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潑彩畫雙年展如約而至。9月26日,第四屆潑彩畫雙年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展。展覽現場,一幅幅潑彩畫作品色彩絢麗、濃墨重彩。
畢可燕 洞天佛地系列 13935cm4
中國畫的潑墨潑彩自古已有,但缺乏自身特點和體系。20世紀後期,隨著全球化程序的加劇,在東西方藝術思潮的碰撞下,張大千、劉海粟等畫家開啟中西融合理論上的探索和實踐上的創新,帶動了潑彩畫的興盛。之後,朱屺瞻、謝稚柳、宋文治、魏紫熙、侯北人等一批畫家在這一領域彰顯中國畫的寫意精髓,為中國畫在新時代的發展探索了一條新的表現之路,對中國畫的寫意傾向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但是,這個艱苦的實踐道路依舊沒能形成自身的學術體系,潑彩畫的藝術觀點、創作方法、表現方式、代表人物、標準作品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梳理。”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竣說。也因此,“潑彩畫雙年展”應運而生。
任賽 清秋忘不及 7268cm
潑彩畫雙年展,這項由侯北人美術館開創的藝術盛會及學術研討活動,自2014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從2018年第三屆開始,由劉海粟美術館和侯北人美術館共同主辦,由此劉海粟與侯北人兩位潑彩畫的先賢踐行者再次交匯。
阮竣直言:“雙年展是一種機制,一個平臺,一種國際的對話方式和語境,藉助這個機制,我們試圖將這一源於中國傳統水墨的轉型探索流派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梳理,並向世界藝術界進行交流和傳播。”
在阮竣看來,國際語境下的文化識別,往往是與在地藝術家的文化源流、藝術個性和形式風格一脈相承的。“在多元文化背景推動下,‘水墨’作為頗具特色的中國藝術闡釋方式,已經在國際藝術舞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形成當今國際藝術展覽中具有影響力的表現形式,而其中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形似的潑彩畫是極具特色的典型代表,從代表性人物張大千和劉海粟的創作中可窺一斑。”
張大千在旅居美國後總結中國傳統筆墨的精髓,對中國青綠山水錶現技法進行創新,創造了大潑墨、大潑彩的新技法,彰顯“寫意”的本質,為中國畫開闢了新的表現道路。而在藝術上一貫堅持“中西融合”之路的劉海粟,從張僧繇沒骨法中抽出了中國色彩法"隨類賦彩"的原則,與西方後期印象主義和野獸派的用色和造型原則做有機的融合,從傳統圖式中抽離出的富於個性表現力的筆、墨、色、型,作為他自己抒發激情的元素,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潑彩風格。
“潑彩畫為中國畫找回了色彩的靈魂,也為世界藝術潮流的發展貢獻了一種富含中國文化基因和人文品質的‘大美之藝’,就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瀟灑流淌,那麼自然,而又時有意外的驚喜。”阮竣說,“面對中西文化不斷碰撞交融的當下,我們期待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如張大千、劉海粟等先輩一樣,樹立‘文化自覺’的人生態度,在傳統民族文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推動下,促成以‘潑彩畫’這一特色的探索手段,構建具有中國當代藝術特色的創作和評價體系。這是潑彩畫雙年展的使命和宗旨,也是我們期待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
龐飛 清涼境 左7050cm 右69125cm
如阮竣所言,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正推動“潑彩畫”的發展。此次雙年展共展出22位藝術家75件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0月11日。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片編輯:笪曦
本文圖片由劉海粟美術館提供題圖為聶危谷 祥光慶雲 96180cm
來源:作者: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