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唐服流雲天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600年前,永樂大鐘由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親自下旨鑄造。中國有幾千年的鑄造史和鑄鐘史,歷朝歷代曾經鑄造過無數的名鍾。為什麼這次皇帝要親自下旨鑄造一座鐘呢?
朱棣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執政的22年間,擴疆拓土,護國安邦,創造了明朝的“永樂盛世”。對外他派遣鄭和率領世界最大的船隊下西洋,開創了我國古代的大國外交,透過海上絲綢之路促貿易、傳文明。對內他主持編撰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遷都北京,建造世界最大的宮殿———北京故宮、世界最大的祭壇———天壇,鑄造世界最大的朝鐘———永樂大鐘。一個個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個閃爍的明珠。
永樂大鐘,與其說是一座鐘,不如說是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它所蘊含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古今中外無出其右者。
永樂大鐘是至高無上的國家意志象徵
在中國古代,從秦朝開始就有了象徵中央集權的朝鐘,朱棣登基後處處彰顯大國風采,力超前賢,親自下令鑄造代表國家形象的永樂大鐘。他欽命國師姚廣孝(法名道衍)領銜監鑄,從全國調集設計和鑄造方面的能工巧匠。工匠們根據皇帝的要求,吸收古今中外名鐘的長處,制定了一整套永樂大鐘的設計和鑄造方案,經皇帝親自審閱後定稿。公元1420年,經過數千工匠的精心組織和科學實施,永樂大鐘以它獨特的氣質橫空出世。
首先,永樂大鐘的形體世界最大。大鐘整體高6.75 m,厚94~185 mm,內口口徑3.3 m,直徑3.7 m,重46.5 t。
第二,擁有世界最多的鐘體鑄造文字。永樂大鐘的鐘體內外共鑄字230 184個,其中有10萬字由皇帝親自撰寫,其它字由皇帝欽定,所鑄內容可謂是皇帝意志和鑄造藝術的結合,是銘刻在鐘上的國家宣言。鐘的表面為《彌陀經》《諸佛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和《十二因緣咒》,鐘的裡面為《妙法蓮花經》,鍾唇為《金剛般若經》,蒲牢(鐘紐)為《楞嚴咒》等,總計達17種經咒,是一部供文武百官和全國人民誦讀的佛教經典。字數之多前所未有,是此前中國歷史上發現的鑄字最多的青銅器毛公鼎的460多倍。
第三,懸掛地點為皇宮。朱棣皇帝要透過鑄鐘鳴鐘的形式,利用佛教經典警示百官,教化百姓,統一人民意志,鞏固皇權統治。為此,他專門下令:凡遇重要節日,文武百官必須身披袈裟,像僧人一樣撞鐘誦經,接受佛的教誨,經的洗禮,誦經完畢再更衣上朝。平時,則由專門的值鍾人員負責皇宮和京城的報時。
因此,永樂大鐘不是一般的佛教用鍾,它是名副其實的朝鐘,是國之重器,它集振國威、化民志、傳佛教、壓邪惡、警官吏、正民風、祈國福、保安寧的諸多功能於一體,是國家意志、民族精神、華夏文明的象徵。
永樂大鐘是巧奪天工的古代鑄造巔峰
永樂大鐘集中國幾千年鑄造技術之精華,以他獨特的設計和工藝創造了世界藝術鑄造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永樂大鐘的鑄造,從鑄造場地的選址、開工和鑄造吉日的選定、原材料的篩選到裝置的準備和製作,每一個環節都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實現了多項鑄造技術的突破。
一是材料配比的突破。永樂大鐘在參考《考工記》合金成分的基礎上進行最佳化設計,確定了合金質量比例:銅80.54%、錫16.41%、鉛1.12%、鋅0.22%,為了彰顯大鐘的名貴和保證鑄造質量,特別添加了0.03%的金和0.04%銀以及鐵、鎂、矽等約1.64%的其它成分。特殊的配比使大鐘實現了抗拉強度、聲學效能、表面防鏽、澆鑄流動性等多項指標綜合達到最佳。
二是力學結構的突破。大鐘從上到下,每一段的直徑、厚度都按力學的要求進行了科學地計算和設計,最薄處94 mm,最厚處達185 mm。特別是用於懸掛的蒲牢,是先用失蠟法鑄造,然後與鐘體鑄接,其和鐘體相連的4個腳的下方設計成半球狀,擴大了其與鐘體的接觸面積,從而分散了單位面積的承重力。大鐘的掛環和穿釘,更是經過精心地計算,掛環採用雙U形結構,穿釘採用超細設計,165 mm×65 mm×1 125 mm,經科學鑑定,穿釘為外銅內鋼,而且鋼的強度和韌性代表當時鍊鋼的最高水平,這一切獨特的設計既實現了大鐘外形的秀美,又確保了大鐘的安全。
三是超大鐘體泥範設計的突破。泥範採用巧妙的整體加環形結構,即內範為一個整體,外範是7個環。這一設計既符合佛教的理念,又巧妙地隱藏了範縫,還解決了經文排版的分割槽難題。
四是內範燒製和內外範預熱的突破。整個過程採用獨創的坑窯互變方法,大鐘內範體積重量都非常大,移動不便,工匠們將巨坑中的平臺建成窯臺,內範在巨坑中的窯臺上製作成型,陰乾後在表面排版刻字,然後在內範的外側進行封閉,把坑變成窯,在巨坑內燒製內範。內範燒好後再拆窯的外側,進行內外範合範,預放蒲牢,對內外範固定,再將整個巨坑封閉變成預熱窯。坑窯互變的方法既解決了內範移動不便的問題,又解決了內外範預熱的難題。
五是大鐘澆鑄的突破。為了完成這個巨大的澆鑄任務,工匠們在蒲牢4個腳的隱蔽處設4個澆道,地面上設定4條超長澆道,並對澆道進行預熱和保溫,一條澆道就像一條巨龍,沿澆道兩側布好幾十座熔爐。熔爐同時開始熔鍊,從空中俯瞰,整個澆鑄現場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花。當熔鍊的溫度和預熱的溫度達到最佳結合點,現場指揮一聲令下,開始澆鑄,萬斛金湯形成4條奔騰的金色長龍,像群龍戲珠,澆鑄一次成型。
六是大鐘冷卻的突破。大鐘的冷卻是整個鑄造最關鍵的環節,它要求大鐘的整體要均勻冷卻,緩慢降溫,稍有閃失將前功盡棄。鑄造永樂大鐘智慧的工匠們利用天然巨坑的自然冷卻功能,同時輔以人工控制的方法,使大鐘內外均勻冷卻,一次成功,成為千古佳作。
永樂大鐘是中國古代藝術鑄造的極品
永樂大鐘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佔領世界藝術鑄造的至高點,600年來無人超越。永樂大鐘是中國唯一一部用銅鑄的長篇書法精品;它是古代著名書法家沈度留在世間最長的一部真跡;它是全世界唯一一座表面鑄100多部佛學經典的佛教“鍾書”;它是自古以來唯一一座把皇帝撰寫的十萬言經文鑄在鐘上的一本“天書”;它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排版史上的奇蹟,在一座鐘體的表面,從內到外,從上到下,從蒲牢到吊環,再到穿釘的帽,無處不是均勻排列的經文和經咒。大鐘表面是各種各樣複雜的曲面,在這樣的曲面上鑄造23萬多字,且有兩種文字和多種字型,要精準排版,形成和諧完美的版面,並做到一字不錯,一字不漏,即使是現代的計算機模擬技術都需要用複雜的程式才可能實現,可是中國古代的工匠們用智慧和雙手在永樂鐘上實現了,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排版史上的奇蹟,而永樂大鐘內範和外範文字的雕刻,也成了中國自唐代發明雕版以來最大的一組雕版。
永樂大鐘除了表面形態,更神奇的是它是創造的聲學、美學和韻律學的奇效。它產生的聲波能傳近百里,它的音高接近和達到標準音高,它的聲音和韻律之美令人聞之沉醉。
永樂大鐘由萬斛金湯一次澆鑄成型,整個大鐘內實外光,表面沒有經過任何磨削,所鑄經文字字飽滿,筆筆傳神,可謂毫無缺憾。中國古代的工匠們以不可思議之奇思妙想,透過鑄造的方式將中國人千百年的藝術和技術積累在永樂大鐘上進行了完美呈現,使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藝術鑄造史上的千古絕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