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上的諸多石刻中,曾有一塊特殊的“雨餘雲海”刻碑,不過近代去過泰山的遊客,幾乎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神秘的“雨餘雲海”石刻,究竟被藏在哪裡?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境內,有一座名為“岱嶽”的山峰,它正是聞名全國的泰山。泰山前臨孔子故鄉曲阜,背靠泉城濟南,於華北平原之中雄起,高高聳立在齊魯大地之上。
泰山地質結構複雜,其山脈走向以斷裂為主,構造特點為斷塊掀斜抬升,既有寒武紀形成的顯著特點,又有中新生代的發育結構,其地勢之巍峨高聳,堪稱是我國一種特殊的地貌景觀。一直以來,泰山都被古人視作“直通帝座”的天堂,古往今來,共有13位封建帝王親自登臨泰山,進行封禪與祭祀活動,以祈保社稷之福,萬民安康。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便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泰山之上景色出眾,一直被譽為“五嶽獨尊”,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泰山上的石刻作品,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其人文內涵之美,絲毫不遜色於泰山的自然之美。華夏有著5000年的繁盛文明,而豐富的文化內涵精神,也一直貫穿著整個民族的發展史。泰山石刻的出現,幾乎完整而透徹詮釋了我國書法史的脈絡發展,將國內的石刻書法藝術推到了頂峰。
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其分佈之廣泛、數量之繁多、題刻之精細,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據初步統計,泰山之上現存碑刻近500餘座、摩崖題刻共800餘處,諸如《泰山刻石》、《雙束碑》、《垂拱殘碑》等等,本身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及史料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泰山之上也有不少特殊的石刻作品,如今都被列為是重要的人文景觀。據《泰山石刻記》記載稱,在岱嶽頂峰之處,存在著一塊巨大的“雨餘雲海”石刻,它就傲然挺立在山頂,任由風吹雨打卻一直巋然不動。有遊客曾在遊覽泰山之前,對泰山的相關史料進行過研究,並在遊玩的過程中加以探索。可令人奇怪的是,儘管遊客們滿心歡喜尋找著這塊“雨餘雲海”,卻依然未能發現其一絲蹤跡。
不少遊客也都認為,“雨餘雲海”石刻碑,很可能並不存在,應該是史籍之中記載的謬誤。不過另一些人表示反對,認為《泰山石刻記》是一本專門性的記錄著作,具有極高的寫實性,不可能出現如此重要的紕漏。有鑑於此,持該種想法的人士推斷,泰山之上原來確實存在一塊“雨餘雲海”石碑,但是卻被人為搬走或者破壞了。至於該石碑被搬於何處?想必這應該是一個難以破解的謎團。
直至後來,才有細心的遊客發現了事情的端倪,並尋找到了“雨餘雲海”石碑下落最後的答案。在泰山峰頂之上,存在著一塊“置身霄漢”的巨大石刻,其右下側附近,還有一塊寫有繁體字“巖巖”的古代碑刻,題記寫明是清光緒時期。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巖巖”碑刻字跡上方,還有一個清晰的“雨”字殘跡,其字跡雖未經塗刷,卻仍能被清楚辨認。
“雨”字的出現,令“雨餘雲海”石刻作品的去向有了著落,原來,“雨餘雲海”石刻的確存在,但是卻被後人進行了塗抹,轉而在其上雕刻了“巖巖”二字。此事所發生的可能性極大,畢竟在古代時期,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隨意塗抹破壞文物的行為,也不會受到大眾輿論的過多譴責。
談到這裡,我們還是要說一句,“雨餘雲海”石刻被塗抹破壞,實在是文物界的一大損失。不過此事只能發生在古代,因為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進步,所有人保護文物的意識也在提高,故意破壞文物的行為,不僅要遭到道德上的譴責,而且還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