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楊浦濱江:傳承“有形記憶”和“無形記憶”

由 欽慶敏 釋出於 休閒

走在楊浦濱江的步行道上,許多遊客都會被黃浦江上滑翔的鳥類吸引,這是江鷗嗎?在昨天舉行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活動中,不少來自外地的記者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對此楊浦濱江綜合開發管理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目前楊浦濱江辦正在與復旦大學合作開展公共空間生物多樣性調查和評估,探索建立“鳥類指數”和“蝴蝶花園”,進一步提升楊浦濱江的生態品質。

圖說:記者在楊浦濱江採訪 方翔/攝(下同)

“生態繡帶”呼之欲出

楊浦濱江是上海中心城區中最長的濱江岸線,具有全上海最優質的城市自然稟賦。其中南段濱江長5.5公里,坐擁上海中心城區最寬闊的朝南濱江觀景面,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中北段則擁有上海中心城區唯一的森林公園——共青森林公園、黃浦江內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復興島等優質生態資源。

“我們曾經在這裡觀察到30多種鳥類,包括在市區非常罕見的伯勞鳥。”楊浦區濱江辦負責人表示,在楊浦濱江擁有獨特的灘塗資源,每年11月的時候會吸引包括從貝加爾湖飛來越冬的鳥類,“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總體規劃,將植物種類進一步豐富,打造成這些鳥類的‘早餐廳’。”

圖說:楊浦濱江

問計於民、問需於民

在楊浦濱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標識前,總是可以看到許多拍照的遊客和市民。在楊浦濱江區域的開發、建設、管理中,有關部門也主動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最大限度地讓人民群眾真正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充分匯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使城市的發展契合人民的要求,更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我們最近計劃在濱江黨群服務站中設立人民建議徵集點。”楊浦區濱江辦負責人透露,目前南段濱江已建成6個黨群服務站,另有2個黨群服務站正在建設過程中,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屆時僅5.5公里的濱江南段公共空間將擁有8處黨群服務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處。

濱江黨群服務站將基層黨建和公共服務相結合,將黨群服務站點打造成為民服務的載體,提供便利、多樣化的專案,把服務做到遊客身邊、做到居民心裡。

傳承“有形記憶”和“無形記憶”

在維持建築整體風貌的基礎上,楊浦濱江岸線還著力打造博物館群落。目前,楊浦濱江已經建成的上海自來水科技館、中國救撈陳列館和正在建設中的世界技能博物館、涵芬樓文化中心等,都提升了建築的可閱讀性,留存了珍貴的城市記憶,成為城市有機更新的示範區域。

在楊浦濱江,透過對歷史建築、工業遺存、古樹名木等實物的保護保留,讓其所在地塊當年的工業風貌得以原味重現。除了這些“有形記憶”之外,“無形記憶”則是將工業元素提煉並融入公共空間的肌理和細節中去,將百年工業歷史發展形成的楊浦濱江工業文化、工業精神展現和傳承好。

楊浦濱江確立了“以工業傳承為核”的設計理念,實現工業遺存的“再利用”、路徑線索的“新整合”、原生景觀的“重修復”、城市更新的“催化劑”。希望既把工業歷史保護好,又使得現實與傳統交相輝映,讓每一個來到楊浦濱江的人,都能夠閱讀這座城市的建築,感受這座城市的肌理,感悟這座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風貌。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