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地理中國 覽大美山河
星球研究所製作的明長城示意圖(區域性)。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大江大河、高原湖泊、雪峰雨林,山河無言,但又都是故事。作為新媒體科普公眾號,星球研究所專注於從地理視角講述中國,用追求極致的態度做內容,推送的一系列文章、圖解、影片在社交媒體上成為爆款,受到海內外讀者喜愛。
“這是個適合橫屏觀看的城市,165條江河日夜奔流,166處湖泊煙波浩渺,600餘處橋樑及隧道跨越東西南北……在這片8569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公路、鐵路、航空、內河航運,各種交通線路往來交織,人稱‘九省通衢’……”這是出自科普公眾號星球研究所的文章《什麼是武漢》,文章一經推送就成為爆款,閱讀量高達千萬次。
《什麼是雲南》《什麼是河南》《什麼是成都》……星球研究所推送的系列文章,題目都用問句,觀察角度一以貫之。“從地理的視角來講述中國,瞭解腳下這片土地。”星球研究所創始人耿華軍說。
科普,換個視角看山川湖海
960多萬平方千米的中國大地,縱橫廣闊,可以用太多視角去呈現,耿華軍選擇了“地理”。
時間為經,地理為緯,架起星球研究所的“科普經緯度”,山川湖海、交通網路、城市風情甚至宇宙星辰,都是視野內的主題。
篇幅極長,知識點密集,聚焦地理這個相對小眾的科普領域。在快節奏和碎片化的“讀屏時代”,星球研究所的作品卻屢屢刷屏,單個作品最高瀏覽量達2億多次、粉絲總量有700多萬人。令人著迷的不僅是文字,還有精美震撼的照片,以及資訊量極大的圖解、圖表。
“震撼,壯觀,星球出品,必屬精品”“每次看完文章,我都覺得比看了一部紀錄片或是一堂課更加受用”“看得熱淚盈眶,感嘆中國的廣袤”……留言裡,粉絲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喜愛。今年出品的影片《100年,我們重塑山河》《報告地球,這裡是中國空間站》等,配有中英文雙語字幕,也得到了不少海外網友的點贊。
耿華軍將作品破圈的原因,總結為需求和極致,“每個人都有了解這個世界的需求,想了解腳下的土地、自己的家鄉,這是天生的好奇和興趣點。同時,我們希望提供相對極致的內容,不管是視角、敘事,還是視覺呈現,都能夠打動人。”
極致,專注於傳遞硬核知識
極致,這是耿華軍口中的高頻詞,也是星球研究所的口號: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沒有明確的標準,大家都在追求怎麼做得更好、有所進步。”耿華軍很看重這一點。
不管是文章還是影片,都會經歷許多次碰撞和重塑,就像他們筆下的萬千山嶺。從選題會開始,討論寫什麼主題;接著,是大量蒐集資料、查閱文獻、釐清思路、找足證據;同步啟動的還有圖片、圖表的準備和設計;反覆打磨之後,需要團隊成員的試讀和調整,以及內部稽核和外部稽核——每篇文章往往涉及多個學科領域,拿不準的得請外部專家把關。
即便現在團隊已經發展到60多人,一篇文章誕生的基本週期仍然要30天。這樣的創作速度稱得上“慢工出細活”。“實際上,我們很多文章創作週期更長,有的可能兩個月都沒寫完,或者寫完後發現不合適,過段時間再重新加工。”耿華軍說。創辦5年多,星球研究所的推送數量只有200多篇,而粉絲留言裡,最多的就是催促更新。
耿華軍把做專案類比為做研究,希望文章抽絲剝繭、層層遞進,希望視覺呈現賞心悅目,有精美的照片和圖解,更希望在傳遞知識的基礎上升維,“最主要的還是立意,看待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
星球研究所與人民文旅等聯合出品的圖書《這裡是中國2》,關注我國超級工程的建造過程。“希望讀者能透過閱讀感受到國家的變化,引發思考,對大美山河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耿華軍說。在星球研究所的作品裡,嚴謹與浪漫,邏輯與想象,遼闊與深入,共同帶來更縱深、更立體的認知。相比短平快的熱點,他們更關注重大主題,“做不會過時、經得起反覆看的作品”。
熱愛,把興趣做成事業
採訪當天,耿華軍穿著印有“熱愛星球”字樣的黑色帽衫。因為熱愛,他一個人開始寫作摸索;因為熱愛,他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把興趣做成事業;同樣因為熱愛,許多公眾號的粉絲選擇加入團隊。星球研究所主編魏楨就是其中之一,她習慣稱呼耿華軍為“所長”,熱愛、純粹,也是她對“所長”的評價。作為影片創意的負責人,魏楨正和同事們一道,把他們熱愛的星球講給更多人聽。
“很多人沒有那麼瞭解生活的這片土地,沒想到能這樣去認識它。”耿華軍覺得,“越研究越發現,還有這麼多故事值得講述。”這像挖掘寶藏,也是一種補缺。他很敬佩許多深耕於特定研究領域的學者——不少都是星球研究所請教和合作的物件,“他們的研究相對來說更專業,我們需要從中汲取營養,再通俗化地傳遞給更多受眾,降低獲取知識的門檻。大家都在從不同層面呈現中國故事。”
從推送圖文到出版圖書,再到推出影片、音訊產品,未來還計劃做線下展覽……星球研究所用多元載體為受眾提供豐富的科普體驗。海外傳播也是發力方向,圖書《這裡是中國》英文版正在籌備,他們希望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星球研究所的標誌是黃色的圓環,像凝視的眼睛,也像腳下的星球。大江大河、高原湖泊、雪峰雨林,山河無言,但又都是故事,還有太多東西值得去發現、去觸控、去聆聽、去探索。耿華軍希望,有一天能把中國看遍,“一定需要很久,但值得堅持去做。”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0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