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馬蹄聲

鄉間馬蹄聲

新晃侗族自治縣扶羅鎮風光。
影像中國

金秋是惹人喜歡的季節。中午的陽光爽朗而純淨,從高天上灑下來,落在金黃的稻田上,落在院壩裡鋪曬的穀粒上。“今年天氣真好,好打穀子,好曬穀子。”鄉親們一邊勞動,一邊欣喜地交談著。去年的稻穀收割季節,不巧整整下了一個月的連陰雨,一些穀子還來不及被收割進倉,就在田頭穗上發了芽,鄉親們都記憶猶新。

在這豐收的季節裡,鄉親們常常會看到一位頭髮稀疏花白、古銅膚色、身材幹瘦的老人,牽著一匹健壯的棗紅馬,“嗒嗒”地行走在稻田、曬穀坪、寨里人家之間。馬背上常常是四袋裝滿了稻穀的編織袋。馬兒渴了,就在哪家院壩裡停下來,主人家用木盆舀了盆水餵馬喝;人累了,就坐在樹蔭下歇息一會兒。

“楊所長,您今天辛苦了,累到晚上9點多才得吃夜飯。這些稻穀進屋了,我們也就放心了。”剛吃完夜飯,我便拿出兩百元錢,要付給楊所長,這是他用馬給我們馱運稻穀的辛苦費。

“不收大家的錢。農忙嘛,我幫你們的。”

“那怎麼行?您這麼大年紀了,出了力,應該拿報酬的……”

無論我們怎麼堅持,楊所長就是不肯收錢。他邊推辭邊解下拴在電線杆上的韁繩,牽著馬兒往外走,“嗒嗒”的馬蹄聲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楊所長大名叫作楊日忠,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公安局的退休幹警,今年七十歲了,但身板還硬朗。七八十斤一袋的稻穀,他雙手摟起就放到了馬褡子上。楊所長年輕時當過兵,在部隊學過醫術,並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退伍後回到家鄉,他被推薦到衛校脫產學習兩年,在縣公安看守所當過醫生,又擔任過鄉鎮派出所的所長、教導員。退休後的楊所長閒不住,養了一匹馬,在附近幾個寨子裡搞馱運。寨子裡的人,雖然人在屋裡坐著,但只要聽到“嗒嗒”的馬蹄聲,大家都曉得,一定是楊所長來了。

我家在新晃侗族自治縣的扶羅鎮皂溪村岑圖寨。我們兄妹外出闖蕩多年,老母親卻執意留在寨子裡,她割捨不下幾十年來耕種的田土、管護的山林。母親堅持種菜、餵雞、喂鴿子,還要自己種田,說是自己種的稻穀吃起來香。今年秋收,我去請本村的小玉師傅開收割機幫母親收稻穀,路上恰好遇見了楊所長。楊所長主動說:“你家的穀子打下來了,我趕馬給你馱回家。上你家的那段路有些陡,光靠人來扛,太吃力了。”那天大家一直忙到晚上8點多,機器一邊收割稻穀,楊所長一邊趕著馬兒馱,一次馱兩袋稻穀,每袋七八十斤。

忙完之後,大家一起吃夜飯,家裡人都說楊所長幫了大忙。楊所長笑著說:“我是共產黨員,又是退休幹警,現在組織關係轉到了村黨支部,國家給發退休工資,家裡什麼也不缺。這幾年,村寨裡外出務工的人多,秋收人手緊,只要你們需要,我全都免費幫!”同座的村民老舒接過話茬:“這個秋收,楊所長幫周圍四個寨子馱運了不少稻穀,加起來怕是有幾千斤!”

話說到這,大家就議論開了。說是岑直寨的成秀家,種了兩畝多田,兒子兒媳都在外打工。去年秋收時,楊所長寧願自家已經裝進口袋的穀子放在稻田裡過夜沾露水,也要先去成秀的地裡,把他家的穀子馱回家。今年成秀還想找楊所長幫忙,不巧那天楊所長家中有事,實在抽不開身。成秀只好把裝滿穀子的編織袋放在稻田裡過夜。第二天一大早,楊所長就趕到五里外的岑直寨,花了三個多鐘頭,把稻田裡的三十多袋穀子馱到了成秀家。成秀要給楊所長馱運錢,他怎麼也不肯收,要留他吃中飯時,楊所長牽著馬已經走出了好遠。

在我們家鄉,鄉親們有相互幫忙幹活的傳統。如栽秧打穀、伐木起屋等需勞力多才能完成的工作,僅憑一家人是幹不了的。這時候,主人家就會提前跟有勞力的人家商量,請大家過來幫幾天忙。這種幫忙,有的是“換起幫”,就是這次你幫我幾個工日,下次你家需要時,我就相應地去還你幾個工日;有的則是不需要回報的幫忙。楊所長就屬於後者,他給大家幫忙是不計回報的。楊所長還說,這就是他的生活樂趣,他只要還幹得動,馬兒只要還馱得了,就會繼續幫鄉親們幹活。“掙錢是掙不完的,作為一個老黨員,幫助鄰里鄉親才是我應該乾的。”

近年來,楊所長的耳朵好像有些背了,有時在他面前大聲講話,他不一定聽得清楚。但有事要請他幫忙,見他趕著馬兒過來了,隔幾丈遠喊一聲,他又常常聽得很明白。第二天一大早,他的馬蹄聲總會在約定地點準時響起。鄉親們聽到這熟悉的馬蹄聲,心裡便感到安穩,臉上便不由地綻開笑容……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03日 20 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45 字。

轉載請註明: 鄉間馬蹄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