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光
庫車飯店大概是南疆最忙的飯店,每天早餐三個小時裡,一層大堂盡頭,一撥一撥遊客拉著行李箱急匆匆衝出電梯,進入餐廳,小推車送來一車又一車粥、瓜果,服務員收拾了一遍又一遍餐桌,一輛一輛旅遊大巴開走……當地人說,因為疫情,出不了國的都跑南疆來了。
在南疆旅行,安全嗎?當然。每個州、縣都有檢查站,疆外來的,錄入登記,之後會有電話人工追訪,仔細核實資訊,住哪個賓館,同行人的姓名至少說出三個。下了火車,疆外旅客全員核酸檢測,標識貼在手機背面,舉著手機出入便是。核酸三天一驗,免費,賓館裡就可以做,社群工作人員每天定點值班。檢查站多,檢測頻繁,是有點麻煩,但安全啊。
庫車的維吾爾族的哥,漢語有限,問我們去了天山大峽谷沒,去了庫木吐拉沒,還說之前來這兒的老外挺多,騎著腳踏車到處跑,他們才不去天山大峽谷,他們要去看石窟,尤其日本留學生,排著隊進洞窟。庫車的哥們大多沒進過石窟,“聽說那裡邊破破爛爛的,被破壞得不成樣子。”旅行社請來的導講、新疆學者周偉新老師說,日本畫家平山鬱夫走過30次絲綢之路,他到喀什,一定要在最大的十字路口上站一站,向四個方向敬拜,因為這裡曾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幹嗎要去南疆看石窟?
2018年年初,我跟著北青副刊青睞去了敦煌,見識了莫高窟,也把長骨頭棒形狀的甘肅記下了,河西走廊,絲綢之路,東邊通往長安,西邊通向西域。佛教就是沿著這條路向東傳,美麗的飛天舞蹈,多姿多彩的音樂,都是打西邊來的,西域三十六國,是有一條通天的五彩路嗎?
今年5月29日到6月8日,跟著旅行社沿塔里木盆地北線石窟群走了一趟,這條路正是絲綢之路北線的一段。
北庭故城
和回鶻高昌王庭佛寺遺址
離開烏魯木齊向東南,吉木薩爾縣。吉木薩爾,維語:金滿城。
回鶻高昌王庭佛寺遺址被發現,還得感謝當年駐軍養的豬,它們總在一個土坡下拱啊拱,拱出一個東西,叫來考古人員一看,嗯,一個被埋了600多年的王家寺廟被發現了。這座回鶻王室寺廟出土了一些殘存的佛像和壁畫,其中一幅回鶻王子出行圖,細緻精美。圖上端,王子騎大象,儀仗顯赫,馬隊腳下穿插著山山水水,象徵著山迢水遠。圖下端是盛裝戴桃形冠(桃形冠是回鶻王族的典型形象)的父王母后禱祝兒子平安。可以看出,回鶻人在這裡已經是定居的農耕生活,還挺富足。公元14世紀,回鶻高昌國被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察合臺汗國所滅,所有佛寺被毀。目前這個遺址還有一半未發掘,整個土坡上蓋了一個巨大的博物館,裡邊有大大小小的佛堂,一排排殘存的泥塑佛像,精美的佛頭、佛腳,是皇家工匠精細的手藝。
這個遺址旁邊就是北庭故城,唐朝北庭督護府的所在地,唐朝絲綢之路中線的重要據點。它之前是漢軍屯兵的地方,出過一個邊關名將耿恭,是個狠人,沒援軍沒補給,領著三百士兵抵抗匈奴兩萬,固守孤城一年。
那是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耿恭帶兵屯戍金滿城,第二年北匈奴騎兵攻打漢朝小弟車師國(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耿恭前去救援,未成,撤回金滿城。車師國的交河城被匈奴佔領,國王被殺,兩萬匈奴人調轉頭攻打金滿城。耿恭登城,把毒藥塗在箭上,嚷道:這是大漢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硬弓射箭,中箭匈奴人傷口血流不止。匈奴人恐懼,撤退,圍而不打。耿恭在山上鑿井,煮鎧甲弓弩,吃上面的獸筋皮革,三百人只剩數十人。匈奴來使勸降,耿恭殺使者,掛在城頭用火烤來吃(這就是岳飛《滿江紅》裡“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出處)。又過了一年,漢章帝發兵七千,打下交河城,車師國再次倒向漢朝。皇上琢磨:匈奴囂張了一年,金滿城還在嗎?耿恭一個前部下說,耿恭一定還守著金滿城,陛下如果不去救援,以後就沒人給您守邊了。漢軍抽調兩千人去接應耿恭,接應的援軍看到,金滿城裡的漢軍還剩26人,“衣履穿決,形容枯槁”,他們撤回玉門關時,只剩13人,史書稱大漢十三勇士。
北庭故城,現在是一片水草豐美、林木茂盛的溼地公園,旅遊電瓶車穿行其中,掠過乾打壘的殘垣斷壁,一段一段橫亙在草木之中。多少金戈鐵馬,多少守將兵士,沒有標牌,沒有名姓。兩千年的烽火硝煙,迴盪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誓言。
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和高昌故城
東西長2700公里的天山,把新疆分割成北疆、南疆,沿連霍高速向東,穿過博格達峰和喀喇烏成山之間的峽谷一路向下,經過鹽湖、達坂城,海拔從1100米降到300米。這裡是全國有名的“風庫”,風從春刮到冬,大風時,小汽車也能刮翻。這一段風景獨特,藍天白雲,連綿的天山,山頂皚皚白雪,山腳片片風電柱林,鐵路兩邊長長的風擋牆,公路上跑著駱駝奶的冷鏈車,小駱駝嘴裡的糧食成為最時新的高檔奶製品。
跨過天山,向東向南,我們到了吐魯番盆地。吐魯番,維語:低地。火焰山橫亙在盆地中央,年降水只有十幾毫米,蒸發量倒有300多毫米,但地下水豐富,不但成為坎兒井的來源,汩汩冒出的泉水也成為綠洲的源頭活水。
在南疆,有水就有綠洲,有綠洲就有居民,就有文明。歷史上,各個民族、部落來來往往,佔據一塊綠洲,繁衍生息。它們之間交往、貿易、爭鬥,但很難連成片成為一個大國,所謂西域三十六國,小的幾千人,大的幾萬人,最強盛的龜茲國才8萬人。
吐魯番綠洲到處是桑樹和葡萄樹。廣種桑樹是左宗棠收復新疆後的脫貧工程,新疆桑蠶業也曾興盛一時。種種原因,目前吐魯番葡萄有500多種,家家都有晾房(晾葡萄乾的專用房子),吐魯番葡萄乾賣到五湖四海,養蠶,卻沒下文了。左公桑樹目前最大的價值是桑葚,我們去時,桑葚已經熟了,隨便摘,大顆大顆掉落,樹下一片紫色,踩上去黏糊糊的,看著好可惜。架子上的葡萄還是綠色的小珠珠呢。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回鶻人修建的,14世紀毀於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察合臺汗國。近代,一批一批外國探險家拿著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踅摸到這裡,割走了大批壁畫,洞窟裡殘存的壁畫和被盜割的遺蹟歷歷在目。那些流失到海外的壁畫,以圖片形式掛在洞窟裡,鑲著相框,像一張張從海外來的郵票。站在它們面前,佛祖、菩薩、天人們表情安詳,衣飾華美,背後就是一塊塊盜割後光禿禿的巖壁。
高昌故城曾經是吐魯番盆地最重要的城市,西漢到元,1400年曆史,現在只剩一片200萬平方米的乾打壘殘垣斷壁,城中兩處寺院遺址還能看出當年的面貌。故城門前立著一尊好似在疾速奔走的玄奘塑像,這個故城和他有一段故事。
當年玄奘西行來到高昌國,顏值高學問大,回鶻王麴文泰極力挽留他,他不幹,麴文泰嚇唬他:你私自逃離大唐,沒有關牒,信不信我把你綁回長安?玄奘就絕食,麴文泰信佛,說這樣吧,你給我講經三個月就放你西去,但你從西天回來還得給我當三年國師。玄奘答應了,在高昌城給高昌王室講經。據說每次講經時,麴文泰跪著,讓玄奘踩著他的背登臺。三個月後,他給玄奘開了二十幾份關牒,把自己的朋友圈都介紹給他,還贈100兩黃金、一萬兩白銀、幾十匹綢緞、三十幾匹焉耆馬,以及兩個小沙彌做侍從,玄奘帶著這一大筆財富,富豪一樣西天取經去了。等他回來時,麴文泰已經故去。原來送走玄奘不久,麴文泰歸順了西突厥,在絲綢之路上打劫。唐玄宗很生氣,命他到長安述職(他倆拜過把兄弟)。他不敢去,玄宗大怒,發兵40萬討伐。他向大臣吹牛,山高水遠,大唐軍隊不是渴死就是累死。領兵的唐朝大將特能打,進軍神速,逼近高昌。麴文泰聽到訊息,暴病而亡。
交河故城、庫爾勒以及七個星佛寺
交河故城在吐魯番盆地東沿,雅爾湖畔,兩條河環抱交匯形成一個柳葉形高臺孤島,2000多年前是古代車師國的城市。640年,唐朝安西督護府曾經設定在這裡,是唐朝控制天山南麓的中心,14世紀戰亂中廢棄。
與高昌故城用生土乾打壘築城的方式不同,交河故城的城牆是上天給的,河水沖刷出的30多米高巖壁,就是它的城牆。公元前2世紀,車師國就建立在這個高高的孤島上。他們採用減地留牆法造城,在地上向下掏挖,摳出房屋的形制、街巷、寺廟、城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土建築城市。
古城不大,功能齊全,有佛寺區、官署區、民居區、墓葬區,幾千人的城市,大小佛寺十幾個,僧人好幾百,不知道靠什麼養活他們。為了防禦敵人,雖然城外有河,城裡依然佈滿水井,臨街的房屋沒有窗戶。
晚上八九點鐘時,南疆的陽光終於開始沉入大地,這是交河故城最美的時刻。夕陽殘照,古城好像從大地上湧起,壯闊地行走,無聲無息,光影千姿百態,變化多端。西域有過十幾個古代城市,都湮沒不聞了,只有交河故城,因為吐魯番乾燥的氣候,兩千多年了,還倔強地屹立在雅爾河畔的臺地上,為遠去的西域城市代言。
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巴音郭勒,蒙語:多水的地方。乘坐“南疆之星”城際列車,兩個小時,我們從吐哈盆地到了塔里木盆地。周偉新老師說,南疆很多地名都是吐火羅語,它們的歷史都很古老,比如龜茲、車師、樓蘭、若羌、莎車、疏勒、姑墨。
七個星遺址和星星沒關係,是蒙語“錫克沁”的音譯,蒙語意思是扇形的綠洲。它坐落在聖水泉河邊的扇形山坡上,現在這裡也是一片沼澤,水鳥翩翩的蘆葦蕩。原來附近有磚廠、水泥廠,2006年,政府拿出2000萬進行保護,建立了遺址博物館。
七個星的建造時間為唐-宋時期,當初規模很大,集佛寺、佛學院於一體,有佛塔、佛殿、講經堂,是焉耆的佛教中心。毀於13-14世紀伊斯蘭對佛教的戰爭,遺址現在還能看到很多被大火焚燒的痕跡。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批批外國探險家來到這裡,發掘出大量壁畫、雕像、文物帶走。我們在遺址裡看到僅存的比較好的雕像殘件,造型纖細優美,有漢地風格。
從庫爾勒沿塔里木河河谷綠洲向西300公里,去往庫車。左手綠洲,右手戈壁,能夠理解早年聽克里木演唱的《塔里木河,母親河》。
庫車古稱龜茲,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大的,也是西域的佛教中心。絲綢之路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道的重鎮,龜茲不僅養育了傑出的高僧、翻譯家鳩摩羅什,龜茲音樂和舞蹈還深深影響了西域和東土中原。而漢地的制度和文化對龜茲也有強烈的吸引力。龜茲王絳賓仰慕大漢文明,娶了烏孫國王和漢朝解憂公主生的女兒弟史為妻,小夫妻入長安朝見漢宣帝,弟史被封為公主,漢宣帝還賞賜他們車騎和珍寶。在長安住了一年多,回國後,絳賓模仿漢朝服制,建立宮殿,制定禮儀,出入道路也傳來呼去,學得不是那麼像,被西域各國譏笑:騾非騾馬非馬(成語非驢非馬,典故出此),但絳賓很高興——我兒子是大漢的外孫。
拜城克孜爾石窟開鑿於3世紀,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也是南疆規模最大、儲存最好的石窟。克孜爾石窟裡的壁畫被斯坦因、伯希和們弄走不少,儲存下來的還是很可觀,可以看到用青金石畫的大鵬金翅鳥,鮮豔如初,也可以看到帶刀的龜茲貴族武士,一排一排,雄赳赳氣昂昂,很像撲克牌裡的傑克,這類龜茲風在莫高窟裡是看不到的。
最動人的還是克孜爾石窟廣場前整體高4.8米的鳩摩羅什青銅雕像(作者閻玉坤、閻玉敏、杜永衡),藍天白雲下,楊樹林颯颯作響,背景是明屋塔格山崖上分佈的1.7 公里長的大大小小石窟,光頭光腳的鳩摩羅什坐東朝西,低頭冥想,身形高大,坐姿灑脫,恬靜自如,陽光打在他的身上……鳩摩羅什並沒有留下畫像,這尊雕塑是以克孜爾石窟裡思維菩薩的塑像為底本。思維菩薩一貫灑脫自在,善思善辯。
兩個石窟和三個維吾爾族老鄉
克孜爾尕哈,意為紅色哨卡。離庫車城12公里,克孜爾尕哈烽燧是南疆最有名的漢代烽燧,漢代修建唐代維護整修,殘高13米,是漢唐時期長城防禦體系的一部分,處在陽關以西通往龜茲、疏勒和天山北麓的烏孫的交通要道上。我們在新和縣博物館裡看到,南疆的烽燧遺址上百處,密密麻麻,從東扎向西。從漢到唐,這個廣土眾民的農耕大國,始終把它的觸角遠遠地伸向西方,不僅僅是為了防禦遊牧民族的侵擾,也是為了保持和西方世界的聯絡、交往的暢通無阻,是它看世界的眼睛,也是呼吸的一個孔道。
克孜爾尕哈石窟在克孜爾尕哈烽燧旁邊,開鑿於五六世紀,是龜茲國的王家石窟寺,洞窟很小,自然環境惡劣,保護條件很差,只對專業人員開放。這裡有一幅非常好的伎樂飛天壁畫,8個飛天形態各異,舞蹈的,奏樂的,撒花的,施施然,翩翩躚躚。
守護它們的是一個維吾爾族大叔熱合曼,他的爸爸是這裡的第一代守窟人,他是守窟二代。初中畢業時,他成為克孜爾尕哈石窟的文保員,每月工資220元,可以換兩隻羊。這裡風沙大,經常沙塵暴。一盞煤油燈,一把鐵鍬,一摞饢,爸爸和弟弟給他送水,一年365天,他24小時守護在石窟,每天巡視、清掃,孤寂單調,他盼著有人能來石窟參觀。他和爸爸每年種樹,好多年,就活了一棵榆樹,寶貝疙瘩一樣用水泥牆圍起來。打井,打了好幾口乾井。他不懂石窟裡那些壁畫,爸爸告訴他,得好好守護這些國家的寶貝。
爸爸守護了十幾年,他守護了27年,從青蔥少年變成滄桑大叔。他的漢語說得越來越好,跟著來調研、考察的專家們,他也學了好多詞,對每個洞窟壁畫現狀都能說得頭頭是道。有一年,他成了勞模,得了五一勞動獎章,去了烏魯木齊、北京,帶回一個獎盃,上面有個“小老漢”,人家告訴他,那是孔子。現在,克孜爾尕哈石窟通了水、電,蓋了新房子,他還是掛著鑰匙,每天巡視、清掃、登記訪客,一絲不苟。
庫木吐喇,維語:沙漠高臺。庫木吐喇石窟開鑿在沙礫岩壁,腳下是滔滔渭幹河,儲存狀況比較差,和克孜爾尕哈石窟一樣,也不對公眾開放,是10世紀之後回鶻人佔領龜茲之後修造的。受漢地佛教藝術回傳西域的影響,漢風味道很濃,講究線條,暖色調,圓臉,柳葉眉,小嘴。畫供養人時,把一家老小全畫上,有漢文榜題。
這裡的新二窟是個傳奇,它在上世紀70年代修防空洞時被偶然發現,因被流沙掩埋,幸運躲過了外國探險家的騷擾。它牆壁上的壁畫全沒了,但窟頂壁畫卻神奇地基本保留下來,非常精美。這幅畫是圓形的,直徑大約兩米多,像一個開啟的傘,轉著圈畫著服飾、形態不同的13個天人,體態婀娜,顏色鮮豔如初,據說這是五六世紀的壁畫,屬於古龜茲國時期。1400-1500年前最虔敬的畫工們畫著他們心中的信仰,就在你頭頂。你可以轉著圈看它們,它們也看著你,神態優雅,衣袂飄飄,鼓樂叮咚,鮮花灑落。這幅畫是我們這趟南疆石窟探訪中最難忘的體驗。它也成為龜茲藝術的大明星。
森姆塞姆石窟在庫車市東北40公里的牙哈石鄉,是龜茲研究院下轄的9個石窟中最東邊的一個。下公路在維吾爾族村落裡穿行,進入一片戈壁,野兔、黃羊蹦跳著跑過。到達時,4個穿文保制服的工作人員出來迎接我們,帶著鑰匙,龜茲研究院的講解員也帶著鑰匙,兩把鑰匙一起才能開啟石窟門。
文保員們都是附近村子裡的維吾爾族老鄉,漢語說得不那麼好,他們在前邊帶路,默默無語。忽然,山坡上蹦蹦跳跳跑來一個小男孩,“你好!”很清晰正宗的普通話。他9歲,叫帕斯爾丁,今天是週六,不上學,跟著爸爸上班。小鹿一樣在山坡上跑來跑去,傳送鑰匙,他對這裡太熟了,他是這裡出生的,當年的土坯房,既是爸爸的辦公室,也是他的家。現在文保所蓋了新房子,有院子有國旗,有食堂有沖水廁所,有拉水的拖拉機,有汽車,他家的土坯房歪歪斜斜地還在那裡,成了“文物”。
帕斯爾丁三年級了,班級第六名,爸爸要他考第一,他不願意,有一大堆理由。他的漢語說得比爸爸好,爸爸說不過他。11號窟是個大像窟,16米高,比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還早。帕斯爾丁問我們,16米是多高?我們說有16個帕斯爾丁那麼高,“哇——”他很興奮。告別時,我們說,帕斯爾丁,好好唸書,有機會就去洞裡看壁畫,學畫畫,學了本事將來回來修復它們。
新疆的對外廣告語“新疆是個好地方”,像烤饢一樣樸實直白,新疆的陽光好、水土好,長出了新疆的好棉花、好小麥、好牛奶、好羊肉、好瓜果,蜚聲世界。
新疆對內的口號: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這是兩千多年的歷史演進,也是火與血的教訓。供圖/楊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