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週,歷來是觀察經濟的視窗。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全國共有22個省市公佈了2021年國慶假期文旅市場資料。透過梳理,記者發現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多地倡導“就地過節”,但立足本地資源,各地政府、企業還是紛紛使出不同解數,推動了國慶假期文旅消費市場的火熱。
先來看看記者整理的資料。
資料可見,大部分省市接待旅遊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較2020年同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江蘇省接待旅遊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更是恢復到2020年同期的95%以上,接近2019年同期的95%。北京、四川、寧夏、湖北接待旅遊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均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90%以上。
細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各地政府在深挖本地文化旅遊資源,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是下了一番功夫,不少省市亮點頻出。
紅色旅遊成新時尚
打卡紅色景點,成為今年國慶假期的新時尚。
同程旅遊資料顯示,今年國慶假期紅色旅遊出遊人次同比增長230%,各地紛紛推出紅色旅遊路線。
一場震撼心靈的“百年征程 初心永恆——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七天共接待觀眾近8萬人次;湖南郴州沙洲紅色旅遊景區多日實名預約人數達到最大限量;北京市重點監測的紅色旅遊景區假日期間日均入園人數在20萬至30萬人次,北大紅樓等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迎來參觀高峰。
河南龍門石窟、紅旗渠等景區,紅旗飄揚,遊客共唱愛國歌曲,表達對祖國的祝福;廣西桂林南溪山公園搭建歌唱祖國打卡點,贈送小紅旗並免費提供全套紅軍服給遊客拍照。
在廣州農講所舊址紀念館,市民、遊客互動參與文創集市、紅歌快閃等活動,並在大榕樹影院觀看愛國電影,感受節日氛圍。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公佈的資料顯示,國慶假期該市納入統計的16家全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共接待市民遊客58.31萬人次,同比增長12.62%。
“微度假”受追捧
這個假期,“微度假”火了起來。
攜程資料顯示,高鐵周邊遊停留時長由去年的1.5天提升至近2天,坐上高鐵打卡周邊城鎮、來一場“微度假”成為受遊客歡迎的出遊方式。
從一心向遠方,到欣賞身邊的詩情畫意。一些旅遊資源豐富的省市主動精心策劃主題活動,最佳化產品供給。
9月30日晚,在原南青奧會金牛湖帆船基地內,輕盈的帳篷和熱鬧的市集取代了節目舞臺,第19屆南京戶外帳篷大會拉開帷幕。精緻露營區、戶外運動區、鄉野市集區、休閒娛樂區、美食體驗區五大版塊各具特色,讓前來體驗的遊客愜意體驗了一把精緻的鄉野生活。
四川阿壩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打造雪山觀光、登山、探險、穿越、文化體驗等旅遊業態,實現旅遊收入10446.56萬元,同比增長43.79%;樂山市峨邊縣底底古村推出彝族刺繡、彝族篝火體驗等彝族特色旅遊,共接待遊客1.0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37.544萬元。
既要能來玩,也要能住下來。
福建寧德市鄉村採摘遊、民俗遊、田園體驗遊等鄉村旅遊活動人氣火爆,過夜遊客比例明顯增加。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資料顯示,國慶假期該市鄉村遊接待市民遊客570.20萬人次,同比增長31.52%,佔假期接待遊客總量的49.44%。鄉村民宿成為度假產品中的“香餑餑”。
“國潮遊”崛起
今年河南衛視幾次“出圈”,使國潮國風成為新亮點。
國慶假期,河南各景點趁熱打鐵,雲臺山推出《七賢遊園》國風演藝;芒碭山旅遊區舉辦漢服有禮·國風婚典季;殷墟景區開展“樂遊殷商”,一系列集參與性、觀賞性、趣味性於一體的文化娛樂活動,讓遊客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清明上河園景區的“十一奇妙遊·演藝狂歡節”,融合戲曲、雜技、武術等傳統文化元素,每天舉辦各類演出170餘場,讓國潮成為熱潮。
在上海,濃濃的國潮風成為滬上各大商場的一大特色。
虹橋文化地標——玻璃宮藝術書局開啟“當燃國潮節”,挑高26米“玻璃盒子”為中心,奉上一場線上線下聯動的國潮展;松江萬達推出“國潮文化節”,集結眾多國貨發售新品,七天銷售額合計同比去年增長26.7%;青浦首位奧特萊斯舉辦“國風萊潮”主題活動,推出漢服集會、古典演繹、傳統手作、國風巡遊等活動,節日客流量環比節前一週提高超過50%。
沉浸式夜旅遊“爆發”
這個假期,夜間消費爆發,“夜食”“夜購”“夜遊”“夜展”等成為消費熱點。
湖北營造餐飲行業“夜經濟”場景,雪松路、吉慶街、戶部巷、糧道街等特色美食街人氣火爆,一些門店營業到凌晨兩三點。
蘇州市啟動“夜ZUI蘇州”夜經濟,萬企延時經營,51條燈火輝煌的精彩夜市人氣爆棚。資料顯示,蘇州市夜間消費增長31.3%,其中購物增長51.9%,民宿、夜遊消費分別增長131.4%、120.2%,地鐵夜間客運量增長39.6%。
一批夜遊創新產品受到熱捧。
貴州貴陽市天河潭旅遊度假區、六盤水市西衝玉帶旅遊度假區、安順市黃果樹景區、畢節市奢香古鎮旅遊區、銅仁市中南門文化旅遊區等在“夜經濟”上發力,推出大型音樂水秀、燈光秀、煙花秀、篝火晚會等活動。
湖北黃鶴樓公園景區透過“光影+演藝”的方式打造沉浸式故事場景,“知音號”推出沉浸式實景互動遊戲《特殊身份之破浪者》,13艘長江遊船共出動289班次、接待遊客4.5萬人,豐富了城市夜遊魅力。
江蘇鹽城東臺西溪天仙緣景區的仙幻實景夜遊演出《尋仙緣》首秀開啟,由仙幻歌舞秀、無人機表演、音樂劇、多媒體動畫、裸眼3D等多種元素組合而成,一步一景,一景一戲,一戲一體驗。
業內人士表示,夜間旅遊經濟既讓傳統旅遊資源煥發新活力,也創造出新的旅遊文化產品,並帶動購物、電影、餐飲等多個領域的消費,有效刺激旅遊目的地經濟發展。
“券”動消費力
除了假日經濟自身的燃動力,文旅消費熱更源於各地政府“有形之手”的不斷推動。消費券在今年國慶期間又“閃亮登場”。
據不完全統計,大連市發放1500萬元旅遊消費券;江蘇省各地累計發放消費券1.9億元,預計撬動社會消費13億元。
國慶假期前,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系列宣傳推廣活動,為“十一”黃金週預熱造勢。9月29日,4000萬元的湖北文旅消費優惠券正式發放,引導和拉動假日文旅市場。不少搶到文旅消費優惠券的遊客,正好利用國慶假期帶著優惠券來到各大景區、星級飯店消費。
除了消費券,各地也透過補貼、打折等多種形式推動文旅消費。
寧夏各景區推出門票全免、打折、贈送紀念品等多種形式的優惠措施,惠及區內外遊客。貴州貴陽市開展“貴陽文旅惠民消費行動”,發放了20萬元惠民補貼,涵蓋文娛、文創、景區、酒店、閱讀五大模組。
每逢長假,文化需求已經逐步超越物質需求,成為人們消費首要著眼點。老牌旅遊目的地不斷推陳出新,新晉打卡地花樣頻出,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推出,在滿足需求多樣化的同時,也有力拉動了文旅市場的復甦。
文旅消費不僅關乎人們的生活品質,也關乎城市發展含金量。假期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各地應立足自身優勢,把握消費趨勢,讓文化更充分地融入到城市肌理中,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中國經濟網成琪)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