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山水有新意——記山水畫家劉漢民

由 顓孫佳悅 釋出於 休閒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相較於山水畫作,劉漢民的名字更多的是出現在與警務宣傳相關的稿件和報道寫作中。作為襄城縣公安宣傳系統的一名老兵,劉漢民圍繞本職工作,致力於促進人民對公安工作的關心、認可和支援。而在此之外,他也是一位長期從事山水畫創作的畫家,以眾多風格獨特的作品,展現著自己對於山水之景的美學體驗。
劉漢民近照
仲夏時節,劉漢民趁著週末,帶記者走訪了幾位襄城縣書畫家,對話之中,他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對於山水畫創作和中國傳統畫作發展的一些想法。
在劉漢民看來,多年來堅持繪畫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喜歡,就一直學一直畫。“我1988年考入河南省藝術學校,接觸到美術專業。當時的美術專業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平面美術、舞臺美術等。當時學校中的老師,有很多在省裡都很知名,比如劉萬林、段正渠、王宏劍老師。跟隨著老師們,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的知識。”劉漢民說,畢業之後,他就進入襄城縣公安系統,從事宣傳工作。
參加工作後,劉漢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也沒有放下繪畫,主要專注於國畫創作。山水、花鳥、人物,最初的劉漢民,並沒有確定一個主攻方向,他開始了自我探索的道路。隨著創作的深入,劉漢民漸漸意識到,自己最擅長和喜愛的,是山水畫。“山水畫展現著中國人文精神所特有的文化內涵,畫家窮盡筆墨技巧,勾勒著自己心中的山水意象。我在創作中,能從山水之間,獲得更多共鳴。”劉漢民說。
中國的傳統山水畫,著重藉助景物來表達畫家內心對大自然的感知,傳達出畫家的個人情緒。在山水畫的創作中,劉漢民也漸漸有了困惑,遇到了瓶頸。“有一段時間,怎麼畫都沒有感覺,創作出來的作品總是不滿意。有時候覺得紙不行,有時候覺得筆不行,有時候覺得手不靈活,思考之後,發現其實還是思維的問題。沒有思路,作畫的過程中自然難以流暢、順遂,出來的作品也就難有韻味。”劉漢民說,他意識到,自己還需要繼續學習。2012年,劉漢民到北京參加更加專業的國畫學習,從繪畫創作理論和中國傳統繪畫知識等方面不斷充實自己。
在更高層次的院校中,劉漢民學到了用筆、構圖、用墨的合理化,山水畫作中組成元素的部分和一體的關係等內容。“透過學習,我認識到,在創作中每動一筆都要思考,要讓每一筆都能與整體畫作和諧統一。在學習和實踐中,我的創作思維和方式逐漸發生變化,創作之時,更加隨心所欲。”劉漢民說。
山水畫創作來自畫家對自然的描繪,但這種描繪不是機械再現,而應該是自然現實的形神與畫家主觀情感的有機結合。不同的畫家面對同樣一個景象,可能會選取其中的一部分,然後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組合和再造。
對山水畫家來說,創作源於自然,也來自畫家的內心感悟,創作山水畫就是畫家把從自然中感知到的內容透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轉化為藝術。在劉漢民看來,傳統中國山水畫,在不同的時期體現著不同的特色。“山水畫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遵從一定的創作技法和要求之外,它沒有給創作者規定各種各樣的規格,而是讓不同的創作者自由發揮,找尋自己內心最深切的感受。”劉漢民說,畫家要把在大自然中獲得的不同素材,與自身感悟有機結合起來,透過自己的繪畫技法,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讓欣賞者獲得美的享受。
筆墨當隨時代。一幅畫作,不僅具有觀賞性,也可以反映時代,服務於生活。劉漢民說,在山水畫創作中,他不僅是要展現一種具體的創作技法或者是某一特定的景色,而且希望藉助畫作傳達真、善、美。“我創作的一幅畫作叫《情繫深山》。畫作的主體部分遵從傳統山水畫的佈局,而在主題部分,我畫了一座橋樑,橋樑之上,是一名民警和一個背柴的老農在對話。這樣的畫作,來源於傳統山水,又反映著時代特色。”劉漢民說,這樣的作品將警務工作與山水畫相結合,極具時代特色。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門類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山水畫的歷史極為悠久,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山水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也是畫家內在感悟的直觀體現,在創作時可以把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傳統的山水畫內涵相結合。山水畫可以成為展現這個時代的一個載體,更具生命力。”劉漢民說。
“紮根傳統,面向時代,反映生活,尋找新意,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山水畫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傳統山水畫的創作與這個時代相結合,能夠有更加強勁的生命力。”劉漢民說,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創新,他會將中國山水畫的傳統筆墨,衍生出更多能描繪當代山水的新鮮感、時代感。(來源:許昌日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