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鄉村
大
容美鎮
溪
文字/
陳平章
鶴峰縣容美鎮大溪村,山美水美,人文厚重,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社會價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槽門寨子,據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早在2018年12月,國家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等部門就將大溪村列入第5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01
人美大溪
三月中旬的一天,我們到離縣城十來公里的大溪村拍櫻花。從芭蕉河庫區盤旋而上,進入大溪山間平地後,兩溪交匯。一條源自東北的大山,一條源自東南的大山。源自東南的叫大溪,春夏溪水浩浩蕩蕩,冬天也潺潺流淌不斷。上游寬闊處,便是當年公社所在地,古老陳舊的兩層老瓦屋還在,一棟棟民間留存的老瓦屋也還在,組成了歷史悠久的自然村落。老村落裡有茶廠、小賣部、村衛生室,規模雖然都不大,但和民生息息相關。
▲大溪村古寨一角
在村委會旁邊,有一棵參天紅豆杉,主杆要幾個人合圍,蓬勃的枝葉漫天伸展,遮天蔽日。紅豆杉四周,留存著古老的吊腳樓、老瓦屋,也有新建的小洋樓。
走到莊重肅穆的紅豆杉樹下,鮮花盛開,芳草鋪地。樹下有十來座古墓。在旁邊老瓦屋裡居住的向大叔告訴我們,那些立著石碑或沒有石碑的古墓,都是大溪人祖先的墳塋,長眠於地下幾百年了。他們早年或來自江西,或來自湖南,或來自不知名的省份。先祖們逐水而居,在荒蕪的小溪、大溪開疆拓土,代代薪火相傳,才有了現在的美麗家園。
大溪人守護著先祖的墳墓塋,一顆不老的心安然向暖,乳白的炊煙在老瓦屋頂氤氳,靜坐在家中,醉倒在落花前。
三月的大溪,滿眼春色。各種各樣的花朵競相綻放。桑樹的嫩葉芽兒是銀灰色的;高大的三角楓芽兒,聚集一起像滿樹火花;一串一串排列的旌節花,像吊著的旌旗穗子,十二分的工整。
花仙子的腳步走進大溪和小溪,也跟大溪小溪裡的人一樣,是一步步走來的。春天是需要積累的,春天離不開嚴冬孕育。合抱的參天大樹,生長於細小的幼苗,雄偉的九層高臺,集合於每一粒粒泥土。
我們對著那些嬌媚的花朵恣意拍攝,拍去拍來,總是不如意。後來,還是以花為前景,以大瓦屋、吊腳樓為背景的好看些。還是把大溪人放入背景的好看耐看。花枝,花樹,只有配上大溪、小溪的煙火民生,才具有人文情懷、中國元素。
02
歌美大溪
我們踩著鋪滿鮮花的小路,在鶯飛燕舞中進入地處峽谷中的大溪村5組,人稱槽門寨子。
槽門寨子遺存有連片的百年吊腳樓,一棟連著一棟。吊腳樓前有長長短短的麻條石。一條條石痕,已被歲月的滄桑磨平,蛛絲兒結滿了雕棟畫梁。
寨子裡有一條東西向小溪——向家溝。寨子裡的土家人,就像向家溝清澈的流水一樣歡快,個個愛唱山歌,人人會唱山歌,用他們的話說,“嘴裡一天不唱歌,心裡覺得不快活,早上起來開始唱,一直唱到太陽落”。
據說土司王田九霄和美女向玉珠的姻親,就是以歌為媒,在槽門寨子結為百年之好的。從那時起,悠久的山歌歷史一直書寫到現在。
那天,我們一行在槽門主寨吃農家樂。吃著,吃著,70歲的王大媽在桌上端著酒杯唱了起來。
一杯酒兒引郎來
把郎引到香火臺
情妹妹兒把灑篩
……
王大媽的歌聲剛落音,71歲的黃大媽,放下酒杯,接上了腔:
二杯酒兒清又清
二人飲酒問生根
問郎幾時生?
郎是正月十五生
姐是元宵鬧花燈
二人真老庚
經常在寨子裡採風的縣攝影家協會主席“王爺”介紹說,這是在唱《勸郎十杯酒》。“王爺”接著黃大媽唱了其中的男腔。
在歡快的氣氛中,我們五六個同去的男女跟著合唱起來:
四杯酒兒已成雙
上瞞爹爹下瞞娘
瞞不過小情郎
既瞞哥哥又瞞嫂
一家大小都瞞到
二人好相交
在兩個大媽唱的時候,有人就拿手機拍照,錄音,把又吃又唱的歡快場面,立馬發到了朋友圈。
來這裡吃午飯之前,我在向家溝下游的鄧家,碰到鄧奶奶,鄧奶奶正在外面的夢花樹前打結,我對鄧奶奶說,聽說槽門寨子的人都會唱歌,您會唱嗎?奶奶說,會唱,等我把這夢花樹結打完了就給你唱。
鄧奶奶引我進屋,給我們倒上香茶,然後坐下來唱了起了山歌:
姊妹乖呀姊妹乖,扯根櫻桃滿路裁。
回去櫻桃才發芽,轉身櫻桃結成雙。
想起妹妹情意長。
78歲的鄧爺唱接過鄧奶奶的聲音唱道:
姊妹親呀姊妹親,姊妹長大要合心。
莫學櫻桃紅了臉,莫學花椒黑了心。
要學松柏永長青。
03
水美大溪
之前的早春2月12日,我們驅車芭蕉河,溯源而上。沿途群山仙袂飄飄,雲霧濛濛,氣象非凡。
藍寶石一樣碧綠的芭蕉河,靜靜地躺在大山懷抱裡,河面輕霧氤氳。大溪村兩岸人家的吊腳樓,倒映庫中,湖光山色。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大溪村三組,低處鮮花盛開,春意盎然。佇立高處,極目遠望,但見東北方向,巍峨壯麗的雪山,白茫茫一片,聳入天穹。白雲纏在腰間,時隱時現,變幻萬千。
再看壯麗的雪山下,村莊,人家,星羅棋佈;通天大道上,有大車,小車,往返穿梭,喇叭聲聲,在山間迴響,不絕於耳。
來到山頭高處一棟老瓦屋前,有村民正在建新房。說這大溪一帶,是數百年前容美田氏土司“西府”所在地,建有土王宮,曾經住過好多代土司王爺。
我們的視線離開土司西府遺址,向芭蕉河上游眺望,雲霧蒸騰,青山如黛。一大媽告訴我們,遙遠的盡頭,是太平鄉三岔村口村。
去年夏天,我們一行五六人,曾去過三岔口,那兒是容美土司四關四口之一。河水清澈甘甜,是芭蕉河的上游。千萬條潺潺溪水,越聚越多,注入芭蕉河。
隨著近年來的生態治理,芭蕉河的水質越來越好。這一河清流甘泉,就是大自然饋贈給鶴峰縣城數萬人的神聖禮物。
春姑娘用早春咋暖還寒的風,親吻著我們的面頰;濛濛細雨,紛紛揚揚,歡迎我們,為我們洗塵。
這芭蕉河兩岸,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
老百姓都知道,有個土家族詩人叫田九齡,生前寫詩千百首,在他的身後,相繼出現了八位田氏土司詩人,且人人有集。
這一文化現象,不僅在西南土司文學史上非常壯觀,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也是中國詩壇上一道十分亮麗的風景線。
田九齡去世後,就埋葬在大溪上邊不遠一個“歌唱灣”的地方。
今天,沒有準備紙錢高香,再說也不知道六老爺確切的長眠位置。
我們約定,擇一個黃道吉日,約上一群詩友文友,重訪芭蕉河,重遊大溪,為六老爺祭掃荒冢,齊聲吟誦新時代的詩篇。
寒風輕輕吹,冷雨絲絲落。
詩人長眠地,土王流連廓。
大溪底蘊厚,景色不容錯。
千古辭賦新,春漫芭蕉河。
END
圖片:陳平章、黃澄、圖片庫
編輯/肖 琴
稽核/陳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