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摩梭人為何要過“轉山節”?
瀘沽湖“轉山節”,又稱“朝山節”,是生活在雲南省麗江市永寧鄉的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的盛大節日,於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在瀘沽湖畔舉行。那麼,“轉山節”是怎麼來的?有何特色?本文為您講述。
屹立在永寧鄉瀘沽湖畔的格姆山,形狀像一頭雄獅,被當地人稱作“獅子山”,民間傳說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保佑著摩俊人的幸福平安,被摩梭人視為最高保護神,對她十分崇敬,世代敬獻祭祀。
關於瀘沽湖轉山節傳說有多個版本,其中這個傳說流傳較廣。相傳,在瀘沽湖格姆山下的者波村,有一個美麗聰明、勤勞靈巧、心地善良的姑娘,她一天能織出十幾丈麻布,還能信手將天上的彩虹、雲彩、大雁,地上的鮮花、蝴蝶、鳥兒織進麻布裡,十分漂亮美觀。小夥子們都十分傾慕她,紛紛向她求婚。但她對任何追求者都沒有答應,只是贈送一條腰帶。天上的一位男山神看中了她,一天,山神颳起一陣旋風把姑娘捲上了藍天,這時,整個麗江瀘沽湖壩子的男女老少都驚叫起來,呼天喚地,山神在慌亂中放了姑娘,可姑娘被附在了瀘沽湖格姆山的白崖上,再也回不了人間。後來變成了穿著白衣,騎著白馬,左手握著一支金笛,右手拿著一株珍珠樹的女神。她年年月月飄巡在瀘沽湖格姆山上,護佑著永寧壩子和瀘沽湖。格姆山便成了瀘沽湖當地摩梭人頂禮膜拜的女神。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瀘沽湖摩梭人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動。
這一天,參加轉山節的人們在雄雞三啼之時就以村為單位約定地點集中後向格姆山下的者波女神廟彙集。祭祀隊伍抵達者波女神廟後,約十時,由喇嘛主持祭祀儀式,先是點燃一堆松葉和柏香枝,縷縷火煙直人云天,然後是永寧扎美寺組織的喇嘛樂隊,在主持人指揮下,大號齊吹,鑼鼓齊鳴。再是,祭祀隊伍向格姆女神叩頭敬香,喇嘛隊伍在前,祭祀隊伍隨後,按順時針方向,繞女神廟3轉(也有的繞格姆山1周)。然後,喇嘛唸經,祭祀群眾掛神紙、經蟠,敬獻供品、祈禱。往燃燒的松柏簧火堆灑青棵酒、糟把、丟鮮花等敬拜活動。
祭祀儀式開始轉至女神廟,敬獻供品,掛神紙、燒香約兩個小時後,人們按斯日或母系衣社為單位,開始做豐盛的野餐。在綠茵的草地上,樹陰下,這裡一群,那裡一夥,縷縷炊煙裊裊升起,有的喝著清香的蘇埋瑪酒,有的喝著酥油茶,談笑風生。每個火塘邊,擺滿了雞蛋、雞、豬膘肉、餌快、糟把、酥油茶等民族風味的佳餚。這些美味食品不僅是敬獻給女神的,也是人們一年一度難得享受別有風味的野餐。然後先跳獅子舞,跳獅子舞是因為格姆山象頭雄壯的獅子,跳起獅子舞表示熱烈歡迎格姆山女神降臨永寧壩,繼而跳起古老的牛頭馬面舞和鳳凰舞,然後舉行賽馬、盪鞦韆、打跳、對歌等文體活動,用歡樂的歌舞讚頌格姆山,祈禱永寧壩子繁榮昌盛
有趣的是,有些不生育的婦女,她們來到女神廟旁的那棵古老的柏香樹下,手拿一根長長的麻線,麻線的一頭拴著一塊小石子,閉著眼睛,用力往柏樹枝上拋三次,如果丟擲的麻線石子被樹枝掛著兩次或三次,就有懷孕的可能,如果一次都掛不上,就無希望。
在這撩人心扉的氛圍裡,最為高興的是青年男女,他們有的是老阿夏相見,有的是新阿夏初次相會。雙雙對對的情侶們,有的對歌,有的竊竊私語,談不完的情話。男女青年的祈禱中,除了求女神保佑平安外,就是祈求女神保佑愛情美滿,生活幸福,在這良辰吉日結交的情侶,能夠天長地久。野餐過後,在草坪上跳起祭祀女神的獅子舞,喇嘛們跳起牛頭馬面舞,還有鍋莊舞等。整個下午直到天黑,格姆山下,古樂聲、歡聲、笑聲混合成一部美妙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