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物

一個擁有美學之美和固有特徵的建築物,是成為一座城市旅遊地標的核心要素。在從古至今不斷髮展的無數建築物中,堪稱其首的是宗教設施。這是尊神的場所,同時也是信徒們獲得信仰和安息的地方。本期我們將一同來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

仁川代表性的宗教建築——沓洞教堂

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物

作為仁川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物,沓洞教堂與聖公會江華教堂一樣,都是韓國最古老的西式近代建築之一。1890年代後半葉,來自法國的傳教士威廉·麥肯齊(William J. McKenzie)在此處購買土地後,在後來到任的馬拉爾神父的主導下,沓洞教堂經歷了數次的改建和擴建,最終於1937年6月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教堂的基本結構為十字架型的巴西利卡,呈現出經典的中世紀哥特風格。為了容納更多的人,教堂採用了中間有中廊,兩側有走廊的巴西利卡結構。教堂的平面為十字形,以紅磚為主要建築材料,並且在重要的部位使用了花崗岩,中央正門上方還設計有玫瑰花形狀的窗。建築物的中央有一座大鐘塔,而屋頂沿著塔樓傾斜而下,屋頂兩側末端分別各有一座小鐘塔。直衝雲霄的三座鐘塔極大提高了建築物整體的垂直上升感,將建築美學展現得淋漓盡致。1937年,隨著原建築外牆的磚砌改建工程竣工,建築物最終定型為拱形結構頗多的羅曼式風格。作為韓國早期的教會建築,沓洞教堂不僅展現了羅曼式建築和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美學,還內含著宗教的象徵性。

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物

+沓洞教堂和華僑的因緣

據說,在沓洞教堂還在施工的當時,除了日本人和朝鮮人以外,還有華僑磚瓦工也一起參與了教堂的建造。當時這些身懷頂級技術和競爭力的華僑磚瓦工們,除了仁川之外,還建造了許多首爾和大邱的宗教建築。沓洞教堂尚存的三口鐘,由開港期時在仁川居住的中國富豪吳禮堂捐款製造。鐘上刻著的吳禮堂和他夫人的名字仍清晰可見。

+建築概要

地址:韓國仁川廣域市中區又玄路50號路2

建築面積:約1,015㎡

女性傳教士們的宿舍——昌榮監理教會女傳教士合宿所

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物

19世紀末,由美國循道宗(又稱衛斯理宗、監理宗)派遣的女傳教士們來到朝鮮,而這裡曾是她們的集體宿舍。1904年,隨著韓國西部的傳教地區擴大至濟物浦、江華、南陽、黃海道沿岸,女信徒們和每天專職為學生授課的女傳教士們主導了該建築的建造施工。1905年,負責韓國西部傳教工作的凱布林傳教士獲得來自威廉·甘布林女士的捐款後,終於籌到了女子宿舍的建造款。凱布林傳教士親自監理工程並動員工人施工,從而確保了建築物的緻密與堅固。一樓是女信徒舉行查經會的教育空間,二樓是女傳教士的宿舍。尤其是在夏季,來自首爾、平壤、開城、公州、水原等地的傳教士們,將這裡作為休假空間使用。女傳教士合宿所採用了北歐建築風格,建築物的結構十分獨特,屋頂為洋鐵打造,牆體由紅磚砌成。窗戶則借用朝鮮時代的書院或寺院僧房的風格,採用“用”字形狀的設計,而邊緣則是斜格子設計。內部為木質結構,2樓橫軸設有通往地下的設施,可以一窺20世紀初的美國建築風格。這是一座儲存非常完好的近代文藝復興風格建築。解放後,這裡曾作為仁川基督教社會福祉館使用,而現在,自昌榮監理教會購得此建築後,便一直負責管理至今。

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物

+建築概要

地址:韓國仁川廣域市東區昌榮洞42號地

總面積:3,669.1㎡

韓國首個傳統韓屋教堂——大韓聖公會江華教堂

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物

於1900年11月15日建成的大韓聖公會江華教堂是一座凸顯著韓國傳統建築樣式的宗教建築之一。作為韓國聖公會教團最早建造的建築,江華教堂不僅具有歷史價值,其本身單純樸素的形象還散發著虔誠的宗教氛圍。主導教堂建造施工的馬克·特羅洛普(Mark Napier Trollope,1862~1930)神父對佛教頗有興趣,還對韓國的建築樣式、建材、氣候進行研究,並追求了一種與韓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的教堂建築。大韓聖公會江華教堂是他的第一個作品,該教堂雖然也遵循了巴西利卡教堂建築的空間結構,但傢俱結構則採用了木造和瓦房的元素,教堂中的這些韓國傳統元素便是這裡的一大特點。教堂西側設定大門,採用西方風格的結構,使整體呈現出船的形狀,又在船頭的西側設定了外三門和內三門的同時,還在中央設定了教堂。司祭館則被設定在了後部,整體建築呈現出一種特異的風格。從韓國傳統建築出發,對西式教堂建築的慣例和象徵性進行重新解釋,在這一點上,該遺址已經成為了韓國建築史上極其珍貴的研究資料。

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物

+建築概要

地址:仁川廣域市江華郡官廳路22

總面積:6,968㎡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88 字。

轉載請註明: 探訪韓國仁川的宗教建築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