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眾多世界獨一無二的皇家園林和文化遺產,我們不妨沿著北京的中軸線走上一走。景山公園南依故宮,西靠北海,北與鼓樓遙遙相望。儘管北京有了很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但景山公園的萬春亭仍然是一個登高遠眺的絕佳去處。
我奶奶的孃家就在景山東街,小時候來景山,常常從親戚家住的二眼井衚衕步行而來,那時候只是玩,現在不僅賞景,更要體會皇家園林的文化和獨特氣韻。
來到公園東門,朱漆木門高大開闊,紅牆黃瓦彰顯著濃郁的皇家氣派,有幾棵大銀杏樹一年四季陪在門柱旁,也是公園中的景緻。門樓屋角的脊獸不再孤獨,春天時和銀杏嫩綠的小葉子作伴;夏天時銀杏一把把綠色的小傘為它們遮陽擋雨;秋天銀杏的金黃和脊獸連成一片,渾然一體;冬天樹葉落下,只有樹枝陪著脊獸,它們一起安靜地等待著新的一年。
公園東門的北側有大片的牡丹,每年五月是這兒最絢爛的時候。這裡是北京最大的牡丹觀賞園,有超過兩萬株牡丹。景山公園的牡丹歷史悠久,從金代開闢為御苑後就開始大面積種植。清代乾隆年間,皇帝每年不但要侍奉太后到景山欣賞牡丹,還會攜皇后妃子來景山踏青。
從景山公園東門往南走,路旁有一排高大參天的銀杏樹。就在銀杏樹的南端,是景山公園一處有名的歷史文化遺蹟:崇禎皇帝自縊處。現在這裡有兩座石碑,周圍綠樹成蔭。遙想當年,崇禎皇帝獨自來到這裡,該是怎樣一種心情。時光流轉,現在這裡熙來攘往,遊人如織,人們大多會在這處古蹟前駐足,追尋一下這段歷史,追思一下這位國君。
沿路繼續向南門走,最漂亮的季節是五月份,你能看到顏色各異大朵大朵盛開的鬱金香。它們的名字也都很好聽:普瑞馬斯、道瓊斯、小黑人等。鬱金香相對矮一些,它們在最前排,後面是錯落有致的牡丹。每年等到牡丹一開,這裡高高低低全是花,眼睛都不知道該看哪兒,手裡的鏡頭,也不知道該對準哪兒,處處是景緻。
景山公園正門,也就是南門,有著名的綺望樓。明代這裡曾建有一座五開間的大殿,稱為“山前殿”。皇帝經常在山前殿宴請各地來京朝賀的文武官員、各部落首領及公使等。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原建築的基礎上興建了綺望樓。取名“綺望樓”,因為這裡是登高遠望、觀賞美景的地方。
景山上最著名的景點要數五方亭子。每座亭子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分別是:周賞亭、觀妙亭、萬春亭、輯芳亭、富覽亭。聽著這些名字,真是讚歎古人的才情和雅興。這五方亭,萬春亭居正中,位置最高,亭子最大,她是北京南北建築中軸線的基點、被譽為北京中軸線上的制高點、京華覽勝第一處。其餘四座亭,兩兩對稱,周賞亭與富覽亭對應,都為重簷圓攢尖頂;觀妙亭與輯芳亭對應,都為重簷八角攢尖頂。
來景山公園一定要爬山登高,這幾年每年元旦,我都會到景山公園遊覽,到萬春亭極目遠望。即使現在北京高樓林立,可到了萬春亭,依然有一覽眾山小之感。遊人大多聚集在萬春亭南面,大家都要望望對面故宮的全貌。一片金黃色的琉璃瓦,金碧輝煌,那種氣勢,不言自威。
站在萬春亭向西望,最顯眼的是北海的白塔。春天,整個北京籠罩在一片新綠之中,綠意盈盈的小嫩芽,枝枝杈杈的在白塔前伸展;夏天綠植繁茂,還有很多遊船泛舟水上;秋天,京城被一片金黃點染,映襯著高高的白塔;冬天,北海凍冰了,趕上下雪,不光塔是白的,湖面也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再向北轉,在萬春亭的北面,一眼就能望到鼓樓。景山後街到鼓樓這條中軸路上有107路等公交車,再向遠一點兒看,能看到奧運塔,那是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的見證。萬春亭高,上面常年有風,夏天時,坐在萬春亭的北面休息,特別涼爽。
東面是我上山來時的方向,現在回頭看,東北方向有很多民居,樓房高高低低,近處有,遠處還有,城市一眼望不到頭。往東南看,能看到國貿附近的現代化建築。已經是21世紀的20年代,北京不僅僅是一座文化古都,更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都市。這些獨特的景觀,唯有登景山萬春亭可賞,獨特的感受也只有登高可感。
從小到大來景山公園都不常去山的北麓,2018年夏季的一天,我無意間從北海公園東門進入景山公園西門,剛巧趕上景山北麓的金魚展。展覽上都是難得一見的老品種:蘭壽、獅子頭、蝶尾、水泡、琉金等。它們黑的如墨,紅的似火,還有的頭頂一抹霞。看著它們在大木海中舒適遊弋,真讓我大飽眼福。老北京四合院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金魚過去不光在民間玩,皇宮裡也喜歡,皇帝也玩,有專人替皇上養魚,叫“金魚把式”。現在養金魚的人少了,能玩得這麼講究的人更少,景山公園的展覽再現了當年的金魚文化。
景山展示傳承著皇家文化,又總能有新的景緻和驚喜。生活在北京的我們真幸運,能時常與景山親密接觸,去發現她的美,還能時常爬山登高,站在北京中軸線的高峰上望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