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佛教基本的戒律——“六和”,我們跟人要和睦相處

【解】準上之義,則彼國寶樹皆阿彌陀無漏心中所流出,無有老死,亦無遷變,故無初生與漸長之相。

這都看不到。我剛才講的話還沒講完,我們講基本的戒律——“六和”,跟人相處要和睦相處。

無論跟什麼人,一定要曉得一生不跟人對立,對立就會有衝突。要怎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這是修功德,這樣好。這個世界他不想走,他想佔有,都給他,我們不想在這個世界長住,知道這個世界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家要,都給他,沒有一樣不能捨的,心平氣和,沒有煩惱,那我們都舍掉了。我們自己怎麼辦?佛菩薩照顧,佛菩薩會找人來照顧你。我這一生經歷過好幾次,不是一次,所以我知道我的一生都是佛菩薩照顧的,連壽命都是佛菩薩延長的。我的壽命我很清楚,只有四十五歲,我四十五歲那年生一場病,一個月,一個月之後病好了,沒走。  

老師教我的這個路子,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囑咐我學釋迦牟尼佛。我知道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就講經教學,七十九歲過世,入般涅槃;從來沒有休息過,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教化眾生是有體系的,不是隨便講的,像辦學校一樣,先辦小學,再辦中學、辦大學、辦研究所,他一生確實是這麼做的,我們看出來了。

最初講“阿含”,小乘,十二年,好比辦小學。小學畢業了辦中學,中學講“方等”,方等講了八年。跟前面加起來二十年,這二十年是什麼?這二十年是佛學的基礎,二十年時間奠定的。這個基礎深厚,可以入大學了。大學講真的,講“般若”,“般若”是智慧,佛教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講了多久?二十二年。你看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般若”佔二十二年,差不多是一半的時間,這是佛陀在這個世界講經教學重點的課程。最後八年講《法華經》,那是研究所,教菩薩怎麼成佛。  

“佛陀”這個名詞,是“佛陀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佛陀”,好像現在我們所說的博士;第二個學位——“菩薩”,好像學校裡面碩士學位;第三個學位是本科生(學士學位)——“阿羅漢”。一段一段幫助你提升,真的是辦學。  

現在所有的經懺佛事、法會,那是後人搞的,佛陀在世沒有,佛教傳到中國,也沒有;甚至於在唐朝那個時代,唐朝的初期也沒有。

淨空法師:佛教基本的戒律——“六和”,我們跟人要和睦相處

可能記載的最早的,唐明皇,說到唐明皇大家都會想到楊貴妃,唐明皇戀著楊貴妃,幾乎把國家的命脈都送掉了,這引起安祿山的造反。

這個內亂平定之後,死傷的人數很多,唐明皇下了個命令,在每一個戰場(主要的戰場)建立一個開元寺,那是什麼意思?那是忠烈祠,追悼紀念這些死亡的將士跟遭受劫難死傷的平民,這是一個紀念的性質,唐明皇做的,應該這就是經懺佛事的起源。

國家這樣做了,以後人家家庭有錢的大戶人家,老人過世了,請幾個法師,在家裡面做一堂佛事,那是附帶的,不是普通的,真的是有地位、有財富的人才做這個,一般人家他沒有能力。經懺佛事應該從這開始,到滿清中業就很興盛了,講經慢慢少了,還有講經,現在講經沒有了,全變成經懺佛事。這個歷史我們要知道,事實真相要知道。  

佛法在中國是大乘,八個宗派,非常興旺。八大宗的成就很可觀,都在《大藏經》裡面,你看看每個宗派留下來的註疏。

這八個宗派要興旺起來,能不能興旺?老師沒有了,老師沒有了方法在,只要你依照這個方法,沒有老師也能成功,持戒、得定、開智慧。

指導的原則,祖師指導的“一門深入,長時燻修”,你學經教只能學一門,不能學很多,學很多你分心,你會有干擾,不能成就,要專心,不能分神。我們現在有兩個例子,你看劉素雲的例子,一部《無量壽經》,她用的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一天念十個小時,唸了二十年。前面十年,我們不認識,後面這個十年,我們見了幾次面了,有成就,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遍數念多了開悟了。我常常做比喻說,念一千遍,小悟;念二千遍,大悟;念三千遍、五千遍,大徹大悟,全都明白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真肯幹,真能成就,得三寶加持、祖宗庇佑,你會成就,你會成為一代宗師。這方法不是我說的,祖祖相傳,幾千年傳到現在。我們自己有經驗,經驗增長了我們的信心。  

不怕沒有老師,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孔子、孟子是我們的老師,只要我們真學,真有感應,一點都不假。所以“六和敬”重要,“見和同解”,大家修學一個法門,不會衝突,老實唸佛,互相照顧。同參道友不能對立、不能爭論,一爭論就完了,不和了,沒有高下。“法門平等,沒有高下”,統統都好,什麼都好,才能相處。  

對人尊敬,自己謙虛,處處學忍讓,讓社會大眾看到這寺廟、看到出家人都尊敬,都認為這是好人,這是替佛增光,這是接引眾生。

淨空法師:佛教基本的戒律——“六和”,我們跟人要和睦相處

“三學”是求學基本的原理、原則,那就是“持戒、得定、開智慧”。我每天讀十個小時的經、念十個小時的佛,這都叫戒律;真正做到了那叫修定,定修到一定的時候,成就(熟)的時候,他就開智慧。我們用什麼方法?用“戒、定、慧”三學約束自己,另外還有兩個科目就是“六度、十願”。 

“六度”是菩薩道:“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佈施”放在第一,“佈施”是什麼?學著先別人、後自己,這就是“佈施”的真實義,先照顧別人,自己放到最後,不會有爭論。學放下,真正修學,與人無爭、與世無求,你多自在!有求很累,什麼都隨緣,什麼都好。有,很好;沒有,也好,多餘的給人,人有需求的,給人,寧可自己缺一點,不要叫別人缺一點。這就是佈施波羅蜜的圓滿。“持戒”就是守規矩。《弟子規》是規矩,處事待人接物的規矩,一定要遵守。佛門裡面每個道場有每個道場的規矩,它要沒有規矩它就亂了,一定要遵守它的規矩,我們才能和大眾相處。  

還要修“忍辱”,別人跟我們為難,那都在考驗我們有沒有忍辱的功夫。所以遇到人侮辱我們、毀謗我們、陷害我們,我們怎麼看他?都把他看作佛菩薩,他來考試,他來給我機會,讓我修忍辱波羅蜜。

沒有他,我知道我忍辱到什麼程度?這都是來考試的、都是來出題的。我們能忍,真正能忍,沒有怨恨,而且把一切冤親都不要放在心上,平等看待,能忍才能得定,得定才能開智慧。所以讀書讀經也是一種,其他的我放下,這都是忍,屬於忍辱波羅蜜。我不貪多,我只求戒定慧。一門就幫助你成就戒定慧,兩門、三門以上不可能,那是幫助你得到佛學知識,你不能開智慧。智慧決定是一門,這個不能不知道。  

最後就是“普賢十願”,發大菩提心。菩薩行擴大了,從“禮敬諸佛”開始,“諸佛”是什麼?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蚊蟲螞蟻也是諸佛,花草樹木也是諸佛。

“諸佛”是什麼?諸佛是法性。一切法統統是法性變現的,也就是真心,真心是佛。

一切萬物都是真心變現的,真心所變的萬物統統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誰不是佛?我自己不是佛。我還沒成佛,幾時到我們心目當中,看一切眾生都成佛了,我們就成佛了。我要成佛,看一切眾生肯定都是佛。“稱讚如來”,“禮敬”後面是“讚歎”。“禮敬”沒有分別,統統是“諸佛”,從相上說。

“讚歎”是從性上說的。“讚歎”,有善、有不善,不善的不讚嘆,善的要讚歎。這就有差別了,“禮敬”沒有差別,善禮敬,不善也禮敬,他沒有分別的;“稱讚”有。

淨空法師:佛教基本的戒律——“六和”,我們跟人要和睦相處

“供養”裡頭有分別,“廣修供養”、“懺除業障”。“懺除業障”天天要反省。早課是提醒自己,提醒這今天一天不能懈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違背佛陀教誨。晚課是反省,我今天一天有沒有做到。我天天能提升自己、月月能提升自己、年年能提升自己,這進步。這四樣都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  

下面一樣是教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隨喜功德”。特別是不同的法門,現在是不同的宗教要隨喜,宗教才不至於產生誤會、才不至於產生鬥爭。

我們這幾年,這些年來提倡的“眾神是一體”,每個宗教都供奉他們的神——上帝、天主,我們要尊敬,不能批評。

佛教裡面雖然沒有,我們進入其他宗教的教堂寺院,他們供奉的神我們要去禮拜,他歡喜。

我心目當中供奉的神是誰?

毘盧遮那,是阿彌陀佛。法身佛,報身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每個宗教名稱不一樣,事實是相同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都值得讚歎,我們都禮敬、都讚歎,它的經典我們愛讀。我今天看到澳洲發給我的資訊,這一次在澳洲我沒能回去,我做了一個二十多分的錄音,光碟寄過去,放給大家看。  

澳洲宗教團結,十幾個宗教,告訴我還有外國來的宗教,到圖文巴來考察、來訪問的統統在一起,大家非常歡喜。那一天我看到了,光碟我看到了。我跟大家在一起用電視見面,我看到很多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這些長老們,他們坐在前面一排,我看得很清楚。這份報告他們給我送來了,我看到非常歡喜。

歡喜什麼?每一個宗教都非常認真的把經典編個《360》。我希望他們能在一年當中編好,到今年年底我們把它會集起來,編成一本書——《聖經》,我們就用這兩個字就可以。

這是每個宗教經典都會集在一起,我們學習,一起學習。我們是現代人,現代人我常說了,我不說地球村(村很大了),我說一家人,今天住在地球,地球是一個家族、是一家人,不是一個村。一家人更要親愛敬誠、要相親相愛、要互相尊重、要互相照顧、要互助合作,我們個人身心健康、幸福快樂,我們希望這個家庭和睦。家庭要講求倫理、要講求道德、要懂得因果,這一家人,家和萬事興,地球是一家了。所以我們的社會和諧安穩,我們這個地球上沒有災難,為什麼?心善。  

境隨心轉,今天科學家證明了。人人都愛人,人人都善心、善行,都能夠互相勉勵,真正落實“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個世界多美好!

宗教是文明、文化之根,如果沒有這個根,文明就不能長存

淨空法師:佛教基本的戒律——“六和”,我們跟人要和睦相處

人類的歷史是先有宗教,後有文明、文化,文化、文明是宗教衍生出來的。

1999年,我們在新加坡做成功了,那是小城;今天圖文巴這個是大城;

就講這個;讀經,也讀這個,所有宗教經典統一了,好事情!所以學佛、淨宗學會同學,

最後這三條是“迴向”,迴向自性(就是法性)、迴向法性、迴向眾生、迴向菩提,最後三個迴向,我們所求的目標就這三個。這三個以眾生為第一,以自性為最高,最後的歸宿,這當中是真實智慧,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

所以淨宗我只提出這五個科目做戒律,我們必須要守的戒律,我們日常生活都要跟它對,不能違背。

我們今天再往下面看,我們看六四九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解】彼土是無生之界,故林樹亦住無生,亦無量壽。

西方極樂世界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沒有生滅,人沒有生滅,樹木花草沒有生滅,山河大地沒有生滅,沒有一樣不是無量壽,統統是無量壽。佛無量壽,往生的菩薩無量壽,無論是等覺菩薩也好,下品下生的小菩薩也好,統統是無量壽,平等世界,究竟圓滿幸福的世界。

【解】有情、無情平等一味,囫圇是個不可思議。

“囫圇”就是攏總,一法不漏。全體是個什麼?全體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我們看底下這一頁:【解】以不可思議故,如下所云:“樹出妙音,自然相和”。這一段講的是樹成行。【科】戊三 樹具德。這個樹具哪些功德?我們都要學,我們要細心體會。

淨空法師:佛教基本的戒律——“六和”,我們跟人要和睦相處

我現在已經在幹極樂世界的事了,我不是幹六道輪迴的事。我心裡面要想別人的不是,幹六道輪迴事;想別人的是,也是幹六道輪迴的事。想是,是幹三善道;想不是,是幹三惡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搞六道輪迴,不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要知道。這個經跟《華嚴經》一樣,《華嚴經》處處都有不可思議,《無量壽經》也是。不可思議是什麼?我們無法想象、無法稱說,你怎麼個說法?!我過去講《華嚴經》,告訴聽眾同學們,

那《無量壽經》小不思議經,學了就管用。我們也要能做到“樹出妙音,自然相和”,無論在什麼地方,跟任何人,現在交通方便,我們跟不同國家的人、不同國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都是一家人,完全是自自然然相和,沒有絲毫勉強,要養成習慣。

這就是這一句“囫圇是個不可思議”,就這個意思,攏總是個不可思議,好!你看這種宗教教育才是湯恩比所說的“宗教是人類不能缺少的”,真不能缺少。我們要有這個認識,沒有這認識我們學這個宗教叫白學了。

學了自私自利,學了貢高我慢,學了他們都不如我,天天在吵架、打架,那這個宗教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要知道宗教的神核心是什麼?愛。沒有一個宗教不說“愛”,“愛”是宗教的核心,“愛”是生命的根源。你看母子之愛,中國人講“仁愛”,愛自己,就想到要愛別人;愛別人勝過愛自己,這就是“神”,“神”就會做出神聖無私貢獻。

我希望我們要努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890 字。

轉載請註明: 淨空法師:佛教基本的戒律——“六和”,我們跟人要和睦相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