。8月以來,甘南草原作為網紅“打卡”地,受衝擊明顯。但出乎意料的是,當地發展依然保持著旺盛勢頭。
天氣轉寒,碌曲縣尕秀村村支書拉毛加正在自家的“牧家樂”裡檢查地暖,村民尕藏推門走了進來:“拉毛加,我也要修‘牧家樂’。我把牛羊都賣了,有100萬元呢。”“現在有疫情,你不再等等嗎?”“疫情是暫時的。再說你們今年不也掙了十幾萬元嗎,比我趕著牛羊滿山跑強多了。”
尕藏的底氣,來自甘南草原產業振興的“旺氣”。
在“環境革命”基礎上,甘南提出做大做強“全域旅遊無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這個特色品牌、打造15個文化旅遊標杆村、探索建立100個全域旅遊專業村、加快建設1000個具有旅遊功能的生態文明小康村、創新培育1萬個精品民宿和星級農家樂的鄉村旅遊“一十百千萬”工程,著力打造7條精品旅遊風情線和高原花卉彩色長廊,全面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尕秀村就是1000個具有旅遊功能的生態文明小康村之一。2020年1月,尕秀成為甘肅首個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牧民定居點。全域旅遊產業把尕秀村深度嵌入產業鏈條中,全村8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旅遊帳篷”入股村集體的曬金灘帳篷城,採取貧困戶30%、投資風險金30%、一般戶40%的“334模式”投資分紅,每戶分紅3600元;村集體經濟解決就業146人,每人每年工資收入1.5萬元。
目前,甘南州累計建成1603個環境友好型、紅色旅遊型、生態體驗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產業型、黨建示範型生態文明小康村,惠及40多萬農牧民。“十三五”期間,全州旅遊人數和綜合收入累計達到6448.02萬人次、312.88億元,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在甘南草原採訪,一路上有不少來自外地的投資者,他們看好這裡的遠景,依託農牧村規劃打造帳篷城;當地的市場主體埋頭開發草原網紅打卡地,從景區開發到推廣理念再到提升服務水平,面面俱到;旅遊專業村裡,回村創業的大學生和現代藏餐從業者,為探索藏餐與中西餐的融合而大開腦洞,他們已不滿足於讓遊客吃飽吃好,更讓飲食變成文化尋蹤、心靈漫步……
他們的底氣來自哪裡?
答案很堅定:鄉村振興下的農牧鄉村,“真行”!
(小標題)不斷蛻變的“觀念圖景”
長遠發展,光靠文旅產業獨撐還不夠。2021年初,甘南全面啟動全域無垃圾、全域無化肥、全域無塑膠、全域無汙染、全域無公害的“五無甘南”建立行動,全面釋放生態之“綠”、發展之“力”。
在甘肅達哇央宗現代農業集團,各地回收的羊糞正在車間集中堆放,經過加工,一袋袋有機肥料被生產出來。這家公司去年從2.1萬戶農牧民手中收購羊糞原料20萬噸,幫助農牧民增收7500萬元。據當地政府統計,2021年上半年,甘南共計產生畜禽糞便793.22萬噸,資源化利用量達到679.59萬噸。
有機肥產業的勃興,還促進了綠色種植業的發展。
在卓尼縣木耳鎮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基地,農業科技人員正在試驗各種有機肥料對藥材生長的影響,力圖找到一種高產高效的種植方式在全縣推廣。未來,更加綠色環保的新農業將在當地蓬勃發展。
在甘南,這種有“品格”的力量將“鼓口袋”與“富腦袋”相結合,不僅使城鄉環境面貌持續發生變化,更讓廣大農牧民從身邊的發展變化中經受洗禮,提高了幸福感,提升了精氣神。
碌曲縣牧民南傑才讓在趕日出、追牛羊的同時,愛上了攝影。他先從手機拍攝學起,後來又買了一臺佳能6D相機,用小紙條記下每個按鍵的功能及說明,反覆檢視。在他的相機裡,有家人、牛羊、落日、冰河,還有對生活的無限柔情。
碌曲縣攝影家協會會長王祁茂介紹,協會70多名成員裡有三分之二是牧民。他們最接近美景,也熱愛攝影。
陳鑫走出甘南已有20年了,在家鄉漸漸變成一個遙遠的兒時回憶時,她又選擇回來。吸引她的,正是當地生機勃勃的文旅產業。
“我不僅要投資旅遊,還要將‘最甘南’的生活方式呈現在遊客面前。”陳鑫在夏河縣黑力寧巴村做試點,這裡是全州的旅遊文化標杆村之一,基礎設施完備。
冬季旅遊營地、原生公路經濟、網紅直播間乃至藏西餐融合等等,在陳鑫眼裡,鄉村旅遊仍有很多領域等待“解鎖”。
像南傑才讓、陳鑫一樣的年輕人們,甘南成為他們放飛夢想的舞臺。
甘南用行動證明,綠色發展是一種有品格的力量,它改變了甘南人民的精神面貌,帶來了發展的福祉,也讓甘南在探索人與自然更高層次和諧相處方面不斷收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