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

  大家平時都透過什麼方式

  瞭解文物古蹟?

  有人喜歡旅行

  有人熱衷“雲遊”

  有人將欣賞的桂殿蘭宮寫進遊記

  也有人將熱愛的閣樓寶塔勾勒成畫

  隨筆而動,

  領略過北大的“一塔湖圖”,

  撫摸過黃鶴樓的簷角,

  觸碰過萬壽寶塔的磚瓦;

  曾站上望海樓、望江樓登高遠眺,

  也曾感受過雷峰塔、滕王閣的人文情懷。

  我們一起走過了亭臺樓榭,萬水千山。

  今天,繼續跟隨秦昊安的筆觸,

  來到旅程的最後兩站——藥師佛塔和釋迦塔,

  靜聽梵音。

  藥師佛塔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92版的《新白娘子傳奇》可以說是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是所有與《白蛇傳》相關的電視劇中最受好評的版本。該劇講述了白蛇下凡報恩後與恩人許仙之間纏綿悱惻、歷經波折的愛情故事。特別是法海將白蛇鎮壓在雷峰塔下,白素貞與許仙在塔前依依惜別的場景堪稱經典。

  是的,上期“現身”的雷峰塔今天又來“串門”了!

  雷峰塔在此:跟著手繪圖,帶你看兩座熟悉的“古蹟”!

  但是,文章本來要說的是藥師佛塔,為什麼要提到雷峰塔呢?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新白娘子傳奇》中見證白娘子和許仙生離死別的“雷峰塔”竟是“替身”,“真面目”是南京雞鳴寺中的藥師佛塔。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藥師佛塔今昔對比

  而且,藥師佛塔和雷峰塔一樣,“人生經歷”都是頗為坎坷。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藥師佛塔所在地曾多次建塔,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同泰寺內的九層寶塔。這座塔才將將用了十幾年就不幸“招”了雷。此後國家也步上了塔的後塵,統治者顛沛流離,自然沒工夫管這塔修沒修好!

  之後又幾經興廢。終於,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在此地重建五層寶塔,具體名稱和形制已經不可考了。而且這座塔也難逃“厄運”,毀於太平天國的鐵騎之下。

  1988年,社會倡議重建“藥師佛塔”,兩年後終於落成。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並不!2011年,藥師佛塔遭受了火災,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復原後的面貌。塔身七層八面,飛簷翹角,站在頂層俯瞰,玄武湖的秀美景色盡覽無餘。不過,你別想的太美了~二層以上是“遊客請止步”區域~

  那麼為什麼偏偏建藥師佛塔呢?顧名思義,藥師佛塔是為供奉藥師佛而建的。那有小夥伴要問了:“藥師佛是何方神聖,竟然這麼厲害?”

  藥師佛又叫大醫王佛。是不是聽這名字就感覺“含金量”很高?確實如此,藥師佛包治百病,在信徒心中有著無比崇高的地位。為其建塔也在情理之中。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藥師佛唐卡

  釋迦塔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說起釋迦塔,你可能感到一頭霧水;但是提到它的另一個名字——應縣木塔,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應縣木塔

  “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位於山西朔州市的佛宮寺中,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塔身“五層”八面(為什麼五層加了引號,這裡先賣個關子),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

  明代陳子儒比喻的“好似擎天柱,建立自遼朝”,可以說是十分形象了。應縣木塔在我國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學建築的小夥伴對它可是“愛恨交織”。

  傳說中的應縣木塔神乎其神,不僅水火不侵,夜間發光還能夠救人。事實當然並非如此啦~但是應縣木塔確實有許多神奇之處。

  始建於遼代的應縣木塔至今已存在將近970年。如此“高齡”的“老人”經歷了風雨地震、炮火連天但依然屹立不倒,難道還不夠“神奇”?更難想象的是塔身為全木質結構,不廢一釘,全部為榫卯拼合。

  應縣木塔不倒的奧秘,就在於它的結構中。首先是榫卯結合,剛柔相濟,能夠消耗震動時產生的能量;其次是木塔內部結構為兩個相互巢狀的“八角桶”,“抗倒伏”能力自然加倍;最後就是“明五層,暗九層”的玄機。看起來是為了“藏東西”,實際上加強了木構件間的相互支撐作用。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應縣木塔結構圖

  圖片來源 陳明達《應縣木塔》

  佛塔起源於印度,但興盛於中國,最早叫窣堵坡。窣堵坡形如倒扣的缽,很顯然是印度文化的結晶。漢代時,佛塔傳入中國,在二千多年的發展中不斷吸收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因素,已經完全演化為中式形態。佛塔的演變歷程說明了中國人有能力吸收其他文明中的優秀元素,並且將其創造性地融入中華文化中。這種本領是支撐中華文明五千年來不斷髮展的核心要素。我們善於學習,善於創新,也善於創造美好的新世界。

  窣堵坡與應縣木塔對比圖

  感謝手繪圖的作者@秦昊安

  @秦昊安

  一位美術老師

  座標江蘇泰州海陵區

  喜歡畫畫 也喜歡畫文物

  畫文物的過程中,學習、查閱文物知識,瞭解中國歷史文化~

  ▼

  手繪圖|@秦昊安

  圖片來源於《應縣木塔》及網路

  編輯|實習生趙丹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11 字。

轉載請註明: 跟著手繪圖,探秘兩座佛塔的不同命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