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守護黃河

矢志不渝守護黃河

綠水青山入畫來。青海日報記者 黃靈燕 攝

從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瑪沁縣大武鎮前往拉加鎮,一個地方有必要些許停留,這個地方叫塔拉隆,名字的由來,當地人已經說不清源頭,但這裡,是觀察整個拉加鎮的絕佳位置,為此,山腰間還建有一座觀景臺。

從觀景臺向下望去,黃河猶如馬蹄狀蜿蜒穿過拉加鎮,類似梯田的紅土山上種植著一片片各類綠色植物,阿尼瓊貢山環抱著這座城鎮。

阿尼瓊貢有大鵬展翅之意。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阿尼瓊貢的其中一座山峰如同一隻展翅的大鵬,似在用自己的身軀,守護著這片黃河谷地的綠水青山。這裡的人們感恩黃河的滋養,矢志不渝守護著這一方水土。

自發組建的環保協會

6月10日,接連幾日的連綿細雨終於停了下來,烏雲散去,陽光普照,白雲彷彿就在觸手可及的山間繚繞。

站在觀景臺上,眼前的黃河大致呈“U”字形穿過谷地裡的拉加鎮。

或許是前些天連日降雨的緣故,黃河水有些微微泛紅,進入鎮上詢問後才得知,連日的降雨將上游山上不少的紅土衝進了河裡,造成了眼前這一幅景象。

由於海拔相對較低,拉加鎮氣候相比瑪沁縣城要好許多,植被也比縣城要多上不少。順著公路驅車進入拉加鎮,乾淨整潔的街道令人印象深刻,即便是正在施工的南岸,路面上也見不到施工產生的垃圾。

作為一座黃河流經的城鎮,環保似乎早已成為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的共識,這裡甚至還有一個群眾自發組織的環保協會,協會的發起者,是兩個“80後”的年輕人。

說來也巧,採訪當日,環保協會的兩位發起者正巧在鎮上辦事。今年31歲的楊傑假是發起人之一。楊傑假面容稜角分明,皮膚呈現著一種典型的高原膚質,他話不多,談話間始終保持著微笑,對環保事業顯得信心十足。

楊傑假是拉加鎮曲哇加薩村的村民,是家裡六個兄弟姐妹裡最小的一個。除了組織環保,他還以生態畜牧養殖來維持協會的部分開銷。

被問及發起環保協會的起因,楊傑假愣了一愣,並沒有立馬回答。似乎在他的眼裡,組織環保協會、發起環保倡議,就如同呼吸吃飯一樣,是出於本能,是出於對家鄉故土的最深切的情感,並不需要什麼理由。

如果非要說出個理由,那麼,前些年城鎮衛生環境的惡化,就是他發起環保組織最直接的原因。

那時候,大街小巷隨處都可以見到隨意丟棄的垃圾。不僅如此,楊傑假在自家租賃出去的草山上,也不時會在某一處發現放牧人遺留下的生活垃圾。

拉加鎮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黃河和阿尼瓊貢給這裡的人們留下了遠勝其他地方的優渥草場,怎麼能讓遍地的垃圾毀了這裡的綠水青山?

於是,楊傑假和同村的昂秀一拍即合,決定成立一個環保協會來保衛這一片山水。

2013年元月,環保協會正式成立。起初,參與協會的只有十幾個人。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楊傑假和昂秀每日都會組織協會成員清理鎮上街道的垃圾。到了冬季,楊傑假又會帶領著協會成員自發前往清理道路積雪。他們的行為深深打動了過往的司機,司機們利用各種網路平臺宣傳他們的善舉。久而久之,楊傑假的環保協會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當地群眾也漸漸地自發加入到環保協會。

2016年,楊傑假髮起的“瑪隆環保協會”得到了政府的正式批准認證。在協會每一位成員的堅持帶動下,群眾環保意識大大提高,參與的群眾也越來越多。如今,協會成員已有250多人,其中還有不少當地的幹部。

隨著環保意識逐漸深入人心,拉加鎮的環境也逐漸得到了改善。而這種改善,更加堅定了楊傑假心中的那份理想: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讓這裡的水更清,天更藍,草更綠。

群山裡的黃河守護者

站在拉加鎮鎮政府門前便能聽到黃河水奔湧的隆隆聲,似萬馬奔騰,振聾發聵。河岸邊,新修建的綠道和廣場上不時有鎮上的居民經過,他們閒庭信步,享受著黃河岸邊的清涼。

黃河流經拉加鎮,能常年保持如此大的水流,拉加鎮周邊支流水源的匯聚是必不可少的。而為了保護深山裡支流水源,不少幹部群眾常年駐守在深山,默默地守護著每一條匯入黃河的河流。

初夏時節,拉加鎮的每一處草山都綠意盎然,格桑花迎風搖曳,遠處的河流輕聲附和著鳥兒的歌唱。賽木隆河邊,51歲的賽什託村主任南科帶著幾名村幹部頂著烈日,沿著河岸繼續著當日的巡護工作。

賽木隆河是賽什託村附近最長的一條黃河支流,全長大約有21公里。自2018年南科當上河長以來,這樣的巡護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如今的賽木隆河邊,青草鮮花茂盛,清清的河水倒映著岸邊的綠植,透過河水,能夠清晰地看到在河底的鵝卵石。

賽木隆河、加青河、尼青河……南科對村域的河水如數家珍。自河長制實行以來,拉加鎮利用“十化黨建”,組建環境保護組來保護生態。組裡的成員除了村“兩委”班子成員,還有村民和巡護員。每個月,環境保護組在村域範圍內巡護兩次,村“兩委”班子還要再巡護兩次。

26歲的公保才讓是鎮上派去村裡的包村幹部,如今已經在這個村裡待了三年。三年的時間裡,公保才讓和其他人一樣,每個月定期去村裡的深山裡巡護。每到巡護的日子,他們早晨6時就出發,巡護各條黃河支流。由於村域廣闊,有些河流一天是根本巡護不完的,不僅如此,深山裡的很多地方汽車是過不去的,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騎馬或是徒步前進。

巡護的時候,若是遇到晴空萬里,巡護的路途還相對好走一些,最難過的,便是有降雪的時候。2019年5月28日,在前往加青溝巡護的路上,降雪讓道路泥濘不堪。走著走著,公保才讓和同伴乘坐的車輛突然陷進了泥裡,此時,公保才讓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處在加青溝的什麼位置。此時,他們已經距離村子有70多公里了,手機沒有訊號,只能自救。幸好,附近的村民看到他們受困後帶著人前來營救,才把他們的車給拉了上來。

巡護隊員的付出,村民真切地看在眼裡。於是,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巡護隊伍中來,主動承擔起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責任。“以前草山上到處都是挖蟲草後留下的垃圾,現在村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會自覺地把垃圾帶出深山,放到固定的垃圾回收站。”不僅如此,村民格拉還驚喜地發現,隨著當地生態不斷向好,深山之中能夠遇到小時候才能看到的棕熊、雪豹等野生動物。各條支流的水量也在逐年增加,山體滑坡發生頻率也因為植被的增加而逐漸降低了。

治理滑坡養育黃河水土

站在阿尼瓊貢山對岸的觀景臺上向下望,拉加鎮的全貌盡收眼底。放眼望去,學校是這個鎮上最顯眼的建築,在學校的旁邊,一處新蓋的安置小區也格外引人注意。

這個小區要安置的,就是曾經居住在這處紅土山山腰及山腳下的居民。如今,曾經的居民房已經完全被種植綠植的梯田所替代。6月11日,在返回西寧的路途中,我們遇到了正在種樹的林業站工作人員。

雲杉、青楊、丁香、烏柳、榆葉梅……由於海拔適中,拉加鎮內能種植的綠植品種還相對比較豐富,這也有利於紅土山的水土保持。

由於土質的原因,這座紅土山土質疏鬆,極易發生山體滑坡。如今,一株株翠綠的植被正沐浴著陽光盡情生長。它們的根鬚就像那支撐著山路的路基,深深地紮根在山體裡,鞏固山體,預防水土流失,防止山體滑坡。

在安置小區的門口,次仁扎西望著仍在建設中的樓宇,面上透露著欣喜的微笑。想著再過不久,自己就能搬進嶄新的住房,他的眼裡閃爍著期待。矗立了一會兒,他轉身離開,眼角不自覺地瞥向黃河對岸,突然停下了腳步,扭頭望向了曾經家的方向。如今,那裡已經被一片片綠植所代替。

2019年9月,連續的強降雨天氣讓本就不穩定的黃河南岸山體發生山體滑坡。約84.6萬立方米滑坡體位移下滑,造成258戶726人受災,次仁扎西就是其中之一。塌方路段的下方,大部分居民的房屋只剩殘垣斷壁,所幸,次仁扎西一家全部安全轉移。

當年10月,政府派人來次仁扎西家做工作,勸說他們搬離現有的住處,並表示政府會另找地方為他們安置新家。這期間,政府會給他發放相關補助,幫助他度過那個冬天。

其實早在2018年,拉加鎮就開始利用三年國土綠化的契機整治和綠化黃河南岸,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鞏固紅土山體,防止水土流失。

為了徹底消除災害隱患,在當年發生山體滑坡災害後,瑪沁縣就決定對拉加鎮黃河南岸實行整體搬遷,並繼續實施國土綠化,加大種植數量。

如今,拉加鎮黃河南岸及省道101旁,367公頃的綠化帶上,近48萬株各類綠植點綴著紅土山,以生態修復養護黃河源頭,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83 字。

轉載請註明: 矢志不渝守護黃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