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座面積六萬平方公里的湖泊,因當地政府無止境濫用,現接近枯竭

由 雋寶霞 釋出於 休閒

鹹海,位於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的交界處,形成於距今約五百萬年前的“上新世時期”,主要依靠錫爾河和阿姆河兩條內陸河的補給,曾是世界上的第四大湖泊,面積約六萬四千五百平方公里。然而,曾經美麗富饒的鹹海,卻因為當地政府無止境開發濫用,馬上面臨枯竭命運。

鹹海,顧名思義,是一座鹹水湖,而且水質很好,透明度很高,整體呈深藍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異常動人。

全盛時期的鹹海,湖面南北長達四百三十餘公里,東西二百九十餘公里,面積約六萬四千五百平方公里,湖底最深處近七十米。

湖中散佈的大小島嶼有一千五百多個,其周圍的沼澤、溼地共有五十多萬公頃。湖中生產的魚類,約有六百多種,在當地從事捕魚相關行業的,有四萬多人。無論是在生態上,還是經濟上,都對它所在的國家,有著十分重要、積極的意義。

蘇聯時期,人們的環境意識相對淡薄,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建設,斯大林決定在當地修建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將原本流入鹹海的錫爾河與阿姆河的河水進行分流,引流到周圍的沙漠與荒地當中,將當地建造成棉花、糧食等農作物生產基地。

只從資源開發與經濟建設的角度來講,蘇聯的這一決定效果顯著。經過一系列的工程措施,蘇聯在當地總共建立了以棉花為主的三十多萬公頃的農作物生產基地,而修建的水利工程,也為當地提供了一半以上的電力供給。

根據相關統計,截止到1980,蘇聯棉花的年產量已經達到了近一萬噸,為世界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來自鹹海地區。不僅如此,蘇聯境內五分之二的穀物產品,四分之一的果蔬產品,也都是來自這一地區。因為農業的大力發展,當地的人口也從原本的七百萬,猛增到了三千六百萬。

經濟的迅猛發展所付出的代價,是對環境的急速破壞。蘇聯人的開發模式並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水資源,尤其是他們的灌溉系統,致使很多水資源都白白地的蒸發掉了,完全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蘇聯人在錫爾河與阿姆河所修建的一系列工程,直接截斷了鹹海的湖水來源,直接導致鹹海湖面的不斷縮減,鹹海內部以及周邊的自然環境,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由於湖水蒸發嚴重,卻沒有足夠的淡水流入進行補給,導致鹹海的鹽分含量劇增,嚴重破壞了湖中的生態環境,生活在其中的物種相繼滅亡。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鹹海中的魚類多達六百多種,但到了九十年代,其中的魚類還僅剩了不到一百種,所捕獲的魚量,還不及當年的十分之一。

由於湖面的不斷縮減,加劇了當地的乾旱,周邊農作物的產量也持續下降。另外,由於湖面的消退,致使原本的湖底露了出來,伴隨著當地持續不斷的風沙,湖底當中含有大量鹽鹼成分的沙土被刮到了周圍的耕地當中,加劇了土地的鹽鹼化、荒漠化。

由於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當地的生活條件日益惡劣,尤其是當地的飲用水也受到了鹽鹼化的汙染,很多人都患上了慢性病。

曾經為蘇聯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的鹹海地區,如今卻因為同一原因,而變成了荒蕪之地。人類再一次品嚐到了為建設經濟而破壞環境所造成的惡果。

為了挽救不斷惡化的鹹海地區的環境,蘇聯曾打算將其他河流的水引入鹹海,但最終因為耗資過巨,而放棄了。之後,蘇聯解體,對於鹹海開發、利用缺乏了統一的監管,進一步導致了鹹海環境的惡化。

蘇聯解體之後,烏茲別克獲得了阿姆河三角洲以北地區,土庫曼獲得了以南地區。兩國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爭相恐後從阿姆河及鹹海引流河水,灌溉本國的農作物。

位於上游的吉爾吉斯斯坦,為了保證本國的電力供給,也爭相給水壩放水。如此以來,更是加劇了鹹海的消減。

截至到2014年,鹹海的面積僅為全盛時期的四分之一,含水量僅為五分之一,縮水近百分之九十。曾經興盛一時的捕魚業,也早已消亡。很多的當地人為了謀生,不得不遠走他鄉,另外尋找出路。

人類的發展向來都離不開環境的依託,而為了發展不惜破壞環境,無異於殺雞取卵,涸澤而漁。雖然暫時獲得了一定的利益,但從長久來看,卻是對人類自己最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