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長城高度不足10米,它能防住啥?西方史學家:我們被坑慘了
萬里長城作為我國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人類史上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長城從東到西綿延上萬華里,在物資匱乏、科技落後的年代,憑藉人力修建如此巨大工程,著實令人歎服。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長城的修繕工程就一直在持續推進,這些年來,很多人在發現了長城的實際高度後不由得產生疑問:萬里長城到底是防什麼的?它真的有實際防禦意義嗎?
透過參考相關史料我們可以得知:萬里長城的平均高度為7.8米,不足八米的高度真的能夠防住驍勇善戰、粗俗野蠻的遊牧民族嗎?遊牧民族的彪悍有目共睹,擅長騎射的他們難道攻不下只有7.8米高的長城嗎?不要小看了長城的威力,它防禦三種外來勢力,個個都風險無窮,若不是長城,封建王朝怎會有持久的安寧?
畫圈為地、建牆為國
長城的修建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蹟,戰國時期亂紛紛,各個國家為了保護自己國土,便各自畫地為圈,建造了一小片一小片的圍牆,這些最原始的長城是個國家劃分國界原始依據。很多人會有疑問:那如果劃分不合理怎麼辦?
古代人講求誠信至上,他們並不會因私心過多而故意可以去侵佔別人的土地,打仗雖然一決勝負,但“道德”是華夏兒女始終遵守的底線。一些想要侵佔別人領土的國家,下場大多數是被群毆群攻,戰亂年代,想要趁機作亂之國大多非破即散。
防禦侵擾、抵擋來襲
為了防止遊牧民族的侵擾,秦始皇把各個諸侯國的小長城連成片,動用數萬民工加以修建。長城並非隨意建造,它建於南北38毫米的降雨分界線上,長城以南的地區陽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這裡物產豐饒、土地肥沃長城以南地區的人們自給自足。反觀長城以北的自然條件:降水稀少、常年乾旱、土壤貧瘠,當地民族的糧食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他們不得已北下強攻,而長城上始終有士兵把守,即使遊牧民族作戰勇猛,耐不住長城易守難攻,在他們還沒有到達長城腳下時,估計就被亂箭嚇退。
當時物質匱乏,作戰大多是依靠人力冷武器,沒有槍支彈藥的環境下,想要透過人力爬上長城幾乎是天方夜譚。南下不成,遊牧民族不得已一路西去,西去的結果就是掠奪了歐洲的很多資源,以至於西方學者經常感慨說:萬里長城害慘了他們的祖先,遊牧民族之人爭強好鬥,民風彪悍,他們所到之處大多一片狼藉。
預防兇猛野獸
戰國時期接近原生態,像老虎、獅子等時常出沒、危及人命,相對於天生神力的野獸來講,人的力量幾乎不值一提,7.8米雖然不是很高,但它足以防範這些兇猛野獸。並且當時物質匱乏,人們的身高普遍偏矮,7.8米適合當時的防禦高度。
萬里長城防的不只是匈奴,還有外來勢力、虎狼野獸,你覺得長城還能防什麼?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