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科普:長城山海關

系列科普:長城山海關

Harry Zhang,清華國際部11年級學生,熱愛歷史文化。在本科普系列中,他對我國長城中十餘個關隘逐一做了介紹。透過作者的獨特視角,我們能收穫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感受到他獨一無二的求知體會和歷史情懷。

長城山海關

A?brief introduction of Shanhaiguan Pass

點選音訊收聽詳細科普

下拉文章為科普全文

友情提示:

·音訊為全英文

·音訊和文章在主題內容上一致,細節上有少許不同

我曾經以為,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起點,因為那時候我的媽媽對我說:“走,我們去河北秦皇島,看長城的最東端。”

後來我開始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瞭解到明長城的東起點,是位於遼寧丹東的虎山長城。原來,清朝時疆域擴大,長城已不是國家的邊防線,清朝不再修建長城,還拆除了東北地區的明長城,因為那裡是滿族人的“龍脈”所在。因此,在很長時間內,人們找不到明長城的東起點,而山海關是可見的明長城的最東端,它便成了我媽媽那一代人歷史課本中的長城東起點。隨著考古勘察技術的發展,終於有了2009年的官方最新公佈,我很高興地將這個知識點分享給了我的媽媽。

雖然不是明長城的東起點,山海關仍然是長城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北邊是連綿的燕山山脈,南邊是浩瀚的渤海海灣,山海關鎮守在中間一條大約8公里的通道上,而這條通道,是往來於東北和華北之間的交通要道。長城從關城兩側伸出,北上高山,南下大海,牢牢地扼住了這個咽喉之地。

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這條通道早在商周時期就有記載。秦朝時長城修到這裡,秦始皇曾親臨巡視,因此有了秦皇島這個地名。海邊的孟姜女廟,說的是秦時的故事。丈夫被抓去修長城後,孟姜女輾轉找到這裡,得知丈夫死訊,她哭倒了長城,跳海殉情。

隋唐時期,這裡已修建了長城關口,明朝的時候,因為北方的蒙古勢力依然是國家的防禦重點,開國大將徐達受命重修山海關。徐達的關城,牆高14米,厚7米,在冷兵器時期,想要攻佔這座關城,絕非易事。200年後,著名將領戚繼光鎮守山海關,他發現退潮時海邊會出現一片空地,給敵人以可乘之機,於是便將長城延伸到大海之中,徹底堵住了這個漏洞。

我們首先來到山海關城,這是一座儲存較為完整的明代關城,周長4公里,已有600年的歷史。高聳的城門樓上,掛著“天下第一關”的牌匾。我被城樓上的窗戶所吸引,窗戶上畫著一個個瞪大的眼球,原來這種圖案是為了防止鳥類襲擊而設計。城臺上擺放著一排大炮,這些大炮被稱為“神威大將軍”,它們的射程達到500米,還有校準器,在冷兵器時期,確實很有威力。寬闊的城牆上,曾經可以容納六匹馬並列前進,而我騎著租來的腳踏車來來回回,也算是御風而行,巡了一回城。

山海關長城南下的入海處,叫老龍頭。長城逐浪而去,宛如巨龍的身軀,盡處敵樓高聳,又像龍頭高高抬起,準備騰空而起。當年的老龍頭已被八國聯軍焚燬,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在原址上重修的入海長城。山海關長城北上攀登的第一座山峰,叫角山,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山。角山長城是儲存較好的明代長城,彷彿倒掛在山巒之上,以險峻著稱。

站在角山之巔,可以遙望山海關城。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佔了北京,崇禎皇帝自盡。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開啟關門,投降了清軍。傳說吳三桂因為愛妾被農民軍所掠,憤而投降滿清,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我以為,不管人們如何演繹這一段歷史,山海關保持了從未被攻破的記錄,從這個意義上看,它無愧為“天下第一關”的稱號。

站在角山長城遙望大海,海邊的孟姜女廟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起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永恆的變化,變化的永恆,在山海之間,迴盪著一個深奧的哲學話題。

同學們家長們,不妨把我們“設為星標”★吧!不錯過中美新鮮事~

系列科普:長城山海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8 字。

轉載請註明: 系列科普:長城山海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