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鄭恆萍
蓮花灘鄉位於縣城西南部,東南鄰赤城縣獨石口鎮,南接崇禮縣清三營,西連張北戰海,是沽源縣的南大門。
蓮花灘一如它的名字一樣,如蓮盛開,姿容高雅,位置獨特,氣象萬千,蘊藏著各種各樣的寶貴資源,無論畜牧、林業、農業、山貨、動植物,都堪稱首位,是名副其實的萬寶囊。
相傳很久以前,百草枯萎,而這裡草灘中的草卻長勢旺盛,草叢中有一聚寶盆,盆中盛開著一朵水靈靈的大蓮花,蓮花旁時有關公老爺顯靈,人們發現這一寶地,紛紛來此居住。此後,蓮花灘由此而得名。
蓮花灘的春天似乎來得格外晚,也讓人等的格外著急。當明長城上的積雪漸漸消融,當嫩芽初上落葉松,當布穀鳥的第一聲啼叫出現在壩頭,春天的使者才會姍姍而來。這片土地才會漸漸甦醒,漸漸解凍,漸漸萌發勃勃生機。
蓮花灘最美的季節當屬夏季了,一進入6月份,居住在海拔1500多米山坡、丘陵上的花花草草,就像約好似的,爭相躍出了地面,可著勁地瘋長著,田野、山樑、林間,直到草色遙看近卻無,直到淺草已能沒馬蹄。年平均14℃的氣溫,讓花草有了舒適的溫度。年時數長達3400多小時的日照,又給植物提供了充沛的光和熱。而年426毫米的降水量讓各種植物喝的飽飽的,長的壯壯的。這些吃飽喝足又沐浴著充裕陽光的植物,在蓮花灘大陸性草原氣候的環境下,茁壯地成長著,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溼潤的泥土的氣息。
此時,天藍雲白,青草如翠,白樺亭亭,松樹傲然,溪流潺潺,百鳥歡唱,牛羊咩咩,馬兒奔騰,蓮花灘到處一派生機盎然。
美景佳期,正是探訪蓮花灘的好時光。沽源到蓮花灘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去的時候正值7月份,早晨走的時候,同行的老鄉就說,今天沒準要下雨,我們都有點驚訝,問他為啥得知,老鄉說,由於蓮花灘獨特的地理位置,處於壩上和壩下的結合帶,所以夏季雨量充沛,當地村民會根據朝霞的走向以及動物的異常現象來判斷天氣,其中就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的氣象諺語。
秋天的時候,村民還會根據雲彩的變化,判斷天氣的好壞,所以還有“天上魚鱗斑,曬麥不用翻”的民間諺語。聽著老鄉滔滔不絕的講述,我們這些沒在地裡幹過活的人,深深地體會到農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而無窮的智慧來自於平日裡仔細的觀察以及長時間的積累。
從沽源到西辛營大約用了半個小時的路程,在西辛營稍作停留後,我們的車子拐入了蓮花灘路段。七月的原野到處綠油油的,樹木、山川、莊稼,滿眼滿眼的綠,翠綠、青綠、黛綠,這些似乎都不足以形容蓮花灘。近處,遠處撲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一片片的樹木,一望無際的莊稼像一塊塊巨大的綠色地毯,覆蓋在大地上,白色、紫色的土豆花像花海,怒放著,和綠色的莊稼相映成趣,次第成景。
看著道路兩邊綠油油的莊稼地,我們由衷地感嘆著,讚美著。老鄉還告訴我們,蓮花灘流域面積219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在這34個自然村中八塔溝的風景最美;榛子溝的資源最豐富,各種山貨蘊藏其中,採摘不盡,食之不竭;“三棵樹”“小邊牆”等歷代長城蜿蜒縱橫於崇山峻嶺之間;“支鍋石”“老米溝”的傳說更是感人至深;丁莊灣更是享有紅色革命老區的盛譽。
車子載著眾人一路向前,蓮花灘、丁莊灣、八塔溝,車子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前進著,說是路其實是草坡,草甸或者窪地,車子顛簸著、爬行著。車爬到一個山坡之後停下了,因為都是向上的陡坡,車子無法再向前了,人們紛紛下了車,徒步上山。風景、誘惑就在眼前,走進才能探尋,探尋才能找到寶藏。
八塔溝的確一如老鄉描述中的那樣,群山環繞,山青水秀,草木鬱蔥,山泉汩汩。老鄉一邊在前邊帶路一邊介紹著,蓮花灘鄉各個村的草地總面積約45.7萬公頃。基本上以芨芨草、野牛草居多,是牛羊的最愛,由於這幾種草都抗寒、抗霜,喜歡陽光,對土壤要求不高,所以在蓮花灘的壩頭、山樑、田野隨處可見這幾種草的身影,一叢叢,一片片,一簇簇,點綴著蓮花灘這片紅色沃土,同時淨化著這裡的空氣。
一些知名不知名的野花在這裡生長著,盛開著,絢麗著,芬芳著,美麗純潔的雪絨花;妖嬈嫵媚的野罌粟;補血止血的蒼蠅花;美麗迷人的野芍藥;高貴典雅的百合等。她們需要的不多,絲絲陽光,點點雨露,她們就會在廣袤的壩上草原上綻放最美的容顏,最蓬勃的生機。
嗅著八塔溝清新的空氣,看著山上茂密的植被,想起八塔溝素有動物王國的美譽。我們笑著問老鄉,這山裡果真有虎、狼之類的動物嗎?老鄉一聽哈哈大笑起來:“現在都啥時候了,早沒有了。”聽他父親講,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這山裡有過狼和金錢豹,老虎一直沒見過,到是黃羊、狍子、獾子和狐狸、兔子、山雞、半翅之類的小動物常見。
五十年代的時候,村子裡出現過一頭金錢豹,那時正值隆冬季節,金錢豹在山裡找不到食物了,飢餓難忍,所以進了村莊。據那位老鄉描述,那天清晨他在井臺上打水,在村邊依稀看到有一條犬狀動物,這隻動物只有虎的三分之一大小,毛色棕黃,身上佈滿斑點和環紋,就像一枚枚金錢鑲嵌在毛皮上,村民起初以為是條野狗,沒有在意,但當他把桶裡水打滿之後,豹子已逼近他的身邊,就在他轉身的工夫,豹子撲上了他的肩頭,村民這才醒悟過來,明白這不是一般的野狗,而是一隻金錢豹。幸虧村民手裡拿著挑水的扁擔,扁擔救了村民一命,村民掙扎搏鬥的工夫,被陸續趕來挑水的村民發現,大家一起合力把豹子趕出了村子,村民只是受了點輕傷。
由於這次驚嚇,村民對金錢豹有了更深的認識,金錢豹的頭圓、耳短、四肢強健有力,爪銳利伸縮性強。視覺和嗅覺也異常靈敏,性情機警,善於跳躍、爬樹。豹子只有夜間或凌晨才會出來覓食。一般以野兔、野雞、黃羊、鳥等為食物。當獵物缺乏時,它也會捕獵家畜,因而才會發生人豹之間的衝突。
狼這種動物在壩上比較常見,尤其是靠近山的村莊,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的農村,經常會有狼出沒,田間地頭或者羊圈裡,所以當地的村民說起狼,每個村每個老人的嘴巴里,都有關於狼的故事。狼一般不會主動襲擊人,狼出現在村子裡,一般都是狼沒有食物了,才會去村莊禍害羊。羊對於六七十年代的村民來說,那就是銀行,就是村民的命根子。狼來襲擊村民的命根子,村民自然會想辦法對付。
為了對付狼,村民自發的組織起來,打狼、追狼、追不住大狼,就把小狼羔子掏回來。當地的村民說,為了消除狼患,讓狼不再禍害羊群,就把狼羔子掏回來,把狼羔子的眼睛捅瞎,然後再把狼羔子送回到狼窩,被弄瞎眼睛的狼長大之後,就成了瞎狼,看不見東西,自然就無法禍害村民和羊群,雖然這樣做有些殘忍,但為了命根子,就顧不上那麼多了。
老鄉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蓮花灘的山上時常有狍子、狐狸出現,還有野兔和山雞,村民在地頭幹活的時候,不經意的一抬頭,就能看到野兔在草叢中竄來竄去。野兔頭較小,長有一對比家兔小得多的耳朵,四肢細長、健壯,後肢十分強健有力,但比普通家兔長,敏捷,膽小,善於奔跑。野兔喜歡生活在有水源的樹林裡,尤其農民種植的豆類和蘿蔔白菜的菜地附近,都能看見野兔的身影。野兔沒有固定的棲息地,一般都過著流浪的生活,全身幾乎沒有脂肪,隱蔽性很強,在它不動時,其毛色與周圍雜草混在一起,即使人走近一米以內也不易察覺。
野兔隱藏在草叢中,當人們不注意走過時,野兔會突然竄出,把過往的人們嚇一跳。冬天的時候,山坡、地頭也是山雞出來覓食的時候,山雞的體形較家雞略小,但尾巴卻長得多。山雞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差,食量很小,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山雞具有較高的營養和經濟價值,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含量很高。雄山雞的羽毛很漂亮,所以當地村民逮住野雞,吃了肉之後,就用野雞的皮毛做了標本,作為禮物贈送親友,作為高雅的裝飾品,深受人們喜愛。
蓮花灘的氣候條件屬於季風性草原氣候,有適合動物生存和生長的天然條件,農民因為農業生產的需要,飼養著各種家畜;還有與人類共同生存的各種野生動物;以及在天空中飛翔的各種鳥類。它們共同生活在蓮花灘的這片藍天下,同呼吸,共生存。由於生態環境改善,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大,當地百姓生態保護意識增強,多年不見的狍子、野豬、狐狸等多種野生動物,現在已在八塔溝一帶出現。當地百姓對這種可喜的變化,頗為自豪。
正當我們感嘆蓮花灘生態環境逐年得到改善的同時,一群群牛羊出現在視野中。遠處,成群的羊兒在山坡上吃草,三個一群,五個一片,悠閒自在,看不見羊倌在後面揚鞭,一任羊兒漫山遍野的瘋跑。羊群點綴著山巒,山巒養育著羊群,互為風景,互為依託,這也說明一點,蓮花灘鄉山高草茂,草肥水美,有著牛羊等牧業發展的良好自然條件。每年夏季,各種鮮嫩的優質牧草遍佈蓮花灘的草坡、山樑、牧地,而新鮮的草有牛羊可消化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
秋季的乾草中含有牛羊需要的粗纖維,這些飼料給當地的牛羊提供了天然草場,也為當地農民的增收提供了重要來源。這些都仰仗於蓮花灘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的特殊性,而這些特殊性構成了蓮花灘境內溝壑眾多、山多草茂、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山林資源豐富、生態完好。因此,蓮花灘的空氣純淨,汙染極少,是一處儲存完整的天然草原,有“沙平草遠望不盡”、“風吹白草天無際”、“深草臥羊馬”之詠。
好一個“深草臥牛羊”之地,這裡不僅草深林密,而且植被豐富,森林總面積6.97萬公頃,天然林多以白樺、山楊、杏林為主。灌木林有白榆、小紅柳、沙杞柳、檸條等。在榛子溝一帶,滿山野生榛子樹、松樹、楊樹。這些天然林帶對全縣的生態安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像一處天然的氧吧,維繫著全縣的自然環境、調節氣候、淨化環境、改良土壤、涵養水源等,在水土保持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當夏至,蓮花灘的山樑、田野、草地上,到處都是野生的可食用的野菜,大致有30多種,如蕨菜、黃花、蒲公英、苦菜、甜苣菜、猴腿等。野菜生長在山野中,吸收大自然的靈氣,既無農藥汙染,又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蓮花灘的各種野菜中首推的是黃花和蕨菜。黃花是金針菜的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金針菜,檸檬萱草,忘憂草,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蕨菜,又叫龍頭菜,屬於野生植物,蕨菜素有“山菜之王”的美稱。每年6月中旬是採黃花的季節,6月底則是採蕨菜的最佳時期。黃花和蕨菜都產自蓮花灘連綿起伏的山坳裡,黃花喜陽,蕨菜喜陰,它們一般生在在樹下、草叢中。當地村民把採好的野菜曬乾之後自己吃或者招待客人,也作為商品銷售給外地的遊客。
蓮花灘的山坡上,黃花是最常見的一種野菜,每當夏天來臨,黃花自顧自地盛開著,碧波盪漾的大地上,點綴著一片一片的金黃,那種黃色是鋪天蓋地目不暇接的,那滿眼滿眼的黃色,總會讓人想起“一地黃花醉人眼”“微風輕撫落英繽紛”“滿地黃花堆積”。這樣的情這樣的景,自然就會有“白天醉落了太陽,晚上醉落了月亮”的讚譽。黃花不僅有觀賞價值,更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而且蘊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煎炒烹拌涮樣樣可以,是壩上的一道傳統名菜。《詩經》也有讚譽黃花的詩歌,三國時的《養生經》有“萱草忘憂亦食之”的記述。
金蓮花也是蓮花灘山坡上隨處可見的一種野花。金蓮花金黃璀璨,給人以高雅富麗之感。遠觀,遍地鋪金,近看,風姿卓越。不僅是絕好的觀賞植物,而且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其花入藥解暑,降壓益腦,補血通脈”。金蓮花用開水沖泡之後,花蕊會在水中慢慢盛開,如同在草地上盛開的一般,嬌豔明媚栩栩如生。難怪康熙對金蓮花發出盛讚“寧飲三朵花,不飲二兩茶”,乾隆大帝也緊隨其後,形容金蓮花“塞外黃花金釘釘地”,可見兩代帝王對金蓮花的厚愛以及喜歡。
蓮花灘的山坡上還有數之不盡,道之不完的野菜。隨風起舞的蒲公英,清熱解毒的馬齒莧菜,防癌抗癌的苦菜。還有食之不盡,採之不完的野果、山榛、刺梨、羊奶子、山葡萄、柳棘,真是孩子們的樂園,吃貨的天堂。
八塔溝的山樑之上,不僅是野菜的溫床,而且還是蘑菇的樂園。由於雨水充沛,植被茂盛,土壤中含有有機物質,空氣沒有受到汙染,夏秋季節氣候溫涼溼潤,光照時間長,為各種野菜、野果、蘑菇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各種野果就生長在大山上的各個角落裡,當地的村民們都是採摘野果的好手,一個個身手敏捷如猴子,鑽入大山,就如同鑽入了萬寶囊,不摘得袋滿筐滿是不肯回家的。
山上的蘑菇不僅肉質細嫩,而且味道鮮美,有“素中之葷”的美稱。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商人慕名而來,採購了大量的蘑菇帶回老家出售。行至海上時,因為蘑菇的香味引來成群結隊的魚兒繞船而遊,船老闆擔心魚群圍聚過多,造成翻船事故,於是出重金在遊客中求驅趕魚群的良策。這個商人見此機會既可以宣傳自己的蘑菇又可以得到賞金,於是便將蘑菇說成是魚兒追逐的物件,船老闆於是高價買下蘑菇並將全部蘑菇拋入大海。果然,魚群追逐隨波漂流的蘑菇而去,漁船得以安全駛行。這足以見得蘑菇的鮮美,以及價格不菲的原因了。
站在高高的山脊之上,放眼綿延峻秀的山巒,的確有心曠神怡之感。一如古人的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萬千”。宜人的景色,雄壯的大山,無盡的資源。它,沒有泰山之雄,沒有華山之險,沒有衡山之秀,沒有恆山之奇。但,它有的是獨特原始,有的是渾厚坦蕩,有的是清純自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愛一方水土,這已經足夠。
正當我們神思遠遊之際,老鄉的聲音響在耳邊。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映入眼簾的是山下綠油油的麥田,老鄉眉宇之間掩飾不住的自豪,他告訴我們,這裡土質多為暗粟鈣土,草甸粟鈣土,土壤肥力大,加上壩頭地勢落差大,地形雨多,雨量較其他鄉鎮充沛,糧食產量很高。只是由於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溝壑縱橫,山高林密,不適宜大面積發展蔬菜、馬鈴薯等集中連片機械作業的種植,基本上以莜麥、小麥、胡麻、蠶豆以及小面積的土豆種植為主。而莜麥耐寒性強,適合壩上陰冷氣候,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加之莜麥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鈣、鐵、磷等礦物質的含量很豐富,含糖量又低,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都很高。莜麥的秸稈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B,秸稈還能作為飼料飼養牛羊,可以說莜麥全身都是寶,深得壩上人們的喜愛。
說起渾身是寶的莜麥,大家才發覺肚子已經咕咕地叫了很久了,肚子裡的饞蟲似乎也被勾引了出來,眼前似乎出現了冒著蒸騰熱氣的莜麵窩窩,還有香香的羊肉蘑菇湯。於是,我們和老鄉調侃,中午就到老鄉家讓嫂子給做一頓莜麵窩窩如何?老鄉很爽快,一口答應下來。此時,下山犒勞肚腩是現在唯一的選擇。
老鄉的院子坐落在丁莊灣的一處山坡下,三間磚混結構的大房,西邊是兩間土坯房,院牆不高,都是用土坯壘起來的,土坯上歪歪斜斜地生長著青草、野蒿子等植物。院子裡種植著蔬菜,還有剛剛被割了一茬的山韭菜,幾隻土雞看到生人來,咯噠咯噠地炫耀著自己的成果。農家特有的氣息撲面而來,親切、自然、溫馨,以及滿滿的愜意。
農家大嫂是一個乾淨利索的人。我們進去之後,已經看到大嫂用開水燙好了莜麵,莜麵那種特有的香味鑽入每個人的鼻孔,大家一起嗅著,感覺著,就像久別的親人,心裡往外透著舒坦。關於莜麵,小時候不多的記憶場景,一幕幕湧上心頭,莜麵雖然好吃,但製做起來卻很講究,需要淘洗、清潔、陰乾、焙炒、推碾等。經過這幾樣工序,莜麵真正的才能走上餐桌。一種莜麵可做多種飯食。推窩子、搓魚魚、蒸餃子、山藥魚兒、打傀儡。最有藝術品味的飯應該是推窩窩:一塊莜麵放在手背上,在光滑的石板上一推就變成了一個小圓筒兒,不一會兒就擺滿了一籠屜。乘著我愣神的工夫,農家大嫂已經推了一大片窩窩,我只會搓魚魚,而且還是兩股魚魚,搓著搓著還經常糾纏在一起,看著我耗費時間卻不出活,農家大嫂笑著說:“外屋地有土豆,你去做湯吧”。
洗土豆、切土豆可是我熟悉的活,小時候經常被姐姐們指揮著做。外屋地的籮筐裡放著10多個土豆,個個有蔓菁大小,掂量著吃飯人需要的量,2個土豆足夠。水洗、切絲,洗過土豆絲的盆子裡,是一層厚厚的澱粉,大嫂告訴我,蓮花灘的土豆日照足、加之晝夜溫差大,使這裡的土豆肉質沙性強,含澱粉量極高,食用非常可口,自家院子裡種的那點土豆基本上都留下了。土豆可以蒸、煮、燒、炒、燉,土豆加工成的澱粉就是一個冬天裡上好的菜,還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土豆的的確確是農家的寶。
說話間,大嫂從院子裡抱進來一大堆莜麥秸。對於莜麥秸我並不陌生,小時候家裡就用它蒸飯、烙餅。莫非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用麥秸做飯?大嫂看出我的疑惑,笑著解釋:“莜麥渾身都是寶,莜麥可以磨面,麥秸可以喂牛馬羊,冬天還可以燒炕,夏天種院子的時候,就會把冬天囤積的麥秸燒掉,才可以在院子裡栽種各種蔬菜”。
工夫不大,莜麵端上了桌子,莜麵特有的香氣頓時瀰漫了整個屋子。大嫂利索地端著蘸莜麵的湯料,羊肉蘑菇,還有一碟翠綠的韭菜花。大嫂說韭菜花是自家做的,材料就是院子裡的山韭菜,都是從山裡挖回來栽種在院子裡,年年一到夏天,就有韭菜吃了。做成的韭菜花色澤碧綠,味道濃郁,不僅可以饋贈親戚朋友,還可以乘著旅遊季節,出售給外地的遊客,深受當地人們的厚愛。
同行的幾位文友,一邊聽著大嫂的介紹,一邊低著頭狼吞虎嚥著。莜麵不僅有營養,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聽聽當地這些膾炙人口的歌謠吧:“半斤莜麵擺三擺,吃飽肚子氣不餒,半斤莜麵推窩窩,打起把式翻跟頭”“壩上三件寶,山藥、莜麵、大皮襖。”“三十里的莜麵,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蕎麵餓斷腰。”聽罷這民歌,你會更加愛上蓮花灘這方沃土,更加留戀莜麵獨特的香味。
大嫂真是一個勤快人,收拾碗筷的工夫,已經把一些山貨擺在了桌子上,榛子,山葡萄。看著這些地地道道的山中珍寶,每個人都把鼓脹脹的肚子按了又按,手不受控制的伸向碟子,不為別的,只為品嚐一下蓮花灘大山裡的奇珍異寶。
回來的路上我們一路走一路感嘆,蓮花灘真是一個好地方。地理位置獨特,資源豐富,廣袤的原始草原,茂密的原始山林,肥沃的農田,漫山遍野的山貨,無公害,無汙染的生態環境,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這些都是大自然賦予蓮花灘的厚重禮物。
蓮花灘的夏日溫涼清爽,空氣清新,芳香四溢,滿目燦爛。秋季天高氣爽,霜葉滿天,楓林盡染,燕麥飄香。冬季冰封大地,雪覆山川,冰晶雪玉,蒼茫浩瀚。這裡民風古樸醇厚,這裡紅色沃土革命聖地。
蓮花灘,悠悠古鄉,千百年間用其獨特的方式訴說著她古老的故事。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畜牧、林業、山貨、動植物,就像她的孩童。他們已經長大,正以健壯的身姿走出大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