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覺醒年代》全景展現三大事件

由 不新伏 釋出於 休閒

“導演簡直是‘細節控’”,“主旋律劇也能成為下飯劇”,“被家人拉著看一集,結果就離不開電視了”,“接地氣的主旋律題材劇”……近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在央視一套隆重登場,一經開播便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目光,引發了收視熱潮。作為一部主旋律劇,該劇注重年輕化表達,受到許多年輕觀眾的喜愛和網友的廣泛討論,也讓人們重新認識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曆史和壯美篇章。

作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該劇全景式展現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宏大背景、歷史卷軸,藝術再現了眾多歷史人物為中國尋找出路的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呈現真實歷史,傳遞愛國情懷,獲得不俗口碑。有網友表示該劇“真實、震撼,感覺每一句臺詞都是歷史考點,每一段都是一篇小論文”,更有觀眾評論這是“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歷史深度、藝術深度的優秀電視劇”。

《覺醒年代》劇照。

“樹青年榜樣,展多樣風采”

多線並進鑄就華彩篇章

“多線敘事,條條清晰”。有網友對央視一套熱播劇《覺醒年代》這樣評價。該劇以《新青年》“三駕馬車”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透過“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刻畫早期革命先驅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的革命品格,主旋律不乏味枯燥,多條敘事線讓劇情更加順暢,描繪出一幅氣勢龐大的愛國群像圖。

《覺醒年代》劇照。

在已播出的劇情中,李大釗、陳獨秀在日本相遇,對唯物主義思想上的契合讓二人共同探索救國之道——李大釗寫下了《厭世心與自覺心》一文和詩歌《青春》,呼籲國人“改進立國之精神,求一可愛之國家而愛之”,陳獨秀回國創辦《青年雜誌》,在海內外思想界和各界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二人為探索新道路的共同理想分別付出實踐。毛澤東、周恩來等也紛紛決定踏上革命道路,在後面的劇情中,他們將不斷探索,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有網友感慨道,“一批革命志士用生命喚起了一個時代的覺醒,無論是陳獨秀還是李大釗,在那個年代,他們不過都還只是年輕人,那種情懷和責任擔當讓我輩深深地汗顏!”該劇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思想覺醒的啟蒙先驅形象以及他們探索真理的激情歲月,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黨的初心與夢想、早期革命先驅的偉岸情懷,多線並進的敘述方式,讓這一百家爭鳴的歷史畫卷精彩紛呈。

《覺醒年代》劇照。

“真理的力量,偉大的開端”

一條線索貫穿三大事件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覺醒。電視劇《覺醒年代》首次從思想啟蒙角度切入,再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再到中國共產黨建立三大歷史事件,展現了從先進知識分子、革命青年的覺醒,到人民大眾的全面覺醒歷程,故事豐滿,情節真實。

二次革命後,內憂外患將中國拋入風雨飄搖之中。愛國青年李大釗與進步革命者陳獨秀相見恨晚,約定共同探索救國之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喚起民眾覺悟、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運動大大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衝破封建思想的桎梏,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三件大事作為一個整體來展現,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覺醒年代》劇照。

“宏大的氣勢,高尚的情懷”

《覺醒年代》獲贊史詩鉅製

《覺醒年代》劇情上節奏緊湊,角色上人物豐滿,開篇用了整整兩集詳細講述了陳獨秀、李大釗等老一輩革命家們的博大情懷和憂國憂民的境界思想,特別是對陳獨秀同志作了更加客觀、理性、公正的評價。同時該劇在畫面製作上十分精良。有觀眾注意到,“在拍攝上,該劇引用了紀錄片的元素,許多黑白相間的畫面,給人以歷史深沉感,將大時代的風雲際會全景式表現出來”。這樣的設計不僅在視覺上讓人眼前一亮,更為本劇增添了電影質感。

“歷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作為一部紀念建黨100週年的獻禮劇,《覺醒年代》全面客觀地全景式反映中國共產黨從醞釀到成立的過程,傳遞出極富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情懷,藝術地再現了黨的初心與夢想,既有思想深度,又有高尚情懷,引發了觀眾廣泛討論,諸如“《覺醒年代》是一部好劇,更是一部憶苦思甜、啟迪思想、激發壯志、感恩奮進的教科書,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作品”等評價不絕於耳。

我們回望那段歷史,重溫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無不為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人的情懷和精神所動容,而今天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在他們的榜樣力量下,更應當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繼承奮鬥。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這代青年所面臨的這個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代。每個青年都應當珍惜這個偉大的時代,爭做“永久奮鬥”這一光榮革命傳統的繼承人。

隨著《新青年》雜誌在海內外思想界和各界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越來越多的先進分子加入思想革新的浪潮中。接下來的劇情中,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學校長決心整治校風,邀請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新青年》雜誌又將迎來什麼契機?2月5日晚央視一套黃金檔《覺醒年代》,請繼續關注。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