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已有“新模樣”上會代表呼籲制定公園法|關注2022

2021年10月,我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首批5個國家公園。5個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我國陸域3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毫無疑問,國家公園的建立,對於我國加強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意義重大。當國家公園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概念後,在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上,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積極為國家公園建設發聲,建言獻策的背後,他們開始把目光聚焦到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上。

從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啟動,到首批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再到目前國家公園建設工作的有序推進,它為瀕危物種的生存提供了庇護之地。而在“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下,代表更多自然地理或生態單元的區域性國家公園也將陸續出現在公眾面前。

這也意味著,國家公園的設立並不是終點,在生態保護方面,或許這才剛剛開始。

國家公園已有“新模樣”上會代表呼籲制定公園法|關注2022

大熊貓國家公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三江源頭、武夷山生態系統均實現整體保護

日前,首批5個國家公園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在生態保護上取得了新進展。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作為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總面積達19.0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三江源頭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水資源總量逐步增加,植被蓋度明顯提高,藏羚羊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20000只恢復到現在的70000多隻。

早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長王建軍就曾表示,青海將按照規劃確定的基本原則、總體佈局、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標,抓緊制定專項規劃並落地實施,確保到2025年實現管理執行有序高效,到2035年建成我國國家公園的典範和現代化國家公園。

近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王湘國介紹,去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完成了國家公園範圍和功能分割槽最佳化,將長江正源格拉丹東和當曲區域、黃河源約古宗列區域納入國家公園範圍,區劃總面積由12.31萬平方公里增加到19.07萬平方公里,實現三江源頭整體保護。

勘界定標能準確、清晰識別國家公園的邊界,並可作為科學、精準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武夷山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後,也做了這項新舉措,園方啟動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片區)勘界定標工作,透過邊界踏勘、定標點測量,將國家公園邊界落到實地,解決界線交叉重疊、模糊不清的問題。

據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片區)外圍邊界線660公里、內部核心保護區邊界線430公里,計劃設定2660個定標點,園方將根據測量結果形成勘界定標成果資料庫,預計於今年4月完成勘界落圖。同時,武夷山國家公園將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劃入國家公園範圍,實現武夷山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

國家公園已有“新模樣”上會代表呼籲制定公園法|關注2022

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國家公園已有“新模樣”上會代表呼籲制定公園法|關注2022

武夷山國家公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大熊貓連成一片,東北虎、海南長臂猿添新成員

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設也有了新進展。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恢復棲息地植被、建設大熊貓廊道等8.4萬畝。園方對重大專案、民生專案進入國家公園開展生態影響評價和專家論證,實施最嚴格保護。整個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原來分屬不同部門、不同行政區域的69個自然保護地連為一體,改善了自然生態系統的連通性,3個局域種群的大熊貓達到1340只。

局域種群大熊貓連成一片,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裡的東北虎也增多了。據瞭解,截至目前,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新增東北虎幼虎10只、種群數量達到50只以上,新增東北豹幼豹7只,種群數量達到60只以上,東北虎幼崽存活率從試點初期的33%提升到目前的50%以上。

令人欣喜的是,近期,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海南長臂猿也新添了2只嬰猿,種群數量達到5群35只。此外,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還透過整合20個自然保護地,打通了自然保護地之間的生態廊道,解決了人為割裂、保護空缺等問題。透過人工促進修復受損天然林及受干擾次生林,雨林生態系統逐步得到恢復。

記者還注意到,在加強公園建設方面,目前,四川省林草局就相關問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包括體制機制建設、自然資源管理、監測巡護體系、夯實基層基礎、統籌區域發展等方面。涉及鼓勵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的商品林調整為公益林,建設一流巡護隊伍,支援優先吸納大熊貓國家公園社群原住居民從事生態管護公益工作等內容。

為了做好對外展示生態文明的建設成果,武夷山國家公園在2021年就開始著手籌劃科普展示館的建設,計劃建設成集“雙世遺”展示、科普宣教、智慧公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際一流現代展館。記者從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去年年底科普展示館專案建築設計團隊進行實地調研,深入瞭解了專案用地的地形地貌、山勢、溪流、植被和周邊景觀等情況。目前也已基本完成專案建築方案設計。

國家公園已有“新模樣”上會代表呼籲制定公園法|關注2022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引導原住居民進行產業轉型,解決人地矛盾

首批5處國家公園的設立並非偶然,5處國家公園具有典型的生態功能代表性,其生態區位也極為重要。

此前,國家林草局規劃院副院長、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唐小平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試點建設的這幾年裡,這些地方在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非常明顯。此外,這些園區的人地矛盾衝突,都已基本處理到位。”

人地矛盾反映的是土地權屬的複雜性,它也是制約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大部分國家公園試點區生活著大量的原住居民,土地權屬大多屬於集體。因此,在整合最佳化歸併過程中,原住居民的生活和生產也遭受了一定的影響。

2017年9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出爐,其中指出:“國家公園屬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範圍,實行最嚴格保護。”在“最嚴格保護”的理念下,要求在國家公園內禁止“養殖、種植、砍伐、放牧”,不準“居民擴建、新建建築物”以及禁止“發展旅遊”等。

國家公園劃區以後進行的“差別化管理”起到了作用。唐小平曾告訴新京報記者,“核心保護區的原住居民,今後要陸續遷移出來,暫時不能遷移出來的,我們會設定過渡區,慢慢往外移,嚴格控制核心保護區的新增人口。在國家公園的控制區,我們會劃定一個大致的生產生活範圍,目的是為了讓生產規模不能肆意擴大,同時也保障原住居民的生活不受影響,一些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也都能開展。”

他表示,以後也將繼續引導原住居民進行產業轉型。除了在規定範圍內從事生態的種植、養殖外,也可以參與到國家公園的體驗服務建設中來,比如開設農家樂、做園區引導等服務性工作。此外,也積極鼓勵原住居民參與園區的生態管護工作。

國家公園已有“新模樣”上會代表呼籲制定公園法|關注2022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利用區域特性,打破“九龍治水”、分類不合理局面

在國家公園的建設上,分割槽管理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管理方式,利用區域特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國家公園的多重功能。也能有效解決現有自然保護地存在的空間重疊、邊界不清、權責不明、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等問題。

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例,該園在進行體制試點的同時,做了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試點,把以前分散在兩個省,不同部門、不同地方政府管理的職責全部移交到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再由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對整個公園範圍內的自然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從而打破了交叉重疊、“九龍治水”、分類不科學、範圍不合理的局面。

唐小平此前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整合了原來69個自然保護地,以前這些自然保護地,分屬3個省、10個州市,30多個縣在管理,現在全部都要交給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進行管理。對核心區實行重點保護,對一般控制區實行限制性保護,做好政策的調配。

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專職副局長張紹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全面啟動時,四川省委省政府就著力建立統一管理依法管理體制機制,組建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和成都、雅安等7個市(州)管理分局,分割槽域整合設定20個管理總站,形成了“省局—分局—基層管護站”的三級管理體系。

此外,他還表示,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就是要將園區內各類保護力量最佳化整合,徹底解決“九龍治水”的不利局面,實現一個機構、一塊牌子、一種標準。

建議加快制定《國家公園法》,設立動態調整和退出制度

透過歷史和現狀的分析,才能做好未來的管理。但如何保障和服務好國家公園開展建設,依舊是個需要持久研究的課題。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告訴新京報記者,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程序中,國家公園的建設和管理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為此,《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專門提出:“在明確國家公園與其他型別自然保護地關係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有關國家公園的法律法規”。

“《國家公園法》雖然已於2018年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類立法計劃,但由於種種原因至今仍未出臺。”為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她建議在統籌考慮自然保護地立法體系的前提下加快制定《國家公園法》。

楊松建議著重研究解決幾個問題:一是規範國家公園的設立與調整。透過明確國家公園的基本定位、設立標準、設立方式、設立程式、命名與公示及其在自然保護地統一佈局中的優先整合規則。進一步規定國家公園的評估、動態調整和退出制度,科學調整既有國家公園的佈局和設定。

“雖然改革檔案規定了國家公園劃分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兩個基本分割槽,但具體管控措施仍沒有明確。對國家公園來說,仍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再分割槽的必要和可能。”她說,例如,核心保護區除了必要的保護、科研等活動外,禁止人類活動。而一般控制區則可以從事某些經過批准的人類活動,如建設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原住居民的生活設施、生態綠色農業活動等。

為此,她建議,在國家公園的建設和管理中有效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係。規定對國家公園實施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同時,應將遊憩、宣教、科研等服務管理,以及對有關開發利用活動的管控、支援原住居民和社群的可持續發展等國家公園應有的公共服務與功能充分納入立法考量。

近日,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依舊關心著國家公園的建設與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林安今年將帶著《關於制定〈國家公園法〉的建議》的提案,他建議,應儘快制定《國家公園法》,明確管理機構、管理職責、產業規劃、管護措施、公民義務、公共服務、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主要內容,為國家公園保護和建設提供法律保障。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223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公園已有“新模樣”上會代表呼籲制定公園法|關注2022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