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文化成果地理標誌寶泉嶺——中國曲藝之鄉

北大荒精神、文化成果地理標誌寶泉嶺——中國曲藝之鄉

北大荒精神、文化成果地理標誌寶泉嶺——中國曲藝之鄉

北大荒精神、文化成果地理標誌寶泉嶺——中國曲藝之鄉

北大荒精神、文化成果地理標誌寶泉嶺——中國曲藝之鄉

北大荒精神、文化成果地理標誌寶泉嶺——中國曲藝之鄉

  北大荒精神、文化成果地理標誌

  寶泉嶺——中國曲藝之鄉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

  上榜理由:中國曲藝家協會於2008年,授予黑龍江農墾寶泉嶺管理局“中國曲藝之鄉”的稱號。這是對寶泉嶺幾代業餘曲藝創作表演群體,數十年工作的肯定和褒獎。這裡是姜昆、師勝傑相聲事業的重要階段。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上,寶泉嶺代表黑龍江省選送的小品“旗幟”一舉奪得全國“群星獎”;在東北三省曲藝大賽上,寶泉嶺選送的小品連續三年榮獲金獎。

  正文:“打竹板,呱噠噠,咱把英雄人物誇一誇……”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開墾亙古荒原的年代,沒有人不熟悉這些快板調,每當聽到這合轍押韻節奏感極強的聲音,就有使不完的力氣。繼承軍隊用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鼓舞士氣的優良傳統,將文藝與經濟工作和思想教育融為一體,相互促進,推動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農墾寶泉嶺管理局從建立初期,各農場就有文學愛好者堅持業餘創作,創作了一大批曲藝、歌舞等作品,供農場文藝宣傳隊演出。在年節假日中,生產隊也組織文藝晚會,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歌舞等短小的文藝節目。1955年北京支邊青年的到來,讓相聲在北大荒出現。到1958年大批轉業官兵把軍隊的文藝形式帶到了北大荒,說唱節目豐富起來。1959年又有一大批山東移民、支邊青年來到,戲曲節目充實了北大荒舞臺;1960年城市知青的湧入,文藝形式更加豐富起來。墾區開發建設的不斷髮展,也給墾區帶來不少曲藝表演和創作人才,使墾區曲藝活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並在曲藝創作和表演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這些文藝形式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當屬曲藝。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八團即今天的二九〇農場,全部以自編節目活躍在舞臺,8年內創作了大批演唱、舞蹈、曲藝節目,被評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優秀演出隊”。江濱農場宣傳部9年間“學演過多臺當年的樣板戲,又自編自演歌舞曲藝節目八十多個,每年演出七十餘場”……

  1976年10月,馬季到寶泉嶺農場獻藝,在文化宮劇場滿足不了觀眾要求,又在燈光球場露天演出一場,熱情的觀眾把球場圍得水洩不通,附近樹杈上、樓房陽臺上全站滿了人,盛況空前。

  2000年以來,省曲協組織我省著名曲藝家原建邦、孫靜波、宗成濱等深入黑龍江墾區指導曲藝工作,對這裡的曲藝事業給予了大力支援。在每兩年一屆的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文藝會演上,農墾寶泉嶺管理局連續7年獲得冠軍。2008年,農墾寶泉嶺管理局獲得中國曲協授予的“中國曲藝之鄉”榮譽稱號。2010年5月,選送的原創小品《旗幟》代表黑龍江省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榮獲群星獎。8月,農墾寶泉嶺管理局成功承辦東北三省曲藝大賽,選送的小品榮獲3項金獎。

  農墾寶泉嶺管理局蓄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奔湧著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姜昆1968年下鄉到兵團16團(現新華農場),因表演天賦被選到團宣傳隊做編導,曾創作和表演許多曲藝節目,成為兵團曲藝演員中的佼佼者。多次代表兵團參加省曲藝調演,被選入黑龍江省代表隊,赴北京參加全國曲藝調演。1976年9月,調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任相聲演員,由此成長為觀眾喜愛的著名笑星。師勝傑,1968年下鄉到兵團二師8團(現二九0農場)當兵團戰士,後到團宣傳隊工作。1976年,他和姜昆等表演相聲《林海紅英》等節目,代表兵團參加黑龍江省曲藝調演,被選入省代表隊赴北京參加全國曲藝調演。1977年師勝傑被調黑龍江省曲藝團工作,由此成長為廣大觀眾喜愛的著名相聲演員,現在黑龍江省群眾藝術館工作。之後,於量、潘萬發、遲永強、孫國立、李娟、王洛英等曲藝創造表演人才層出不窮,形成了農墾寶泉嶺管理局曲藝戲劇創作表演群體,創作了一大批在全國和黑龍江省曲藝大賽頻頻獲獎的精品力作,為實現北大荒文化的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農墾寶泉嶺管理局把“中國曲藝之鄉”的美譽化作真抓實幹的不竭動力,把各位藝術家德藝雙馨的品格化作文化創新的精神食糧,加大對曲藝事業的支援力度,努力推動曲藝事業新發展、大繁榮,讓“中國曲藝之鄉”這枝豔麗的奇葩在廣闊的黑土地上越開越鮮豔。並以此為新的里程碑,肩負起中國曲藝之鄉的重任,領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從社會發展的源頭中汲取營養,激發靈感,潛心耕耘,大膽創新,描繪出北大荒人民奮發進取的壯麗畫卷。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54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大荒精神、文化成果地理標誌寶泉嶺——中國曲藝之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