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梅山大峽谷之坐石鄉楊洪巖村

由 巫馬言 釋出於 休閒

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的楊洪巖風雨橋。

油溪河如同一條“玉帶”鑲嵌在滿目蒼翠的群峰之中。

紅網時刻記者 李響炮 見習記者 邱莉 攝像 李理

芳菲四月,暖風拂面,萬物都蓄滿生長的力量。從楊洪巖大壩乘船溯河而上,陽光灑落在山頭,揉碎進粼粼碧波中,兩岸林立的青山倒影被暈染開來,成群的小白條在水裡緩慢遊動,船稍微靠近紛紛歡跳著避開,岸邊貼浮水面的柳枝間,不時有藍色的翠鳥驚起又飛速地掠過。

這是一幅絕美的江南水鄉畫卷。新化縣坐石鄉楊洪巖村距縣城40公里,面積16.7平方公里,全村現有人口3000餘人。村裡經濟以農業、果木種植業為主。這裡有梅山古寨、百年風雨橋、原生態大峽谷、鄉野碑林,以及古色古香的青龍寺諸天廟等珍貴的歷史古蹟及豐富的旅遊資源。

梅山大峽谷:水如翡翠山如刀削

石灰岩地質的楊洪巖村山多地少,油溪河穿村而過。油溪河是新化資江的第二大支流,以溪水清亮如油而得名。楊洪巖村地處油溪河中游,是梅山大峽谷核心地帶,四周森林茂密,青山綠水,空氣清新,梅山大峽谷素有“江南小三峽”之譽。

坐船從楊洪巖大壩出發,沿著油溪河一路遊覽,一路都是懸崖峭壁,經長期“風刀霜劍”的天然雕琢,石山如屏,峭壁如削,雄奇險竣的山峰,層層疊疊,蜿蜒而去,就像一幅天然的巨幅水墨丹青懸掛在天際之上。“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詩仙李白曾經形容浩蕩東流的楚江詩句,用在這梅山大峽谷也恰如其分。

油溪河源頭是山,出口也是山。村裡老文書黎凱雲說,油溪河水清無汙染,不僅魚、蝦、螃蟹等漁類資源豐富,甚至還出現過野生娃娃魚的蹤跡。碧綠如翡翠般的河面,不時有野鴨、白鷺,以及不知名的鳥兒在打水面,濺起波光粼粼煞是好看,隨行的同船人員不禁彎腰伸出指尖觸碰這灣“碧綠”。

雄奇險竣的山峰。

禁毒魚碑。

鄉野碑林:生態文明的自然傳承

楊洪巖村地處群山環抱之中,深山峽谷,偏僻荒涼,但這裡曾是寶慶通益陽的咽喉要道之一,先人們不僅在這裡修築了長廊風雨橋,而且還修葺了整齊規範的古石板官道。

更讓人驚詫的還是這裡藏匿著一個龐大的清代碑林。碑林主要分佈在風雨橋兩邊和青龍寺附近,粗略統計一下,共達32塊之多,其中落款為滿清的作品就有23塊,主要集中於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四朝。這些古碑,將歷史與現實勾連在一起,組成一個龐大的鄉野碑林,從而讓這裡的奇山異水附上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光緒年間立的禁毒魚碑,碑刻21字,楷體。碑文可以理解為:根據憲法(令)規定,永遠禁止用藥毒殺河魚。這是古人強調遵循“萬物有靈、天人合一”的愛護生態的原則。禁碑立於古驛道上風雨橋邊,讓絡繹不絕的官吏、百姓目睹,起到教化、警示、勸說的作用。

保護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幾百年來,古老的自然一直鐫刻在楊洪巖村的記憶中。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楊洪巖村到處都是石頭山,卻沒有一家採石場。禁漁期間,禁止村民下河捕魚。為保護生態環境,5年前就禁止捕殺鳥類。

600多年曆史的古柏依然蒼翠。

風光旖旎的梅山大峽谷,前方為官帽山。

護寺神柏:600年庇佑村寨平安

從風雨橋走一小段路,有一座古樸的木房子就是青龍寺諸天佛祖的廟。相傳諸天是個蛇醫,在遠古時代從益陽騰雲駕霧飄蕩在跳石江,神醫就在此廟通靈顯聖,普渡眾生。如今,香客遍佈新化、漣源、冷水江、安化等地,每年的十月初一是諸天廟祭拜的日子,從各地來的香客有上萬人來此祭拜。老文書黎凱雲說,諸天廟很靈驗,楊洪巖村這麼長的水域,幾十年來沒有淹死一個人。

廟旁邊有一株古松柏,蒼勁茂盛,生機勃勃。據林業部門測算,這棵古柏已經有600多年曆史。此柏樹冠極大,遮陰面積很廣,因它是屹立在諸天廟旁,人們出於對諸天神的敬仰,又叫此柏為“護寺柏”,當地人都視此柏為“神柏”。過去在古柏的枝幹上,都掛滿了各色寫有祈禱祝福的布條,附近鄉民都希望生活健康平安。

這棵古柏身經數朝,歷盡滄桑,如今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村民們都說,這棵樹就是諸天菩薩的化身,它是活的文物,也是楊洪巖村發展的見證。

“景色秀麗、綠色天然,是楊洪巖村最大的優勢。”楊洪巖村黨支部書記黎光輝說,近年來,全村依託境內珍貴的歷史古蹟及豐富的旅遊資源,確定了“生態立村,旅遊興村”的發展戰略,讓全村人全部參與到旅遊文化建設中,發展農家樂20餘家,開發獼猴桃、石榴、黃桃等旅遊產品10多種。“遊客多了,村裡的農特產品自然就不愁銷路了,”黎光輝說。

村小二黎菲菲代言

百年風雨橋,萬人敬仰的諸天廟,也是梅山大峽谷核心所在地。社會的發展當前最珍貴的是什麼?不是財富,不是名望,而是喝著一口乾淨的水,吃著綠色無汙染的食物,在無汙染的環境中生活,楊洪巖村就是這樣的一個原生態村,祖輩們一直堅持著原生態生活方式。我是黎阿姨綠色食品創始人黎菲菲,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