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同寫《陋室銘》,10餘人寫錯“雲”字,文化去哪了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看了一個全國書壇名家書寫《陋室銘》專題作品網路展,頗有些感慨。此展參展作者大多是當代書壇中青年骨幹,很多人還是全國各類書法展賽中的頻頻獲獎者。然而,一些作者書寫的“雲”字,竟有很多不妥之處,讓我很意外,忍不住說一說。
圖1
圖2
上面的作品書寫水平挺高,但其中關於“雲”的書寫都不妥,像圖1、圖2這樣將“子雲亭”的“雲”字寫成“雲”字者有十餘人。還有就是像圖3(下圖)這幅隸書作品這樣,將“雲”“雲”兩字正好寫反者。
圖3
“雲”“雲”的用法:表示說話的“雲”,是動詞,沒有繁體字,只能用“雲”。而表示“子云亭”的“雲”是名詞,有繁體字“雲”,此處用“雲”更確切些。因此,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兩個“雲”,寫法應不相同,第一個“子云亭”的“雲”,是名詞,應用“雲”,而後一個“孔子云”的“雲”,表示孔子“說”,是動詞,應該是“雲”,不可以寫成“雲”。這應不是太難的知識點,屬於常識,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名家寫得不準確呢?
文徵明行書《陋室銘》
我想原因可能有是現在有些人對繁體字不大熟悉,常常依賴電腦或手機上的繁體字轉換器進行內容轉換,但這種轉換器,是無法區分同一個“雲”字的不同用法的。如有些書家寫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經常出錯的是“發”字,“雄姿英發”和“早生華髮”,這兩個“發”的詞性和詞義都不一樣,其繁體字也不一樣,但如果用繁體字轉化器轉換,只會轉成同一個“發”,要麼都是“發”,要麼都是“髮”,書寫者如果不進行區分確認,也是容易出錯的。
現在一些網路軟體集字作品,也很不靠譜。如下圖所示:
集米芾字的《陋室銘》
上圖為網上集米芾字的《陋室銘》,其中“雲”字也不妥當,試想如果米元章在世,豈不要破口大罵?因為他在《海岳名言》中不知罵了多少書法名家。
集黃庭堅字的《陋室銘》
上圖是集黃庭堅字的《陋室銘》,竟然也是“雲”字用得不準。米芾、黃庭堅這些大學問家寫作品,大概是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的。現在一些書法人,也照此寫,當然就會以訛傳訛、貽笑大方了。
除了客觀原因,就要說說主觀原因了。這麼多知名書法家,都犯了這樣的常識性錯誤,也說明當代書壇存在著一個問題:很多人過分重視書寫技術,而忽略對傳統文化知識的重視、學習和傳承,很多人能靜下心來練習技法,而能靜下心來看點書、研究問題者還是少了。可能有人將《陋室銘》寫了多遍,未必盡知兩個“雲”字的含義,也未必知道“子云亭”與誰相關。
趙子昂行書《陋室銘卷》
《陋室銘》中“子云亭”是紀念西漢文學家揚雄的建築。揚雄,字子云,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著名的辭賦家,漢成帝時曾任給事黃門郎。揚雄本為成都人,但在成都並沒有留下多少遺蹟,卻在綿陽西山留下一個子云亭,常為後世文人所吟及。
如果書寫者真的知道這些知識,並作一些學習和研究,我想也不會犯這些常識性錯誤了。
此外就是不能太依賴電腦網路軟體,繁體字轉換器可以用,但書寫者還是要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以便及時修正轉換中的誤差。臨習網上的集字作品,是書法學習的捷徑之一,但不能不分對錯,全盤接受,而是要有一定的取捨。
文天祥行書《陋室銘》軸
真心希望一些書法人,在潛心書法創作的同時,修修文化功課,補補傳統文化上的短板,這樣才能真正無愧於“書壇名家”的稱謂。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法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