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新地標惹爭議!77米高室內竟無一根柱子,網友直呼:沒想到
世界上應該有一大未解之謎,
那就是迪拜人的腦袋瓜子裡,
還有多少令人狂打問號的想法?
就比如前陣子,
迪拜官宣了一座新地標,惹來了不少爭議
佈滿字元的未來博物館一揭幕,
古娜拉黑暗之神都直呼內行。
▼
作為《國家地理》評選的
“地球上最美麗博物館”之一,
這座新地標看起來陌生又熟悉,
有人說像丹鳳眼、螃蟹鉗,
還有人說像佈滿紋路的銀鐲子,
但更多網友欲言又止,
直呼沒想到,
這些東西的放大版怎會如此不可名狀?
以至於忍不住發出了誠摯的問候:
耗時8年,
這座由Killa Design工作室和Buro Happold一起設計的建築,
花了大約9億人民幣,
由1024塊阻燃複合板拼接而成。
每一塊板都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上面的紋路,
其實是一首迪拜酋長寫的詩:
“我們的壽命無法持續百年,
但我們的創造力可以在我們死後留下長久的遺產。
未來屬於那些能想象、能設計、能執行的人。
它不是你等待的東西,而是你創造的東西。
創新不是智力上的奢侈品,
這是國家和民族進化和復興的秘密。”
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不小的來頭,
於是儘管這座博物館早已竣工,
卻拖到2022年2月22日才開幕,
天天都經過的迪拜人依然沒有看厭,
給予了最熱情的歡迎,
甚至連我們央視都去打了卡。
白天,
陽光會透過文字形狀的玻璃進入建築內部,
自成婆娑光影;
晚上,
博物館還會根據不同節慶活動,
配合文字紋路做些燈光表演。
雖然大多數人都只會注意到
那個巨大的圓環建築,
但其實整個博物館一共分為三部分,
底下當基座的綠色山丘代表地球,
上面的圓環實體部分,
指我們經年累月得到的知識,
環中心的空橢圓代表著即將探索的未知……
乍一聽,
這個解讀就挺費想象力,
但不妨礙甲方(迪拜未來基金會)聽了很歡喜。
因為當時他們只有兩個要求,
一是要凸顯科技,
二是一定要拿到綠色建築的最高評價,
於是設計師先把太陽能供電等環保方案安排上,
終於讓迪拜未來博物館,
成為了中東第一座獲得 LEED 鉑金認證的建築。
至於對科技的極致追求,
除了指建築過程中運用的演算法設計等部分,
對普通人來說更驚豔的都在室內。
這座高77米的博物館,
一共有7層樓,
卻沒有一根用來支撐的柱子!
而7層中又有6層,
被用來佈置各種展覽,
有模擬太空的,
有觀測空間站的,
有數字化的亞馬遜叢林,
還有物種儲藏室等等……
簡單來說,
就是把你想象中的未來幾十年的生活具體化了。
與此同時,
博物館也兼具科技孵化器的功能,
畢竟迪拜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沒有人才哪有未來。
而眾所周知,
迪拜對科幻的執著由來已久。
早在2014 年,
他就讓蜈蚣成了精,
推出了世界上最快的公交車「超級巴士」,
把最高時速提到 255 公里,
遠超地鐵,
直逼高鐵。
後來,
他又給警察搞了新座駕「飛天摩托」,
畢竟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只要跑得快,
人民衛士就會在懲惡揚善的第一線。
現如今全球變暖,
天氣越來越熱,
阿聯酋富豪都準備挪南極冰山回家嘆冷氣了,
迪拜政府一拍大腿:
咱建溫控城市!
“我們計劃將迪拜改造成一個
文化、旅遊和經濟中心,
面向周邊地區的20億人口。”
“我們有決心實現我們的願景!”
話一說完,
深覺地球裝不下他們的雄心壯志,
於是迪拜又打上了火星的主意,
打算在家門口建一個「火星科技城」:
“只要建得夠快,
世界首富都要到我家串門。”
而從當年的迪拜之窗也能看出來,
迪拜人的喜好多多少少有點怪,
連帶著他們的成名路都有點清奇。
迪拜酋長曾在書裡寫道:
沒有人會記得世界第二。
於是,
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迪拜,
擁有了世界第一高的人工建築「哈利法塔」,
然後沒多久……
就被沙特老哥超1000米的「吉達塔」超越了。
為了建成史上面積最大的人工群島,
迪拜在海邊畫了一個圈,
廣拉投資,
終於有了地球奇蹟「世界島」的雛形,
結果到現在它還沒建成,
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爛尾專案。
還有被稱為世界最瘋狂的「風中燭火大廈」,
由於經濟低迷擱淺了。
最妖嬈的「動感大樓」,
因為建築師想“給大家一個驚喜”,
到現在都沒人知道他打算啥時候動工,
還有要建在哪兒……
「風中燭火大廈」
「動感大樓」
好在去年,
世界最大最高的摩天輪「迪拜眼」終於開放,
但這不禁讓人聯想起,
那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名言:
“摩天輪的頂端沒有悲傷的眼淚。”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迪拜的世界第一之路如此坎坷,
以至於未來博物館真的建成時,
都讓人有點恍惚。
這說明夢想還是要有的,
畢竟它開幕前大家也沒少覺得
這專案指不定什麼時候也杳無音訊了。
未來博物館的創意總監 Brendan 還曾表示,
他們的競爭對手是 Netflix 和影片遊戲,
而不是其他博物館。
翻譯一下,
就是說想把博物館變成大家日常的精神食糧。
對此,
小IN只想送一幅圖表達對館方的鼓舞:
您加油。
圖片來源/ 網路
撰文、編輯/ 木糸口
關注我,分享全球獨特的生活方式與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