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14日,臨海縣城西張家渡王莊山的一群農民以修建豬圈為名,搬移了一座古墓的石板。在墓中,村民們驚訝地發現,其中埋葬了大量金銀財寶,其做工之精美,價值之珍貴,簡直超乎人們想象。
當時的同志覺悟很高,村民們立即通知了村幹部。隨後臨海縣文物局的工作人員立即趕往現場,清點出大量金銀器物,大約為107件,包括束髮金冠一面,金冠1 件( 上交清單中原定名為“ 金冠” , 陳列展品定名為“ 金絲髮罩” , 筆者改之) ; 金帶板20件; 各種金飾包括戒子、耳環等3 件( 重6 兩5 錢2 分) ; 各種雜金飾連寶石、玉、銀29 件( 重10 兩9 錢6 分;各種銀飾20 件( 重14 兩6 錢) ; 青花小方瓷盒1 件( 內貯小玉飾數件) ; 銀花1 件( 補漏登記) ; 瑪瑙蟲龍佩1 件( 完整) ; 唐海馬葡萄銅鏡l 件( 破斷)。
1995 年5 月, 經國家文物局玉器雜項鑑定組楊伯達、朱家譜、許勇翔、李久芳等專家鑑定, 其中22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即使保守估計,這些文物至少價值5億到10億。
那麼是哪位官員能夠在埋藏如此多的珍貴文物?他又度過了怎樣的一生呢?
首先,這位官員名叫王士琦,臨海人,乃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王士琦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其父王宗沐官拜刑部主事。王士琦出生前,王宗沐夢見天帝將宋朝名臣韓琦賜予了自己。因此當王士琦出生後,父親以“琦”為之命名,希望他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萬曆年間,王士琦進入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萬曆四年( 1576 )中了舉人,1583年考中了進士授南工部主事, 轉職方員外郎中, 歷兵部郎中事主事,以文官的身份參與國家的軍事工作,也開啟了他傳奇的軍事生涯。
萬曆二十二年( 1594 ) ,播州土司楊應龍造反,流毒整個巴蜀,官軍屢戰屢敗。其後,王士琦臨危受命,負責鎮守重慶。在那裡,他出色地完成了守衛川蜀門戶的任務,阻止了叛軍進一步的東侵。
楊應龍叛亂平息後,千里之外的朝鮮戰雲再起,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悍然撕毀停戰協定,發動了第二次侵朝戰爭,明軍猝不及防,被日本悍將加藤清正所敗。為了挽回局面,萬曆皇帝緊急將王士琦調往朝鮮,並命他帶領萬餘名苗族精兵。
面對兇狠、殘忍的倭寇,王士琦視死如歸,他將自己遺腹子託付給哥哥,發誓要剷除豐臣秀吉等日酋。據《章安王氏宗譜》記載,王士琦手下的苗族兵將皆“性頑獷, 不可訓”,隨時有譁變的危險。然而王士琦卻能恩威並施,使苗族士兵皆“鼓舞操縱, 無不悅服“。
橫渡鴨綠江時,他效仿祖逖“中流擊楫”,發誓要為國家捐出七尺之軀。當時,倭寇分別建立三個據點:東路釜山, 首領加藤清正; 中路泗州, 首領島津義弘; 西路順天, 首領小西行長。王士琦擔任明朝西路軍的監軍,負責攻打順天。
在戰鬥中,王士琦監督明軍擊潰了小西行長,形勢一片大好。誰知在泗州之戰中,明軍意外戰敗,加藤清正欲從側翼包抄。一時間,西路軍軍心渙散,皆想撤往大後方的全州。然而王士琦卻拔劍而呼:
“強敵在前, 有進死, 無退生。”
隨後作為文官的他親臨前線,大破小西行長,此後又擊潰了島津義弘所帶的援軍,取得了不小的勝利。對於王士琦的英勇表現,萬曆皇帝龍心大悅,為他進爵兩級。其後,朝鮮國王還親自給王士琦寫信,表示其對他戰功的欽佩。
此後,朝鮮人又在全州為王士琦立碑,以感謝他從倭人手中拯救了自己的性命。然而王士琦卻說:“我奉天子之名拯救貴國,絕非為了沽名釣譽、揚名外國,請將這座碑毀了吧!”然而朝鮮士民卻“遮道而哭”“一再顧請”,最終石碑還是立了起來。
在王士琦等明朝英雄的主導下,強橫的日本侵略者最終只能灰溜溜地逃回日本,豐臣秀吉也在憂懼中死去。至今,王士琦的英雄形象,仍在朝鮮和韓國廣受稱頌。1953年,當金日成訪問中國時,還特意提了王士琦的名字。1990年,韓國使團來到中國,也稱讚了王士琦對驅逐日寇的突出貢獻。
1618年,王士琦因積勞成疾而去世。由於他為官清廉,深受人民愛戴,隨葬唯裹身的草蓆而已。而臨海縣誌也表示:
“病故之日, 帑無長物,旅棣蕭然。祀鄉賢祠。”
很顯然在此時,王士琦的墳墓內是沒有埋入金銀器物的。然而到了天啟年間,朝廷追述王士琦的戰功,認為他的葬禮級別太低,於是為他“天恩賜葬”,而如今王士琦墓中價值連城的金銀器物,或許就是這個時候埋入的。作為抗倭英雄,王士琦配得起這樣的隨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