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尖海拔1777米,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是大別山主峰,也是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和全國紅色旅遊基地之一。
我們一行趕到景區入口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時分,在停車場下了車,買了門票之後,有電瓶車把我們拉到景區登山處。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的景點從低到高,由三個層面構成,就是水、石、松。主峰頂上的松樹,分佈在四條山脊上,稱之為奇松走廊,它們在主峰最高處交匯,通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奇松走廊下面,緊接著就是千畝都支杜鵑植物園、原始森林、高山矮櫟樹植物園等。
登山不久,就遇到了山泉。這裡的道道清泉,似條條琴絃,彈撥著優雅輕快的樂曲,在山下匯成歡快的交響樂隊,向前奔流。
此刻,正是好好欣賞這山澗亂石與泉水的好時光。泉水清澈見底,泉底是五色斑斕的小石塊,銀色的水泡似一串串珍珠丟擲水面,泛起微微的漣漪。
路過白馬尖石碑,會忍不住拍照留念,沐浴著這明媚的陽光,天空中閒雲與烈日都在為這迷人的霍山做搭配。
路邊的枯樹上冒出一株別有一番心意的綠葉,他那一片片,一張張翠綠裡的小手,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長有短,看上去就像無數個可愛的小手像遊客們打招呼。
如果你是個善於發現大自然的人,你就會發現白馬尖到處都是驚喜。看,路邊的石頭上,在這個卑微的角落,竟然有一隻如此不一般的蟲子,藍寶石般的貝殼附加在它的背上,成了它最吸引人的部位,再配上它紅彤彤的頭部。給了任何看到它的人視覺衝擊。這好像在暗示著遊客們前面還有讓你意想不到的美景。
走到小型瀑布跟前,只見銀白色的水流像老爺爺的鬍子般,一縷一縷地傾瀉下來,風吹過來,把小水珠吹灑在我臉上,涼絲絲的。有幾道水流好像有急事似的,匆匆往下衝,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濺,如飛珠碎玉般晶瑩可愛。
劉禹錫曾在《洞庭湖》中寫到:“湖光秋月兩相合,潭面無風鏡為磨。”能與洞庭湖的湖面相媲美的,白馬尖的這湖面肯定是其中之一。
當這像淑女般安靜的湖水流向階梯時,那下落的一瞬間,立馬變成了一個頑皮的小孩一般,在石階上盡情的碰撞,在空氣中自由的飛舞。它們廢了那麼大的勁在嬉戲,只為與太陽配合,創造出一道五彩繽紛的彩虹。
一條小溪涓涓的流著,被日光打扮得像一條銀帶,還一閃一閃的,也許她感受到我們的到來,便激動的舞動著腰肢,跳起不歇的舞。
在陽光照耀下的針一般青翠欲滴的葉子將自己最陽光可愛,最美的一面獻給來霍山的每一位遊客。而在陰影處的葉子也不服輸,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將自己的朦朧美體現的淋漓盡致。
快到山頂了,即使你有再多的精神支撐,終究也會因身體的疲倦而在某地暫時休息一下。畢竟是海拔1777米的山峰。我扶著這暗灰色、巨大的石頭,又向前走了幾步,坐下來休息時,望著這地下的苗苗青草,我又重拾回信心,繼續向山頂進發。
終於快爬到山頂了,望著這巍巍河山突然想起了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實現瞭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向戰略反攻的轉折。
觀賞著山頂的美景,也有著綠樹的陪伴。真心想感慨一句:“一往無前霍山行,爬上山頂見光明。夢裡花開牡丹亭,幻想成真歌舞昇平。”
一眼望過去,這顆松樹就最先引起了我的注意,最底端的幾條樹枝組在一起往一處延伸,像馬的尾巴一般,再看它的整體簡直就是一隻野馬一般在仰天長嘯,似乎在為了白馬尖的美景而感慨。
山頂上還是有很多枯樹的,但這些枯樹唯一不同於其他枯樹的是它們雖然樹葉凋零,沒有那生機勃勃的樣子。但它們永遠朝著陽光,相信來年春日自己會枝繁葉茂的。
松樹是筆直的,不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仍然聳立地生長著,別的樹以自己的特色為美。它卻以正直,樸素,堅強為美。
在白馬尖上到處可以看到這類景物:一棵枯樹幹上,長出來橙紅色如同火焰一般的真菌。
這條路的形狀與鯉魚的背部相似,由天然的山隆起而形成。
沿途上一路都是高大的松樹,隆起的樹根如網格般縱橫交錯。所以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要注意腳下。
看到了如此鬼斧神工的景象,真希望能住在這裡,有一臺古琴,一邊彈奏著,邊把酒水小酌。
終於登頂了,望著這大大的1777的數字,突然感覺自己很累,但是很值,因為看到了白馬尖的美景。百聞不如一見,我十分享受這次“痛並快樂著”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