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憶豐碑

    乘著清涼的風,汽車沿著遵義至茅臺的高速公路在崇山峻嶺中穿行。離古鎮愈近,愈感神秘,愈加興奮,因為將要一睹其千年風韻。

    古鎮深藏在群峰環繞、逶迤綿延中,一條不算寬闊的河流波光瀲灩,貫穿全境。這是從深山溝壑裡流淌出來,百回千轉的赤水河。兩岸建築鱗次櫛比,色調統一,窗格鏤花,古色古香,頗有江南園林的風格。藍天上,白雲飄飄悠悠,或墜落山頂,或掛在樓間,幽靜而悠遠。

    微風拂過,空氣中瀰漫著陣陣酒香,幾多誘惑。這香氣時濃時淡,若有若無,猶如裹挾著歷史的芬芳,從遠古飄來。先人濮獠部落世居於此,出於對先人開荒破草的崇敬,歷代濮獠人開始築土臺、立燈杆,用來祭祀祖先,故稱“茅臺”。這塊神奇的土地,自古繁華,素有“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之稱。川鹽經赤水河道運入,至茅臺起岸,由於水陸暢通,商賈雲集,運鹽馬幫和舟楫絡繹不絕。隨著鹽業的發展,酒業也興盛起來,並與鹽一道被運往外地,漸漸名聲大振。

    鎮上酒鋪一家挨著一家,酒旗隨風飄逸,“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意境撲面而來。大小不一的酒罈存滿店鋪,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鋪子雖多,但商業氣息並不重,沒有想象中的熙熙攘攘,這倒可以靜心漫步,慢慢品嚐古鎮的味道。

    河西岸的硃砂堡鬱鬱蔥蔥,山頂矗立著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錯落排列,柱的上部懸嵌著不鏽鋼球,似飛濺的浪花,通體赭紅,在萬綠叢中特別醒目。山下是紅軍四渡赤水浮雕牆,再現了當年四渡赤水情景。河邊是茅臺渡口紀念碑,一下將我帶入那戰火紛飛的歲月。

    1935年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採取了高度機動的運動戰,迂迴穿插,千里奔襲,尋找和抓住戰機,有效地調動並殲滅敵人,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譜寫了長征史上最神奇的光輝篇章——“四渡赤水”,成為這位偉人一生中的“得意之筆”。3月16日凌晨,紅軍從茅臺的山羊坳、硃砂堡、銀灘三處勝利渡河,成功實施了“四渡赤水”的第三渡。

    當年架設在這裡的浮橋早已不見,如今建起了一座懸索橋。橋面鋪著木板,橋欄上掛著大大小小的紅星。走在橋上,只見河水清澈透明,奔流不息。岸邊的三角梅一枝枝伸展開來,鮮紅的花朵綻滿枝頭,倒映在赤水河上,連同那一抹夕陽,把河水染紅。每一片花瓣恰似紅星的一角,與橋上閃閃的紅星相互輝映,共同描繪紅軍將士三渡赤水的歷史畫卷。

    漫步1915廣場,一隻破碎的巨大酒罈,再現了當年中國代表“怒擲酒瓶震國威”的場景。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用土陶罐盛裝的茅臺酒無人問津。展會將結束,中國代表摔壞了一瓶茅臺酒,頓時芳香四溢,一下子吸引了評委,經評委反覆品嚐後,一致認定茅臺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一舉奪得金獎。這享譽世界的美酒,是精選高粱、小麥為原料,取赤水河之水,運用嫻熟的工藝,在這獨特的環境裡發酵、昇華而成。

    茅臺酒還與紅軍結下了情緣。紅軍抵達茅臺鎮後,對茅臺酒予以保護,並嚴明紀律,公平買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由於長途跋涉,加上激戰連連,不少紅軍渾身是傷,即使沒受傷,腳上也起了水泡。當時缺醫少藥,紅軍戰士就用茅臺酒療傷、擦腳。茅臺酒中蘊含了長征情愫,留下了如酒一般回味悠長的佳話,更覺厚重與醇香。

    到茅臺鎮免不了品嚐酒。酒的品種很多,價格不一。在我看來,茅臺鎮釀的酒都可以泛稱茅臺酒,均散發著那醇美的醬香。推杯換盞、淺飲微醺時,夜幕已悄悄降臨,古鎮朦朧起來。依山而建的樓群層層疊疊,被景觀燈勾勒出迷人的身姿,讓人更加陶醉。

    夜色闌珊,河面的水舞燈光秀高潮迭起。音樂時而宛轉悠揚,時而高亢激昂,彷彿用水元素向人訴說著古鎮的過往和今朝。道道水柱隨音樂翩翩起舞,柔美時如岸邊的柳條,婀娜多姿、曼妙遊離,彷彿將茅臺酒多彩的文化娓娓道來。雄渾處似當年的紅軍,排山倒海、勢不可當。霓虹閃爍,如夢如幻,赤水河越發嫵媚動人。

    此刻,硃砂堡頂,雄偉的紀念塔在燈光的投射下越發通紅,正光芒四射,熠熠生輝。滾滾流淌的赤水河浸潤著茅臺酒香,日夜吟唱這座永遠的豐碑。

    責任編輯:謝宛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48 字。

轉載請註明: 赤水河畔憶豐碑 - 楠木軒