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說】
我在江邊搞“文創”
重慶北倉文創街區創始人 李傳波
今年國慶假期,我牽頭打造的幾個文創街區和文創小鎮依然很火。看到遊客玩得高興,商戶忙得高興,我自己也很高興。
我學的是建築,2013年回重慶做建築設計師,第一個辦公室在市中心一座公園旁的老廠房裡。老廠房看起來破敗,但能看到長江和嘉陵江。
我喜歡那個地方,有一點懷舊和鄉愁,又能近距離感受城市的發展。我和同行一起粉刷老廠房斑駁的外牆,在上面信筆塗鴉,沒想到竟吸引很多人專門去“打卡”。
這讓我萌生了搞文創街區的想法。2015年我來到北倉,這座江北區廢棄的紡織倉庫一邊挨著重慶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一邊是全市夜經濟最火爆的大九街,卻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住在北倉的人當時都盼著拆遷,聽說我只是想搞文創,都很失望。親戚朋友看著我從早到晚都耗在北倉,也很擔心。但江北區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援我對北倉“有機更新”。
青磚黑瓦的北倉,怎麼將時光的沉澱和時尚的生活融合起來?我在倉庫中間的走廊種上楠竹,讓它們穿過二樓的地板直抵透明的天窗。幾十年的老房子,一下就有了生氣。
我用一半的地方,建城市圖書館、生活美學館、藝術體驗空間和社群大廈。在這些公共文化空間,可以翻翻書,品品茶,體驗體驗蠟染和刺繡等老手藝。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是來這裡打打卡,發發呆。
人氣上來了,招商順利多了。我讓每個店鋪都設計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又與整個倉庫融為一體。原來的職工宿舍,開了家“設計師的店”;以前的澡堂,變成迷你音樂吧;還有個像工廠車間的餐廳……老建築更“酷”了。
現在的北倉,每年有好幾百萬遊客。過去的老房子,成了重慶的“網紅”新時尚。我還受一些區縣邀請,打造了6個新的文創街區。
長江經濟帶建設重視歷史文脈和文化傳承,強調要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我趕上了好時代,它們也趕上了好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張國聖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6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