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浦東陸家嘴,高樓林立,摩登時尚。然而就在這一現代感十足的片區中,竟藏著一幢散發濃郁傳統氣息的老宅——它坐落於陸家嘴中心綠地南側,東方明珠電視塔的東南面,這就是擁有著近百年曆史的陳桂春舊宅,即現在的吳昌碩紀念館。
陳桂春,20世紀初的浦東富商。他早年就生活在浦東爛泥渡,後靠經營駁運業發家。陳桂春那個時代的“爛泥渡”也被稱為“賴義渡”(“爛泥渡”應取自“賴義渡”的諧音),是黃浦江沿江著名的“八長渡”之一,曾因地理位置優越及周邊店鋪林立而興盛一時,在1919年4月的《申報》上就對此有過報道稱:“爛泥渡市廛繁盛,客民聚集,已成五方雜處之區”,陳桂春正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的環境下憑藉著自身的努力與聰慧逐步積累起了可觀的財富。抗戰的烽火使得“賴義渡”成了名副其實的“爛泥渡”,久而久之,後來的人們也就漸漸淡忘了“賴義渡”這個名字。而浦東開發開放,最終完成了“爛泥渡”的華麗變身。
致富後的陳桂春開始長時間關注並致力於地方社會的發展,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縣誌》中就曾記載有幾件與他有關的事情。辛亥革命“上海光復”之際,地方上曾因發不出警餉而險些釀成譁變,陳桂春在得知此事後立馬出手相助並透過籌墊鉅額資金的方式迅速地平息了這場風波,為確保一方平安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後來他還在當時浦東的警局路設立小學一所並捐款千餘金,縣政府贈其“見義勇為”匾額以表彰陳桂春的這些義舉。
除了上述這些以外,陳桂春在浦東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是功不可沒。1919年7月在浦東多處發生了大規模霍亂,據當時《申報》報道:“蔓延甚速,患者歷十數小時後往往殞命…染斯病死亡者每日有十餘人之多”。1920年由陳桂春等人在浦東發起成立了浦東醫院,據蘇智良主編,姚霏、江文君副主編《上海城區史》一書中所述:“1921年浦東醫院開幕,所費已萬餘金,聘用6-7名工作人員,設床位20張,陳桂春擔任院長,日常經費由浦東同人會資助”。
陳桂春等人發起成立浦東醫院的善舉也得到了多方人士的積極響應,就在醫院創辦前夕,當吳昌碩得知陳桂春有意欲興辦醫院的計劃後,他還與王一亭等書畫家一起創作書畫進行義賣,為興辦浦東醫院傾盡全力。就這樣浦東的醫療衛生設施在以陳桂春、吳昌碩、王一亭等為代表的有識之士的推動下也逐漸發展起來了。後來浦東同人會改名為浦東同鄉會,浦東醫院也隨之更名為浦東同鄉會附設浦東醫院,規模相較初創時有所擴大,而如今浦東東方醫院的前身,正是這所在百年前興辦起來的“浦東醫院”。
這幢位於浦東陸家嘴地區的陳桂春宅約建造於20世紀20年代前中期,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又名“潁川小築”,據說是因陳氏發祥地在河南潁川而得名。屋內巧奪天工的各式木雕是此宅最引人注目的看點之一,就在這雕樑畫棟之間,各種人物圖案、飛禽走獸、三國故事等盡收眼底,故此宅也有“浦東雕花樓”的美譽。陳桂春在這幢大宅中度過了他人生最後的時光。
潁川小築
抗日戰爭時期,“潁川小築”曾在較長時間內被日本特務機關霸佔。在不少文章中都講到一個“浦東村民捨身救助盟軍飛行員的故事”。說是在“二戰”後期,一位盟軍飛行員因被日軍炮火擊中跳傘至浦東三林塘的一片農田中,心地善良的當地村民齊心協力趕在日軍前來搜查前將該飛行員進行了安全轉移。事後在搜查中一無所獲的日本侵略者惱羞成怒,竟將村民薛和尚、薛鏡如叔侄抓進“潁川小築”內並施以“嚴刑拷問”,最後薛和尚為了飛行員與其他村民的安全,至死都沒有吐露秘密。
解放戰爭時期,“潁川小築”又曾被闢作國民黨的特務機關,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烈士在就義前就曾被關押於此。
黃渡路亞細亞里15號李白舊居
李白從事黨的地下電報工作。1948年下旬,隨著解放戰爭進入到最為關鍵的大決戰階段,李白的工作量也由此驟然陡增,發報的時間越來越長、頻次也越來越多,敵人的包圍圈也隨之日益縮小……1948年12月29日深夜(也有說是30日凌晨),為黨工作到最後一刻的李白在向同志們深情的發出了那句感人至深的“同志們!永別了!”的電報訊號後被國民黨特務逮捕。1949年5月7日,根據蔣介石“堅不吐實、處以極刑”的指令,李白被押至浦東戚家廟秘密殺害,就義時年僅39歲。就在就義前,李白在“潁川小築”內與其他革命先烈一起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依舊信仰堅定,同國民黨特務進行了最後的鬥爭。
“潁川小築”也曾見證“上海歷史建築保護工作”一步步發展起來的艱辛歷程。1949年以後,由於上海人口的再次陡增,“潁川小築”內的人員居住密度開始逐年增長,對於原有房屋格局的打破以及超負荷的使用使得“潁川小築”漸漸不堪重負。至1990年浦東開放開放前夕,“潁川小築”展現在當時人們面前的,已是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的景象。由於當時對於“上海歷史建築保護”的側重點仍較多集中於浦西,故而直到90年代初時,“潁川小築”保護修繕的前景依然堪憂,甚至一度連此宅的“去留問題”都是一個未知數。
潁川小築外立面細部
1992年由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研究學者們發起成立的“浦東民居調查小組”,讓公眾重新發現“潁川小築”的重要性。在以專業學者伍江為代表的老建築保護人士的深入研究和奔走呼籲以及媒體的關注報道下,“潁川小築”的主體部分最終被保留了下來。從此,在日新月異的浦東陸家嘴地區又多了這樣一份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而更多的歷史建築也在今後的二十餘年時間中紛紛加入到了“保護建築”的行列之中。
潁川小築內精緻美觀的門頭裝飾
“潁川小築”作為浦東地區一處重要的歷史保護建築,在被保留下來後的若干年時間中得到了持續向好的修繕與保護。如今當我們行走其間,耳旁彷彿正在奏響著一曲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交織在一起的悅耳交響,令人頓時感慨萬千。
欄目主編:沈軼倫 文字編輯:沈軼倫 圖片編輯:笪曦
本文圖片均由邱力立攝
來源:作者:邱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