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了,你還沒變!《人類世的哲學》出版,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周興的新書《人類世的哲學》日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並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舉行了出版座談會,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圍繞這一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討論。
《人類世的哲學》主題是“技術與未來”,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世代,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孫周興認為,“人類世”意味著一個文明的大變局,即自然人類文明及其精神表達系統的頹敗以及技術統治時代新人類文明的形成。在該書中,作者力圖突破技術樂觀主義與技術悲觀主義的線性思維藩籬,開展一種“二重性”或“二重化”的技術哲學和生命哲學之思。
談到此書的初衷,孫周興指出,目前國內有些領域復古性太強,但這不合哲學和藝術的當代性的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試圖透過此書強調,藝術人文科學要重新定向,需要進行整體轉向。
“世界變了,你還沒變,這大概是我寫這本書的最基本的動機。世界變得零散、矛盾、碎片化了,但是你會發現許多人還是用單一的尺度來衡量這個碎片化的世界,經常自己‘打臉’。我們來理解今天變化多端、碎片化的世界,這時候你經常會面臨崩潰,為什麼精神病越來越多,就是世界變了你還沒變。所以用單一的尺度衡量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二,關於人的科學的時代到了。現在熱門的科學,包括人工智慧、基因工程都是關於人的科學,當然必須還加上人文科學。今天的時代已經進入到這三門科學的獲得當中,這是人類文明、知識體系的最後一張網,兩個科學加上一門古老的人文科學,在這個意義上我會說人文科學的時代到了,我們要參與這其中。”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成素梅指出,隨著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量子技術以及奈米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的人類化以及人類的機器化都有可能變為現實。所以她認為,“未來哲學”不僅僅是關乎當下的問題,更關乎人類文明的限度在哪裡、怎麼走的問題。
成素梅談道,“現在我們的哲學其實是需要建構一種關於人類未來的倫理學,不僅僅是現在的傳統的倫理學,更重要的意義是討論人類文明走向和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存在的方式,以及未來人作為類本身如何發展的取向。”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哲學系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認為,從哲學角度討論當代技術,那麼就應該回應康德提出的“人類尊嚴”問題。“未來,人有沒有可能存在著製造者、設計者?如果一個人是由另外一個人有意製作的話,是不是就消除了人和非人之間最重要的界限?”他認為,孫周興已經觸及到這個問題。
在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鬱振華看來,面對技術邏輯、資本邏輯、權力邏輯的擴張,恰恰需要一種雄健的人文學。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