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海島的生態“血脈”

  【長鏡頭】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馬躍華

從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全縣人民為改變生存條件而開啟的造林與治沙運動,到一任接著一任幹所堅持的綠色發展,至今仍在為托起小康夢而全力推進的生態文明試驗,福建省東山縣的綠色治理探索,已走過了60多年的歷程。

走進東山,不僅要為這座旅遊島的生態之美而讚歎,更要為東山人民為傳承谷文昌精神而進行的矢志不渝的努力而敬佩。

漳州東山島,福建東南隅一座迷人的海島。近年來,東山秉持“一島一景區”發展理念,全力推進生態旅遊海島建設,成為全國十大美麗海島之首,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立名單,被作為33個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典型示範區之一向全國推廣。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東山如何借力生態優勢,重啟深受打擊的全域旅遊,重新走上覆蘇與發展之路?記者近日探訪東山,在碧水、金沙、綠林、奇礁間,看到了遊客們盡享美好生態的生動場景,也看到了這座福建省第二大海島如何為加快生態旅遊島建設所作的努力。

  守護“生態家底”

生態先行理念,是谷文昌留給東山的重要精神財富。在建設旅遊海島過程中,東山人民將它化為自覺行動。

“作為谷文昌精神的發祥地,我們注重接好谷文昌老書記的生態‘接力棒’,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幾個月來,我們更是開展了一系列鞏固‘生態家底’的行動。”東山縣委書記洪泰偉表示。

“風吹一石萬鈞動”。作為東山旅遊的“經典名片”,風動石景區持續強化生態拓展。風動石景區服務中心主任施朝暉說:“疫情閉園期間,我們一刻也沒有鬆懈,對山坡岩石區進行‘見縫插針’式的補植覆綠,並組織員工定期清理從遠方漂來的海漂垃圾,時刻保持景區沙灘的整潔度。”

打造生態旅遊海島,是全民共建共享的好事。東山人民將打造全域旅遊景區與建設美好家園合二為一,逐步推進。風動石景區所在的銅山古城,距今600多年曆史。“古城中縱橫交錯著古街古巷,但不少年久失修,致使沿街居民及過往遊客通行不便。”頂街社群主任謝紫娟說,“今年來,頂街社群繼續推進古街古巷修建工作,並引導沿街居民做好綠化花化工作,成為銅山古城保護的亮點。”

為保護海水、沙灘和岸線等寶貴資源,東山今年全面推進大澳漁港養殖清退工作。養殖戶鄭建立從事鮑魚養殖已有七八年的時間,面對養殖清退工作,他表示支援。大澳漁港海域共有養殖戶128戶、海鮮收購排37戶、海上餐廳11戶,到目前為止全都簽訂了協議。

東山今年將繼續實施海灣、海灘、海砂、海岸、海島“五海”資源保護,推進東南部沙灘修復、盜採海砂整治、海上漁排養殖清退等生態整治工程,為海島的清新美好“保駕護航”。

  壯大“旅遊家業”

“5月1日,我們開始推出登島串島遊,大受遊客歡迎。”華毅海上運動產業基地總經理孫康楠介紹,公司還將試水夜捕“小管”的互動體驗式專案,進一步深掘海島旅遊經濟。

用好“生態資源”,壯大“旅遊家業”。一段時間來,東山大力實施南門灣片區改造、海灣公園、魚骨沙洲綜合體、串島登島遊等旅遊專案,讓海島遊不斷拓體量、提質量。

海灣公園是近年來東山打造生態海島的重點專案。這裡,9棟聽海餐廳建設如火如荼,工人們正搶抓施工進度,進行鋼構件吊裝。

“以前這裡是簡單的大排檔,比較不規範,所以要進行整體提升。在不破壞木麻黃等樹木和生態環境的施工原則下,利用林下空間建設聽海餐廳。”專案現場負責人林立超介紹。

在“海上仙山”東門嶼,一個關於打造“相思島”的計劃正在實施。“4月初開始,我們進行相思樹、木麻黃套種試驗,現已成功種植1000多棵相思樹。”施朝暉介紹說,“等花期到來時,綠意盎然的東門嶼上,會出現一片金黃的相思色,‘相思島’將成為新生網紅打卡地。”

從荒山到綠洲,從傳統經典景區到新生網紅打卡點,這座富有生態氣息的海島越來越受遊客青睞。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7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4.92億元。當前,東山旅遊已經走出疫情影響,風動石、馬鑾灣等景區再現往日的生機和活力。6月11日,從廣東自駕而來的遊客吳志傑忍不住讚歎:“登島的第一天,我就深深迷戀上這裡。”

結束採訪前,記者來到谷文昌紀念館。參觀與感悟中,我們更深切體會到谷文昌精神的時代價值,以及東山生態文明試驗的廣闊前景。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22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4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座海島的生態“血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