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天下第一廟
孔廟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72賢人的地方,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
到了孔廟跟前,只見一個高高的古城牆,上有四字匾額“萬仞宮牆”。持著昨天購買的“三孔”聯票,進入宮牆內,迎面是一道高高的牌坊,金聲玉振坊為孔廟第一道門坊。“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此處以“金聲、玉振”來表示奏樂的全過程,比喻孔子的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
隨著參觀的人流穿過了欞星門,繞過奎文閣,我們便來到了孔廟的十三碑亭。歷代帝王,官員,士人的碑碣石刻大多集中於此。院內古樹參天,殘碑斷碣,令人發懷古幽思。可謂“老檜曾沾周雨露,斷碑猶是漢文章。”看這些碑文時,需細細觀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樣幾通碑:第一是成化碑,仰視高大壯觀的成化碑,刺入眼簾的,就是碑身靠上半部那一道自左向右用水泥糊起來的深深裂縫,如此扎眼醒目,無可抹煞,龜趺螭首,肅然默立,平添幾分悲壯。那碑身上的刻文,“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巍然凜凜。
據導遊講,此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所立,以表彰孔子的儒學精神。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的紅衛兵,用拖拉機拉倒砸碎,現在的碑是修復的,仍然可見碑身上的裂痕,可見那場政治風暴的巨大力量。奇怪的是後邊的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立的巨大石碑並沒有被砸碎,也沒有修復的痕跡。據導遊說是因為朱元璋出身貧苦農民,所以此碑才倖免於難。還有一通巨大的石碑是清朝康熙皇帝所立,碑額精美絕倫,馱碑的贔屓也昂頭挺胸,精神十足,體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這些馱碑的動物,人們習慣叫“龜馱碑”,實際上它的名子叫“贔屭”,是神話傳說中龍的兒子。“龍生九子不成龍”,贔屭的特徵是龍首、龜背、鷹爪、蛇尾,善於負重且能長壽,所以統治者要用它來馱御碑。
出得碑林,便是杏壇。杏壇相傳是孔子當年講學之所,《莊子.漁父》雲:“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孔子45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在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於是“杏壇”,成為教育聖地的代名詞。
杏壇之後就是大成殿了。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也是祭祀孔子的最重要的地方。它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宋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成殿建於雍正七年,重簷歇山,面闊九間,用黃色琉璃瓦,殿前簷柱用龍柱10根,高浮雕蟠龍及行雲纏柱,為它處殿宇所少見。內外懸3副對聯。 門外為清世宗書“德冠生民溯地闢天開鹹尊首出,道隆群聖統金聲玉振共仰大成”聯; 前後內金柱分懸清高宗書“覺世牖民詩書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類拔萃河海泰山麟鳳莫喻聖人”和“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對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起時,大成殿內的文物受到破壞,現存龕像匾聯均為1983年照原樣複製版。
大成殿的外部造型,很像故宮的太和殿。最特別的地方,是支撐大殿的28根立柱,全部是石刻龍柱,栩栩如生,氣勢磅礴。據說這些龍柱已經達到了皇家規格,所以為了避諱,每當皇帝前來祭祀,這些柱子都要用紅綢子蒙上。殿內供奉著孔子像,上有康熙御筆“萬世師表”,乾隆御筆“斯文在茲”。個人比較喜歡康熙的字。
出了大成殿,再經過寢殿、詩禮堂,我們便來到了孔廟最後一個景點——魯壁。據說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的後人孔鮒將《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書籍藏於孔子故宅牆壁內,使得孔子之道能夠儲存下來。後人為了紀念孔鮒藏書的功績,在此仿製了一堵紅牆。
遊罷三孔,那亙古不變的自然和世事滄桑的歷史在胸中迴盪起伏,難以忘懷。毫無疑問,在人類思想史上,孔子永遠是一座泰山,後人無論如何都繞不開他。就像你可以登上泰山,把泰山踩在腳下一樣,你也可以嘲笑孔子的學說,你可以任意抨擊甚至再一次刨墳掘墓,但是你永遠無法否定孔子的意義和價值。何況,對於每一個正統的中國人而言,孔子的學說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裡,早已融入他的生活裡,他的思維和他的觀念裡,或多或少無可避免。
作者簡介:姜寶兵,字劍梅,號劍梅樓主、清風堂主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德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協理事,《禹城文學》編委。作品《夜讀魯迅》榮獲全國“與共和國同行 好書伴我成長”讀書徵文比賽二等獎,《從飲食變化看社會變遷》獲建國六十週年國慶徵文一等獎。《青青的梧桐樹》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文藝作品三等獎。《和偉大祖國一起成長》獲“福彩杯 我與新中國”有獎徵文一等獎。《黃河故道懷古》在第四屆中國夏津椹果詩歌(散文)大賽中榮獲散文組優秀獎。
部落格 劍梅樓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點號清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