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閱讀街區 | 虯江路上小離別

由 納喇傲兒 釋出於 休閒

這段時間虯江路上的音像城要搬,大約成了很多人議論的話題。

對眾多上海市民來說,虯江路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二手舊貨專賣地的代名詞。虯江路二手舊貨市場的範圍差不多位於虯江路和虯江支路附近。虯江路東起九龍路,西迄共和新路,跨靜安、虹口兩區,長2486米。1913至1914年,填虯江築路東段,1922年向西延築。1943年更名清河路,1945年復改為今名。虯江支路則位於虹口南部,長541米,北起虯江路,折向西,再折向南,呈半圓形,終點仍在虯江路。上文中提到的虯江原為吳淞江的舊道,俗稱舊江。由於河道逐漸堙沒,便填河築路,將潭子灣至俞涇浦之間陸續填沒,築成虯江路,虯江便是“舊江”的諧音。

據說抗戰前後,虯江路舊貨市場就頗具規模。市場圍繞虯江路虯江支路鋪開,佔地約數千平方米。195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彼時虯江路就有大小舊貨店88家,固定和流動攤販314戶。到了上世紀90年代,虯江路逐步形成了以音響、電腦、電子裝置為主的市場,沿街商鋪和臨時的馬路地攤眾多。

我去逛虯江路市場,主要是為了淘古典樂唱片。細細想來,淘唱片和女人買衣服有很多相似之處:其實基本款式都已樣樣俱全,並非完全為了需要而買。曾經調侃單位裡某獨領時尚之風的女同事:“你這天天上夜班,來的時候路上行人寥寥,回家已經是月黑風高,一個月上班,半個月都在為世界諸名牌打工,且有條件欣賞你美麗的觀眾也不多,屈指一算,就我們這群辦公室男同僚,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女同事白了我一眼,反擊得不同尋常:“王爾德有名言:人生在世成不了藝術品就應該穿一身藝術品。”醍醐灌頂,剎那間我彷彿也為自己瘋狂的購片欲找到了藉口。

不知今後還能否繼續虯江路的淘片生涯,不管如何,週末再去瘋魔一回。走在虯江路上,腦中閃過的是吳梅村痛別“秦淮八豔”卞玉京時的哀嘆:“姑蘇城外月黃昏,綠窗人去住,紅粉淚縱橫。” 這是小別離。當然吳梅村還寫過更狠的生離死別:“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沈琦華文,蔡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