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海雕是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一種體型巨大的鷹類,在基因結構上與美國國鳥白頭海雕有著近親關係,被認為是波蘭文化和歷史的象徵,且被視作波蘭的國鳥印刻在波蘭的國徽上。
白尾海雕平均體長 84-91 釐米,翼展達 178-245 公分,平均體重為 4-7 公斤。成鳥多為暗褐色,後頸和胸部羽毛為披針形,頭、頸羽色較淡,嘴、腳黃色,尾羽呈楔形,為純白色極好辨認。
白尾海雕從外形來看與其他的鳥類、鷹類並無很大的區別,但是白尾海雕的體型比金雕還要巨大,作為實力最強的猛禽之一,憑藉龐大的身軀和超群的戰鬥力,能夠很輕易地就壓制住其他鳥類,捕殺大海鷗、蒼鷺、鸛和蒼鷹等,被人們稱作“空中老虎”,飛翔在天空中的霸主。有時也被認為是世界第四大鷹 ,並且其平均體重也排在世界第四。
白尾海雕的活動範圍十分的廣泛,主要棲息於湖泊、海岸、島嶼等地區,飛行高度為 2500-3500 米,能夠自由地穿梭在海面和空中。白尾鷹是強大的捕食者,能夠攻擊大型獵物,但像大多數捕食者一樣,它們更喜歡捕食那些容易捕獲的獵物。
白尾海雕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海水中的魚類,捕食的時候他們常常選擇低空飛行,犀利的眼神能夠第一時間地捕捉到獵物的蹤影,鋒利的爪子保證了白尾海雕能夠快速地進行水中抓捕,獲得獵物。
除此之外白尾海雕也會選擇在空中搜尋陸地獵物,在食物匱乏的季節,會捕食其他鳥類和動物,如狐狸、金豺和野兔等,甚至是海豹幼崽,或是吃腐肉和動物屍體,具有食肉性和食腐性。
通常情況下白尾海雕是其分佈範圍內最大的鷹,也是在其分佈範圍內的頂級掠食者。當然在某些地區,它可能會與其他大型猛禽競爭,尤其是金雕。在分佈區域重疊的情況下,這兩個物種之間就會產生激烈競爭。
不過有研究顯示,在蘇格蘭,白尾海雕在與金雕的競爭中佔據主導,金雕甚至會堅決避免在白尾海雕的活躍區域築巢。
同時,白尾海雕被認為在種群生態學中具有“優勢”,因為它們可以以更高的種群密度生存,通常在相同區域內的數量超過金雕。而且白尾海雕的腸道更長,消化系統更有效,可以在食物更少的情況下生活得更好。
白尾海雕在繁衍生息中,逐漸分化為兩個亞種。一種是格陵蘭亞種,主要分佈在格陵蘭島和冰島西部的西南端,專家認為格陵蘭亞種的白尾海雕應該是一個獨立物種。但在進化的時間尺度上,還尚未積累更多獨特的遺傳特性,且因數量的稀缺,所以還存在一定爭議。
另一種是指名亞種,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海拉爾地區、東北、河北、長江下游等,這種指名亞種的外形與玉帶海雕較為相似,主要的區別在於白尾海雕的尾巴是全白。
指名亞種為不常見季候鳥,在中國境內極為罕見,只有在繁殖、越冬等特定的時間段,才能夠看見大量的白尾海雕出現在我國的某些地區,如內蒙古東北部、江西潘陽湖等,其他時間偶爾也會看見個體單獨出現。因此在我國看見一次成群結隊的白尾海雕,是非常不容易的。
白尾海雕作為全世界稀有的鷹科動物之一,科學家們關於它的研究從未停下腳步。很久之前專家就發現,大量的白尾海雕出現非自然死亡。
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由於自然環境的汙染、盲目地亂砍濫伐,白尾海雕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種群的數量不斷的減少。
其次是較為常見的中毒現象,如鉛中毒,當白尾海雕捕食了受鉛汙染的水禽時,鉛也會自然進入到它們的體內,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中毒而亡的現象。
或是食物中毒,由於白尾海雕的另一種主要食物來源是陸地小型動物,這些小型動物一部分來自於農田,而農民們為了保證農田的種植質量,常常會噴灑一些殺蟲劑和農藥,在經過昆蟲——小鳥和青蛙——白尾海雕的食物鏈順序後,毒藥就會滲透到白尾海雕的體內,動物肝臟會因此受到影響,從而出現死亡。
白尾海雕不同於其他珍稀動物,它們的社會性極強,與人類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白尾海雕會因為人類某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行為,而受到生存威脅,所以需要更加小心的進行保護。
科學家們認為,必須儘快地落實保護措施,以提高白尾海雕的數量。白尾海雕是數量稀少,又在各個地區都有分佈的動物。只不過因某些外部原因,各個地區在數量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這就需要多地區、全方位地進行保護。
如劃定保護區、設立禁止狩獵區域、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建立國際性組織等,透過切實有效的手段保護自然生態的安全,為白尾海雕提供更加合適的生存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