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歲月塵埃掩埋的古鹽道被“梳妝打扮”後,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這段位於沿溪鎮清明村趕家橋的古鹽道為趕家橋至魚池巖口古鹽道修復工程的一期工程,經過兩個月施工,已於近日竣工開放。
據瞭解,古代我縣境內有多條從長江邊通往湖北的古鹽道,因為承擔過“川鹽銷楚”的重任,被人們稱為“巴鹽古道”,從沿溪鎮出發,經過趕家橋,再過魚池、黃水、冷水,直達湖北的古鹽道就是其中的一條。由於現代交通的興盛,古鹽道逐漸被廢棄,隱沒於渝東鄂西的崇山峻嶺之中。因此,古鹽道經過的地方,大多交通閉塞,十分貧困。
位於這條古鹽道上的沿溪鎮清明村,就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為了貫徹落實旅遊精準扶貧戰略,村委會便與駐村扶貧工作隊一道研究,提出“一蜂兩園一古道”的遠期發展規劃,決定對“巴鹽古道”進行開發利用。在報請鎮黨委同意後,該村邀請專家對古鹽道上的文化進行了深入挖掘,形成了《鹽道記憶》一書,完整地記錄了發生於石柱境內巴鹽古道上的傳說典故。同時,結合農村生產生活便道專案,對方斗山趕家橋至糧食店、紗帽山、巖口近10公里的古鹽道,及古鹽道上的客棧、古橋等進行修復。
一期工程於今年3月開始實施。該村經過兩個月的施工,共修復280米路段,路面全部為石板,基本沿古鹽道鋪就,並增加了護欄,設定了路牌,製作了介紹趕家橋古橋修建歷史及有關詩文的標牌3座。
據介紹,該專案全部實施完畢後,將成為方斗山第一梯——“巴鹽天梯”登山步道。該步道近乎垂直懸掛於方斗山1300米的山體上,呈現梯雲之上、直達雲霄的壯觀景象,是遊客和登山驢友的絕佳去處。該專案的實施,對促進當地旅遊產業的發展、讓貧困人口“吃旅遊飯”實現穩定脫貧、推進“康養石柱”建設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開發、保護、傳承、弘揚“巴鹽古道”文化積累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