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行走秦嶺只有一個人的家,房門無鎖,鎖不鎖其實已無必要

由 務高林 釋出於 休閒

汽車開到秦嶺腹地,到達前方已經無路可行之處,把車穩穩地停好,背上足夠一天的食物和飲水,於是開始徒步行走。高畫質衛星地圖顯示,大寨子後山還有幾棟老房子。路是人踩出來的,跟隨腳下這樣的小徑,就能找到一戶戶的人家。
去往大寨子後山的路上,路過一戶人家,主人遠遠看到我們,竟扭過頭去,留下一個冰冷的背影。如今的秦嶺山中,每一個留守下來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是溫暖平靜的桃源詩,也有些充滿了生活的無奈和辛酸。
不強人所難,山中行走一切隨緣。既然主人不願說話,我們也不會主動向前詢問。房前屋後是一捆捆柴禾,捆得很仔細,綁得很結實。這些做燃料用的柴木,必須經過長久的時間晾乾之後,才能劈成小段燃燒。所以,往往需要提前備好。
與十幾米高的樹木相比,與幾米高的房屋相比,作為智人的我們,身子實在是有些單薄。走遠一些了,回頭看這戶人家的主人,他依然站在原處並未挪開腳步。老樹、老房、老人,時光平靜,山中的每一個日子,如沙一般從指縫間輕輕滑過。
房是一棟大房子,當年新蓋時,想必也是集聚了全村的勞動力。對於一棟山中房子的生命週期來說,在蓋房時最為鼎盛,蓋好之後就此走向衰落,會一點點被無情的歲月磨平。老房屋後,也堆滿了剛剛砍伐下來準備做柴禾的雜木。
大寨子後山很陡峭,半截插入雲裡。不過去往山頂的路,卻並不遠,大約不到20分鐘即可登頂。山頂上濃霧一片,三五米不見人影,無景可觀。時間已是中午,匆匆吃了一盒自熱米飯,收拾好垃圾,準備原路返回下山。下山時,遠遠又看到了來時碰到的那戶人家。
走近老房子,主人正好從側門走出來。目光相遇,這一次主人並未躲開,然而卻沒有開口說話,只用雙手對著我們比劃著。原來,這是一個聽力和說話有障礙的老人,怪不得剛才見了我們主動躲開了。
一把木梯斜靠在牆上,院子裡空無一物。靠著臺階的地方,鋪上了一連串的小石板,成為一條線狀。雨季的時候,由頭頂屋簷滴落的雨水,將會正好落在上面。屋簷滴落的雨水,看似無力,久了卻有打穿這泥巴地面的力量。
窗戶是木框的,鑲嵌在泥巴牆上。橫木條共7根,上下各2根,中間是3根。豎木條共11根,均勻分佈。18根木條和木框,組成96個獨立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其中,有72個小正方形,24個大長方形。我因強迫而數數,山中的時間很漫長,主人也許也做過同樣的事情,因為寂寞。
後來從其他村民口中得知,這是隻有一個人的家。看這房門,無色無彩,樸素到了極致。門上無鎖,合上與開啟,已經全無意義。只有屋後那一捆捆的柴禾,輕輕地訴說著主人的故事。對於主人來說,儲備這麼多柴禾,大概是下意識的行為。
換個角度看過去,老房子很端正,彷彿如同從山體中生長出來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