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新聞網(神農架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燃 通訊員 陳堯)綠海湧動,綿延千里。綠,是神農架國家公園的最美底色。2016年以來,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全力做好林區“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大文章,森林覆蓋率從91%提升至96%。
日前,記者走進神農架國家公園龍降一號滑坡點生態修護工程地,近10名工人正在滑坡點辛勞培土、種樹,進行滑坡點生態修復。
“一下雨,這個上面就容易垮塌,泥土、石塊都會滾落到公路上來,非常危險。”神農架國家公園規劃建設科副科長王愛華指著滑坡點說,此處山峰斜立,泥土鬆軟、植被稀少,極易發生山體滑坡,對過往車輛行車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為解決安全隱患,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積極實施龍降一號滑坡點生態修復工程,採取修建排水渠、建立三級擋土牆、種植樹木等方式將山體穩固。目前,修護工程已進入尾聲,預計今年6月上旬完工。
王愛華介紹,神農架國家公園生態修復工程注重“生態修復與實際相結合”,在生態修復建設中,充分利用替換的日本落葉松枝幹作為生態擋土板的主要材料、分割槽域指定固定沙石土堆放點、在風化較嚴重的裸露石坡上採用麻袋裝填種植土的辦法覆蓋風化較嚴重且不易掛土的陡坡面等方式,修護生態的同時做到降低成本。為營造更好的森境系統,神農架國家公園在每個修復點採取喬、灌、草、蘚、藤五位一體的立體修復方式,使生態修復營造出地域性的生態小群落,有效保障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系統性。
“在修復生態上,我們注重樹種的搭配,結合當地旅遊發展需要,在旅遊景點沿途種植海棠、杜鵑、火棘、楓樹等植被,實現包栽包活,讓修復後的生態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王愛華說,國家公園區域內人為破壞的山體主要集中在公路沿線等可視範圍內,所以在生態修復實施過程中,有較大空間和較好視線地塊都利用植物色塊建設了一批景觀組團,體現生態修復與自然景觀相結合。
隨後,記者來到官門山景區生態修復工程點,眼前所見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竹林。“這一片我們主要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方式進行生態修復,重新培土,種好竹子、撒下草籽。接下來,我們要把它交給大自然。”王愛華介紹,神農架國家公園生態修復工程本著以自然修復為主、工程干預為輔的原則,創新了適地適樹和立體修復等生態修復方法,在國家公園範圍內對裸露山體、溼地生境等進行生態修復。
截至目前,神農架國家公園區域範圍內已實施生態修復總修復面積達2227萬㎡,修復點150餘處,總投資約9552萬元。
以山為錦,林做筆,還原生態修復點生態系統,一幅綠滿山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正在神農架國家公園1170平方公里天地間展開……
責編:馬黎明 編髮:王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