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挖出三星堆的村民:地裡發現“銅腦殼“ ,被獎100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派記者 時培磊 郭春雨
6個祭祀坑再出珍貴文物500餘件,時隔30多年,三星堆遺址再次驚豔了全世界,它所在的三星村也成了全國的焦點。車輛進進出出,人來人往,僻靜的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
77歲的村民楊永成很平靜,他仍像往常一樣,在地裡幹活,拔草時,他也會偶爾想到當年自己與三星堆邂逅的經歷,每次想到這裡,老人都有些小得意,“不是我發現,它還不得讓人曉得啊。“1986年,楊永成和工友陸續發現三星堆一、二號坑,出土了青銅神樹、大立人、金杖、玉璋等稀世珍寶,震驚了全世界。
一鋤頭刨出青銅面具耳朵
3月25日下午,三星堆遺址的考古工作仍在緊張進行,現場被兩道圍牆圍著,大門緊閉,只有帶著證件的工作人員偶爾進出。儘管天氣陰沉沉的,但還是不斷有車輛行駛過來,常有一小簇一小簇的遊客在門前合照留念。
77歲的楊永成並沒有去湊這熱鬧。在斜對著三星堆遺址的村子另一頭,他在地裡和幾名村民幹農活,正扒開蓋在馬鈴薯秧子上的薄膜,把下面的草連根拔掉。
村裡很多老人在他這個年齡就不再幹活了,多在村裡溜溜彎嘮嘮嗑,但楊永成身體很硬朗,還在堅持做工,幹一天活能收入百元。因幹農活,他的雙手很粗糙,但正是在它的揮舞下,那一鋤頭才挖出了震驚世界的三星堆2號坑。
2016年7月,廣漢三星堆迎來祭祀坑發現30週年紀念活動,當時楊永成和文物修復專家郭漢中作為見證者、參與者和揭開三星堆神秘面紗的“關鍵先生”參加了紀念活動。“有時想想就很神奇,專家沒挖到,外國人沒挖到,我們幾個農民拿鋤頭就挖到了。”楊永成在當時感慨。
時任廣漢市文物局副局長的楊洋則把他們稱為“帶著上天的旨意而來”,不然怎麼是他們一鋤頭挖出了三星堆呢。
事情還要回到1986年,那年楊永成42歲,在磚廠當一名泥工。他記得大約在8月份,那天風很大,他和工友溫立元挖地槽挖到了中午11點多。眼看著馬上就要吃飯了,就在此時,他一鋤頭揮下去,聽到咣噹一聲。楊永成趕緊刨開一旁的土,露出來的東西讓他心跳突然加速:一隻青銅面具的耳朵。
曾任三星堆遺址考古站站長的陳德安回憶,那年7月18日,磚廠工人闖進工作站,說挖出來玉刀了,之後經過拼接,發現是玉戈、玉璋等物。經上報,國家文物局同意發掘。
楊永成所在的地方距離1號坑的距離僅有數十米遠,他和工友推測這極有可能是一件寶貝。他們將此事報告給了文物部門。陳德安也曾記錄,8月14日,在距一號坑東南約30米處發現2號祭祀坑。
三星堆農民考古名人曾卷炳回憶,1號坑快要挖完的時候,“我吃過早飯過去準備拆棚子,看到旁邊村裡的楊永成蹲坐在那裡。”走過去後,他被告知,這裡發現了“銅腦殼(面具)”。
因2號坑挖掘出很多珍貴文物,楊永成得到了100元的獎勵。”感覺非常舒服。那時候相當於現在的幾千塊錢,是我兩個多月的工資,那時候一斤豬肉也就幾角錢。“
一天能賺一塊六毛錢
對於不少人來說,三星堆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沉睡在三星堆裡的古蜀文明,當年還是被一對四川的農民父子無意間開啟的。1929年春季的一個傍晚,廣漢南興鎮的燕道誠和兒子在淘河溝時,一鋤頭下去翻土時覺擦到了不對勁,仔細一看竟是大小不一的坑玉石器。1934年,考古隊在這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之後,三星堆遺址的發掘就長期停滯。
楊永成從小的時候就常聽老人說過,村子這一帶有寶藏,但此前他從來沒有見過。1986年,磚廠工人發現了玉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緊急展開了1號坑的發掘,出土了金杖、青銅人頭像、青銅尊以及象牙等大量文物。
楊永成這才知道原來傳說都是真的。當他一鋤頭挖開了2號坑寶藏,這裡出土了讓世界驚歎的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等國寶。古蜀文明究竟如何起源的,三星堆文明的去向等也成了熱議的話題。
對於楊永成來說,這些文物既神秘又很真實,都是他親眼見證出土的。在他把發現青銅器的訊息告訴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後,考古隊邀請了他和溫立元參與了2號坑的發掘。
楊永成很喜歡這份工作,活不重,給的薪水很可觀,當年一小時就給2角5分錢,一天一般8個小時,能賺一塊六毛錢。在磚廠,一天也就賺個一塊多錢。“有時也加班,晚上說幹就幹,坑兩邊都有一個400瓦的泡子(燈泡)。”
大半天只運了兩瓢土
因他的體型較大,體重有130來斤,又沒有學過專業的技能,考古隊並沒有讓他們倆人親自參與挖掘,而是讓幾名體型較小的女隊員下坑挖掘。他和溫立元則在坑上,輔助搬運現場清理的泥土。
“這個很慢的,一點點把那個土弄出來。”楊永成清晰地記著,考古隊員用筷子般大小的工具清理泥土,非常細緻,有時他們等上大半天也就能運上兩瓢土。
挖出來的文物都要經過拍照和記錄,每天都要經過清點,“少一樣東西大家都不能脫身。”楊永成仍記得當時銅像旁邊的一顆指甲蓋大小的“珠珠”找不到了,急壞了現場的人,他們就用篩子把挖出來的土一遍一遍的篩查,最終才找了出來。
出土的文物讓楊永成增長了見識。他從小到大第一次看見一米多長的象牙;有一小條碎玉石,用吐沫一擦,表面光溜光溜的;他還親自抱過銅人面具……
限於當時的技術和條件,楊永成介紹,挖出來的文物多用紙來包住,放進木製的板子或箱子上,再用紙給填充好運出去。2號坑曾出土過讓世人驚歎的青銅大立人,整個人身高有2.6米多。楊永成記得,它被壓在象牙層下面,出土時平躺著,身子斷成了兩截。
經過修復後,現如今,青銅大立人被展覽在三星堆博物館一號館展廳中軸線最核心的地方。楊永成也經常去到博物館,每次看到大立人都感慨不已。當年,三星堆博物館還沒建成,正是他和幾名工作人員親自把它從考古現場送到了成都的博物館。“前後都有公安保護,我們的小車就在中間。”也因為被邀請押韻文物,他在成都耍了兩天。
楊永成說,當年2號坑挖了一個多月,他賺到了一百多塊錢。他說,當時自己家裡有六口人,這些錢大大緩解了他們的生活壓力。他沒有亂花,交給家裡補貼家用了。
“小心,別挖到寶貝了”
這次三星堆再次對六個祭祀坑進行挖掘,楊永成並沒有去周邊圍觀。考古現場被兩層圍牆隔檔著,“沒有牌牌,進不到裡邊。”他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從網上看到了訊息,來問楊永成這次有沒有進去。
“現在保護工作都做得很好。”楊永成感慨,當年他們對2號坑挖掘時,只是用竹竿搭建了一個圍欄。他也聽說了,現在考古現場用了很多高科技的裝置,來了很多專家。
據瞭解,本次考古發掘,針對6個發掘坑搭建了4座考古方艙,以保證恆溫恆溼的艙內環境。每個方艙裡配備多功能考古作業系統,採用平行桁架、自動化載人系統等裝置實現文物調運的功能。進入考古艙,所有考古人員都需穿著防護服。
聽記者介紹了這次發掘動用的新科技,楊永成很是讚歎,“這次挖出來的文物要比上次還要多,保護還要好。”
新的祭祀坑考古現場的挖掘不再跟楊永成有關聯,但三星堆的再次“出新”將世人的眼光又一次聚焦在這個村落,除了人流量明顯增多,三星村每天都在悄悄發生改變。
在三星堆遺址旁,新修的水泥路穿梭過一片綠色的莊稼地,通向村裡的柏油馬路上,路政的工作人員正在測量和繪製交通標線。路邊的一條小水溝旁堆滿了石頭,幾位工人正在施工,挖溝、鋪石、抹水泥,引得不少路人圍觀。“小心挖,別挖到寶貝了。”
一條嶄新的石頭砌的溝渠正圍著村子蔓延開,靠近三星堆遺址的地方,已經開起來了幾家農家樂和茶室。三星村的村民希望未來三星堆能帶給村子和他們個人更多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