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這一漁村,家家戶戶住“蠔宅”,畫面裡幾乎沒有男人的地方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每當來到一個小眾古村,腦海中就會回想起這篇《桃花源記》,我想如果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真的有一個原型,那藏在閩南的蟳埔古村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蟳埔對於泉州人來說就是他們的“桃花源”,可能外來人很難相信,距離市區不遠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小漁村,這裡的人用他們的方式過著原滋原味的海邊生活,如果你也對這樣的漁村有著期待,走進其中你會發現更多驚喜。

閩南這一漁村,家家戶戶住“蠔宅”,畫面裡幾乎沒有男人的地方

福建三大漁女之一的蟳埔女,可以說是定額蟳埔村的半邊天,走進村落裡面,可能一路走來的場景畫面裡面,都是忙碌的女性身影,只有偶爾遇見幾個閒散的男人走過。而一路遇見的蟳埔女之所以吸引人的目光,都是因為她們頭上盤著的鮮花髻,誰說鮮花只能配少女和美女呢,在蟳埔古村,無論是多少歲的女性,都在髮髻上插著鮮花,街頭巷尾都能看到最嬌豔的老奶奶,盤頭插花帶著丁香耳墜,一頭青絲僅用一根象牙筷子綰起,街道上都是搖晃的花影。女人愛美,無論年齡多少都愛美,近海的漁村生活可能沒有給她們白皙的皮膚,但是頭上飾以鮮花,彷彿注入了對抗歲月的良藥,鮮花髮髻下都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這裡還有蟳埔女的體驗館,融入蟳埔古村或許就是從頭上的鮮花髻開始。

閩南這一漁村,家家戶戶住“蠔宅”,畫面裡幾乎沒有男人的地方

蟳埔古村仍然把留著母系氏族的傳統,所以在街道上看到的幾乎都是女性的身影,他們剝著海蠣殼,一盆盆海蠣殼堆積成山,沿街都是販賣著海蠣的婦女。都說蟳埔村裡住著的是古時阿拉伯人的後裔,穿梭在古老的巷道里,想要尋找這個漁村的中亞遺風,卻遇到了當地人口中的“蚵殼厝”。據說是古時候因為經常受到倭寇侵擾,房屋坍塌之後沒有能力再建新房的村民就地取材,搭建了蚵殼厝。蚵殼厝融合了閩南的紅磚厝,清麗的紅磚圍繞灰白的粗糙牆體,蚵殼厝冬暖夏涼還不怕蟲蛀,所以才有千年磚,萬年蚵殼的說法,看似簡陋的住所,卻處處藏著古人的智慧和對生存的渴望。儘管現在許多人都搬進了小洋樓,但是仍舊在新洋房裡面加入海蠣殼作為裝飾,算是對這種建築方式的延續。

閩南這一漁村,家家戶戶住“蠔宅”,畫面裡幾乎沒有男人的地方

蟳埔古村對於鮮花的喜愛,不僅僅存在於蟳埔女頭上的鮮花髻,還在於每家每戶門口都掛著的花環,花環的形狀像是一個風鈴,十分鮮豔精緻。有些人家甚至在自家牆洞裡面放上鮮花,時間流逝,鮮花變成了乾花,變成了標本融進了老牆的記憶裡面。等到日落時分,走到蟳埔古村的江濱路,海面上歸航的漁船逐漸靠岸,落日餘暉灑落在海面上,折射出粼粼波光,一輪金黃徐徐沉入海面。

閩南這一漁村,家家戶戶住“蠔宅”,畫面裡幾乎沒有男人的地方

小眾而低調的蟳埔村還沒有被過度,村裡處處都能看到村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這是一個有些荒蕪卻無比動人的漁村桃花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7 字。

轉載請註明: 閩南這一漁村,家家戶戶住“蠔宅”,畫面裡幾乎沒有男人的地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